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2节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第1课时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第三章
金属与盐
华师版
九年级
1
2
3
4
5
6
7
8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习题链接
B
B
(1)镁 (2)铜 (3)B
B
A
B
D
置换;反应前后都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习题链接
9
10
11
12
D
A
D
13
14
A
1.将铁、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表面无明显现象,通过这一现象可以判断( )
A.铁的导电性比铜强
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C.铁的导电性比铜弱
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
B
2.(中考?咸宁)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合理解释的是( )
A.实验室不能用铜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C.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D.锌粉、铁粉分别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前者产生气泡速率较快,说明锌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
【点拨】铝的活动性强于锌,但铝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内部的铝不易被进一步氧化。
【答案】B
3.(中考?吉林)根据下面部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
(1)上述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________。
镁
(2)按年代最早被广泛使用的金属是________。
铜
(3)已知:①X+H2SO4===XSO4+H2↑
②Y+2ZNO3===Y(NO3)2+2Z
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
则符合要求的X、Y、Z可能分别是________。
A.Cu、Hg、Ag
B.Fe、Cu、Ag
C.Mg、Zn、Fe
B
4.(中考?衢州)为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
Ⅱ.将铜片浸入稀硫酸中;Ⅲ.将铁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1)上述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将铁、铜、银三种金属浸入______________
(只填一种)溶液,即可验证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点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的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混合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混合。
【答案】(1)不能 (2)硫酸铜(或硝酸铜或氯化铜等)
5.(中考?黄冈)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Ba(OH)2+H2SO4===BaSO4↓+2H2O
C.4Fe(OH)2+O2+2H2O===4Fe(OH)3
D.2HgO=====2Hg+O2↑
△
A
【点拨】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6.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现有以下4个反应:
(1)Zn+CuSO4===ZnSO4+Cu
(2)Cu+2AgNO3===Cu(NO3)2+2Ag
(3)Cl2+2NaBr===2NaCl+Br2
(4)Br2+2NaI===2NaBr+I2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四个反应有相似之处:均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再分析这四个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相似之处:________________。
【点拨】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所以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置换;反应前后都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7.(中考?镇江)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方法规律】本题运用图像分析法解答。同学们易因忽略分段反应,先析出银后析出铜而造成错解。金属活动性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小的过程;
Zn+Cu(NO3)2===Zn(NO3)2+Cu
65
64
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方法规律】在a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溶质是三种,故A错误;c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只有硝酸锌,故B正确;b~c段是硝酸银反应完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的过程,因此滴加稀盐酸,不会产生沉淀,故C错误;d点时锌过量,因此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氢气,故D错误。
【答案】B
8.(中考?岳阳)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Fe和Al的混合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Al
3+、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Fe
2+、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Fe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
【点拨】用不同的金属与同种盐溶液反应,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先反应。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种金属的盐溶液。
【答案】D
9.(中考?金华)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B.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D
10.犯罪分子常在黄金中混熔较多的铜,冒充纯金制品进行诈骗。小李要检验金制品中是否混有铜,他的检验步骤是:
(1)在酒精灯上灼烧金制品。
(2)将灼烧后的金制品在稀硫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如果金制品中混有铜,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在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点拨】金不与氧气反应,铜可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加入稀硫酸中,会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答案】(2)灼烧后的金制品表面变黑,放入稀硫酸中一会儿后溶液变为蓝色;CuO+H2SO4===CuSO4+H2O
11.(中考?绍兴)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AgNO3和Zn(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点拨】因为活动性Ag<Fe<Zn,所以铁可与AgNO3
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与Zn(NO3)2溶液不反应,反应完全后溶质有Fe(NO3)2和Zn(NO3)2两种,不可能只有一种,故选项A错误;选项B中当稀盐酸足量时,铁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大,故正确;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形成饱和溶液后其溶液质量不变,故正确;向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开始pH<7,后pH>7,故正确。
【答案】A
12.(中考?雅安)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Fe丝、Cu丝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
B.将Fe丝、Cu丝、Ag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C.将Fe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中
D.将Fe丝、Ag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点拨】探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应遵循“两金夹一盐”或“两盐夹一金”的实验方法。Fe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活动性:铁>银,Cu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活动性:铜>银,但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A错误;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Cu、Ag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活动性:铁>铜、银,但不能说明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B错误;
【点拨】Fe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活动性:铁>铜,铁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活动性:铁>银,但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C错误;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活动性:铁>铜,银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活动性:铜>银,从而证明活动性:铁>铜>银,D正确。
【答案】D
13.(中考?眉山)往200
g
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已知反应的先后顺序和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FeCl3+Fe===3FeCl2 CuCl2+Fe===FeCl2+Cu。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的关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后溶液的颜色为蓝色
B.D点对应纵坐标为6.4
C.该200
g溶液中的CuCl2
质量分数为6.75%
D.取D、E两点间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均有气泡产生
【点拨】分析图像可知:0~A段是铁与氯化铁反应,A~B段是铁与氯化铜反应。
【答案】A
14.(中考?新疆)某工厂欲从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图: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之外还有__________。
(2)加入过量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加入适量B物质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点拨】要回收铜并得到硫酸亚铁,可以加入过量的铁,再用稀硫酸将过量的铁除去。
【答案】(1)过滤;漏斗、玻璃棒 (2)Fe (3)Fe+H2SO4
===FeSO4+H2↑(共24张PPT)
第2节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第2课时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第三章
金属与盐
华师版
九年级
1
2
3
4
5
6
7
8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习题链接
D
D
A
C
A
(1)水和氧气;Fe2O3+3H2SO4===Fe2(SO4)3+3H2O
(2)防止金属生锈(合理即可)
B、C
9
10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
A.FeCO3
B.Fe3O4
C.FeO
D.Fe2O3
D
2.(中考?重庆)为了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小明用普通铁钉、纯铁钉同时进行下面的四组实验(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一段时间后只在实验Ⅰ中观察到了红褐色的锈斑,其他均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Ⅰ和Ⅱ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O2
B.Ⅰ和Ⅲ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H2O
C.Ⅰ和Ⅳ说明H2O和O2同时存在,铁制品不一定发生锈蚀
D.Ⅲ和Ⅳ说明铁制品的锈蚀与铁制品内部结构有关
【点拨】Ⅰ和Ⅱ对比实验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O2;Ⅰ和Ⅲ对比实验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H2O;Ⅰ和Ⅳ对比实验说明H2O和O2同时存在,铁制品不一定发生锈蚀;Ⅰ和Ⅳ对比实验说明铁制品的锈蚀与铁制品内部结构有关。
【答案】D
3.(中考?丽水)丽水市对生活垃圾已经实施分类投放,金属饮料罐应投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 )
A
B
C
D
A
4.铁制品在通常情况下很易生锈,制造时往往在铁制品表面电镀一层铜起防锈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镀铜铁制品不可以在弱酸性条件下使用
B.镀铜铁制容器可盛硝酸银溶液
C.镀铜铁制品不易生锈的原因之一是使铁隔绝了空气
D.镀铜铁制品是一种合金
C
5.(中考?内江)下列有关金属资源的利用与防护不合理的是( )
A.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表面,保持洁净
B.在钢铁制品表面喷油漆可防止生锈
C.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D.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铸造成合金材料可优化其性能
【点拨】铝锅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能保护内部的铝不被氧化,所以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表面会加速铝的腐蚀,故A错误。
【答案】A
6.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均塞上橡皮塞,U形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相平),如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
B.两支试管中铁片均被腐蚀
C.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
D.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方法规律】本题运用图像分析法解答。易忽略题目要求而错选A、D。
【答案】B、C
7.(中考?酒泉)兰州市中山桥南侧的“将军柱”(铸造材质主要是铁),距今已有630年的历史,它与中山桥一起组成了“兰州铁路”一景,近日“将军柱”商标获得国家批准。
(1)“将军柱”表面已出现较多锈迹,其主要原因是铁与__________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活中常用稀硫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和氧气
Fe2O3+3H2SO4===Fe2(SO4)3+3H2O
(2)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途径,请你再写出一条保护和节约金属资源的有效方法或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金属生锈(合理即可)
8.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试管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可以得出铁锈蚀的条件为:铁和______________接触。该实验运用的探究方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请再举出一个用同类方法实验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对比实验
氧气、水
燃烧条件的探究(合理即可)
(2)铁的锈蚀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试写出一条防止铁生锈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利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试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
Fe2O3+6HCl===2FeCl3+3H2O
9.铬(Cr)为不锈钢主要的添加元素,含量一般在12%以上。铬的表面生成一薄层致密的钝态氧化物保护膜是不锈钢耐腐蚀的主要原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锈钢属于___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Cr、Mg、Cu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生成物中Cr显+2价),现象如下:
①上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
金属
Cr
Mg
Cu
与盐酸混合的现象
放出气泡速率缓慢
放出气泡速率较快
无明显现象
②从上述实验可知,Cr能跟CuSO4溶液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
Cr
Mg
Cu
与盐酸混合的现象
放出气泡速率缓慢
放出气泡速率较快
无明显现象
【点拨】(1)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①镁和盐酸反应放出气泡较快,说明镁最活泼,铜和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最不活泼,铬与盐酸反应放出气泡较慢,说明活动性介于镁和铜之间,故活动性:Mg>Cr>Cu。
【答案】(1)金属材料 (2)①Mg>Cr>Cu;
②
Cr+CuSO4===CrSO4+Cu
10.(中考?淮安)U形玻璃管是常见的化学仪器,在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1)借助U形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质,如图1所示,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该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湿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停地运动
防止氨气进入空气,污染环境
(2)借助U形玻璃管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如图2所示:
①一段时间后潮湿的钢丝棉有明显锈迹,干燥的钢丝棉没有锈迹,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钢铁锈蚀需要水
②实验结束时,细心的同学发现浸没在凉开水中的钢丝棉也有少量锈迹,说明本实验有不完善之处,请利用原有装置提出具体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盛有凉开水的U形玻璃管
两端液面上滴加植物油
(3)借助U形玻璃管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3所示,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形玻璃管左侧液面上升至约刻度4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