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三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
在__________内,_________与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定区域
生物
环境
2.生态系统的组成
__________——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___________
__________——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等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相互____________。
植物
消费者
细菌、真菌
空气
水分
影响
3.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4.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3)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沿着__________和食物网流动的。
捕食
多条食物链
物质
能量
食物链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能量流动:沿食物链流动,____________。
(2)物质循环:物质以某种形式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
(3)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__________。
逐步消耗
反复循环
不断积累
6.生态平衡
(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__是__________的,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________的。
数量
所占比例
相对稳定
自动调节
限度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
植物为食,但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一些腐食性的动物如蜣螂、蚯蚓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2)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菌和真菌通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但
×
异养的细菌和真菌分为寄生性的和腐生性的两种,腐生性的才被称为分解者,寄生性的不是。另外有些细菌还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如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
(3)生产者就是绿色植物。
(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但生产者除植物
×
外,还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也属于生产者。
(4)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
(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
√
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所以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5)所有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都在逐级递减。
(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食物链中,物质是循环流动的,但能量在
×
流动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大约只有20%;而某些有毒物质在沿食物链流动时,不但未减少,反而在逐渐增多,这一现象叫做生物富集。
2.分析说明题。
鱼类味道鲜美,在一个污染较严重的水域中选择食物,你选择吃大鱼还是选择吃小鱼?
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所以越大的鱼有毒物质越多。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是吃小鱼较好些。
C
D
C
B
C
课堂基础全练
B
C
B
D
D
见习题
D
A
B
B
C
课后培优精练
C
核心素养专练
B
见习题
见习题
D
【点拨】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以及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都是只有生物,没有环境;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只有环境,没有生物。
1.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C.一片麦地
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
C
2.【中考?贵阳】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应包括( )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生物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非生物成分
D
3.餐桌上营养丰富的各种菌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C
【点拨】菌类是真菌,属于分解者。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 )
A.互相利用关系
B.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
C.相互竞争的关系
D.互惠互利的关系
B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B.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
D.阳光、空气和水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C
6.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原因是( )
①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②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③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④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可以逐级积累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③
B
7.稻田中存在一条食物链:水稻→稻飞虱(水稻的害虫)→青蛙。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竞争关系
B.水稻的生长只受到稻飞虱和青蛙的影响
C.青蛙体内农药的浓度比稻飞虱体内高
D.大量捕杀青蛙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C
8.生态系统的物质是( )
A.单向流动的
B.循环流动的
C.逐级递减的
D.逐级递增的
B
9.你认为下列能正确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数量多少的图示的是( )
D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人类盲目活动会干扰生态系统,当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会破坏生态平衡
D.自然因素不会干扰生态系统
D
11.如图为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气渣喂鱼。
(1)在该生态系统中,桑与蚕是________关系。
捕食
(2)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________。
(3)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
细菌
太阳光
(4)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____________率。
(5)DDT是一种很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如果DDT进入该生态系统,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应是________。
能量利用
鱼(或人)
1.【中考?威海】如图为小哲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它是不是生态系统呢?下列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生物种类少,不是生态系统
B.生物数量少,不是生态系统
C.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生态系统
D.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
D
【点拨】生态瓶中的生物部分除了具有生产者(水草)和消费者(小鱼)外,在河沙里还含有细菌和真菌,它们是生态瓶中的分解者,该生态瓶中的非生物部分除了空气和土壤外,还具有温度、水、阳光等因素,可见生态瓶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
2.在下列食物链中,假如生产者所含能量相同,哪条食物链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
A.草→鼠→猫头鹰
B.草→鼠→蛇→猫头鹰
C.草→蝗虫→青蛙→蛇→猫头鹰
D.草→蝗虫→蜘蛛→鸟→猫头鹰
A
【点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的,食物链越短,能量损失越少,最高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就越多。
3.维持生态平衡必不可少的生物是( )
A.生产者和草食动物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肉食动物和分解者
D.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
B
4.下面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B.只有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植物作为生产者,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动物作为消费者,促进了物质循环
B
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共有四条食物链
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
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
C.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
C
6.一个淡水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一条食物链:微小植物→剑水蚤→蜻蜓→小鱼→大鱼。当这个生态系统被排入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 )
A.微小植物
B.大鱼
C.一样多
D.剑水蚤
B
7.某岛屿生活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如图方框内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野草组成的食物网简图。从食物网中可看出人与狐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捕食和竞争
(2)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_______________。
(3)在人登岛之前,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都具有________能力;人登岛后第5年,岛上野兔数量大增,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者(或野草)
太阳能(或光能)
自动调节
其天敌(狐)濒临灭绝
(4)野兔毛色有棕褐色的,也有红棕色和暗褐色的。野兔的毛色总是与它们栖息的环境基本一致,这说明野兔能____________。
(5)该岛屿上除了以上生物外,还生活着细菌、真菌等,这类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_,它们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应环境
分解者
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
8.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调查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时,发现有三种生物(以甲、乙、丙表示)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同一时间内分别测定甲、乙、丙所含的有机物总量,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甲、乙、丙之间通过________关系形成食物链,据能量流动逐级________的特点分析,生产者为生物________,这条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捕食
递减
乙
乙→甲→丙
(2)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________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人们的活动使丙的数量大量减少,会导致乙的数量________,从而破坏这种稳定状态,这表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是有限的。
比例
减少
自动调节能力
1.【科学思维】【中考?泉州】青青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数量比例图如右图所示,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的数量变化曲线是( )
C
【点拨】此题体现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运用推理的科学方法,结合生物数量比例图推测乙数量的变化曲线。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高所获得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营养级别越低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数量就越多。在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乙次之,丙的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因失去天敌而数量增多,随后因食物和生存空间的制约,其数量又会逐渐减少,最后趋于平衡。
2.【生命观念】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草←食草昆虫←青蛙
B.草→食草昆虫→青蛙→细菌和真菌
C.阳光→草→食草昆虫→青蛙
D.草→食草昆虫→青蛙
D
【点拨】此题体现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在理解食物链的基础上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选项A箭头的方向错了,选项B多了分解者,选项C多了非生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