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二章强化巩固复习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
环境。
(2)判断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方法:例如,描写环境中某种生态因素造成生物分布、生活的不同,属于环境影响生物;描写生物某种行为、形态结构或生理特点与环境相适应或使环境发生变化,属于生物适应和影响环境。
影响
适应和影响
2.探究实验
(1)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如何设计对照实验是探究实验的关键,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重复原则。
3.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只是由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它们的关系是吃与被吃。一条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终点是消费者。
(2)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故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一般的物质是循环流动,能量则是逐级递减。
5.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C
B
C
D
A
D
B
C
C
C
C
A
见习题
见习题
见习题
1.【中考?昆明】年初,春城昆明寒潮来袭,造成小叶榕等部分行道树枝叶“枯死”。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非生物因素能影响生物
D.生物因素能影响生物
C
【点拨】小叶榕等部分行道树枝叶“枯死”,主要是环境温度过低造成的,温度属于非生物因素。故该现象说明非生物因素能影响生物。
2.【中考?青岛】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南橘北枳”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北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点拨】“万物生长靠太阳”是环境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A选项正确;“南橘北枳”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选项错误;“北雁南飞”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选项正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反映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D选项正确。
3.【中考?眉山】某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10只鼠妇,过一段时间观察统计鼠妇的分布情况,下表是该小组同学重复5次所统计数据的平均值(单位:只)。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过程中明暗两种环境的差异只能是光照
B.该小组同学重复5次实验有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实验中明暗两种环境所放入的鼠妇大小可以不同
D.该小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答案】C
4.【中考?临沂】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已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锥形瓶,按下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 )
A.
2组,温度、消毒棉球
B.2组,温度、空气
C.3组,温度、消毒棉球
、空气
D.2组,温度、细菌
D
5.【中考?扬州】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实例是( )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
C.“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
D.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
A
【点拨】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能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选项符合题意;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B选项不符合题意;“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C选项不符合题意;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属于生物能影响环境,D选项不符合题意。
6.【中考?滨州】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D
【点拨】枯叶蝶的拟态、变色龙的变色、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这些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而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这是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
7.【中考?石家庄】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B.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草原生态系统
C.麦田中的小麦和杂草之间是竞争关系
D.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
【点拨】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选项正确;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选项错误;麦田里的小麦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养料和生存空间等,所以小麦和杂草之间是竞争关系,C选项正确;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储存、转移和释放,因此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选项正确。
8.某地大量捕杀青蛙,结果虫灾暴发,粮食减产,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消费者减少
C.食物链被破坏
D.缺水干旱
C
9.【中考?达州】下列关于生物和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飞蛾扑火是昆虫对光刺激作出的反应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
C.州河里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因捕食关系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乙→丁→丙→甲,若因某种原因导致丙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丁会大量增加,甲会大量减少
C
10.【中考?鄂州】a→b→c→d是一条食物链,下面有关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与b之间是捕食关系
B.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
C.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
D.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这条食物链,d体内含量最多
C
【点拨】由题意可知,a表示生产者,b、c、d表示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A选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B选项正确;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C选项错误;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D选项正确。
11.【中考?泰安】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能体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C
【点拨】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等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和真菌等会把动植物的遗体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2.【中考?乐山】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的
B.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物圈中的生物就是指各种大型动物和绿色开花植物
D.生物圈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密切联系
A
13.【中考?莱芜】为验证果实表皮的保护作用,某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苹果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3个干净消毒的塑料袋,分别标上1、2、3号,把三个完整新鲜的苹果洗干净,将其中一个苹果放入1号袋内,密封。
②另取一个腐烂苹果,用消毒牙签刺入腐烂处,拔出后轻轻在一个苹果表面划动,但不划破表皮;重复三次,装入2号袋内,密封。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入3号袋内,密封。
④将
3个塑料袋放在温暖、黑暗的环境中,每天观察,连续三天。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步骤③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消毒牙签刺入腐烂处,拔出后在一个苹果表面划动,划破表皮,重复三次
(2)实验中能形成对照实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在步骤④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请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
1号和2号,2号和3号
苹果是否腐烂(或苹果
腐烂程度)
?
1号袋
2号袋
3号袋
第一天
?
?
?
第二天
?
?
?
第三天
?
?
?
(4)若实验现象为1号和2号袋内苹果不腐烂,而3号袋内苹果腐烂,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结论是否可靠?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实表皮有保护作用
不可靠(否)
苹果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14.【中考?福建】常见宠物红耳龟是一种淡水龟,原产美国。它繁殖、竞争能力强,会对所栖息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宠物弃养、养殖逃逸等因素,红耳龟成为我国极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之一。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
(1)该食物网有_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与红耳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________。
4
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或水生植
物→虾→鱼→红耳龟)
虾、鱼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该池塘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它的调节能力________。
(4)为减少红耳龟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饲养宠物红耳龟时,应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
弱
宠物弃养(或养殖逃逸)
15.【中考?恩施州】“一江清水,两岸葱茏”,污染防治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如图为某水体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图中的________(填代号)是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生物部分,它直接决定了流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多少。
A
(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之间,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循环。
二氧化碳
(3)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____________和物质循环。
(4)母亲河长江是一个生态系统,上图要构成生态系统,还需补充____________。
能量流动
环境
(5)长江污染日益严重,生态功能日趋弱化,白鳍豚在长江几乎绝迹。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在长江沿线视察时,作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为响应号召,治理长江,请你为政府提一条可操作建议来保护白鳍豚: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停沿岸化
工厂(或惩治非法排污,禁止捕猎,投放食物,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繁育中心等)(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