《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生学习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特别重要。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实际操作摆一摆、分一分,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培养动手能力。掌握平均分的几种不同方法,选出最优方法。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的含义。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用两种方法对事物进行平均分。
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熟练地进行平均分。
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牌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平均分。
1.8个★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可以分成1和7,2和6,3和5,4和4。)
2.8个
★分成两份,哪一种分法是最公平的?为什么?(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二、合作探究。????????????????????
?1.帮猴妈把8个桃子分给4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
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教师参与分配的过程。
交流分的过程,每小组派一名成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倾听他人意见。
讨论评价不同的分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引导最快,最准确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设计意图:平均分的分法,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ppt的直观演示。
揭示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思考: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4分,求每份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呢??
(1)思考: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4分,求每份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呢?
(2)想一想,填上适当的符号。
8(
)4=2
想:“+”不成立,“-”不成立,“×”不成立,所以我们用新的算法:除法来算。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
3.板书课题:?除法的初认识
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8
÷
4
=
2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说明:平均分就可以用除号来表示)
8÷4=2
读作:八除以四等于二。
表示:把八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二。
结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算更简便。?(板书)?
三、尝试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今天熊猫遇到了麻烦,那他遇到了什么麻烦呢?原来是,熊猫由于赢得了比赛,他要请朋友们来他家做客,于是他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来招待大家,眼看朋友们就要来了,这可急坏了我们的熊猫啊,那下面咱们就想办法一起来帮帮熊猫吧。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图中的熊猫要咱们帮什么忙呢?
分别找出要解决的问题。(
用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
熊猫爱吃竹笋:把12支竹笋平均分给两只熊猫,每只熊猫得几支?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2÷4=3(支)
猴子爱吃桃: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猴子,每只猴子得几个?
20÷5=4(个)
兔子爱吃萝卜: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2只兔子,每只兔子得几个?
12÷2=6(个)
松鼠爱吃松果:把15个松果平均分给3只松鼠,每只松鼠得几个?
15÷3=5(个)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除法的写法和读法。
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的结果叫商。
练习巩固
1.判断一下,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2.有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3.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4.有15梨,3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5.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个苹果。)
6.把20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怎样分?
7.把16个苹果,
平均分成2份,每份(
)个;
平均分成4份,每份(
)个;
平均分成8份,每份(
)个。
五、总结
这节课中,同学们都表现得很不错,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平均分)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的平均分配?并且知道了用除法算式能快速的将平均分表示出来,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