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 之《北冥有鱼》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庄子》二则》 之《北冥有鱼》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5 15:5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庄子》二则


八年级(下)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文言知识。
2.欣赏雄奇瑰丽的想象,理解文章夸张的写作特点。
3.理解大鹏形象的丰富内涵。
学习目标
走近作者
庄子,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当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子抱负难以施展,他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在绝对的自由环境里寻求解脱。因此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本文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逍遥游》一文旨在阐发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
北冥(míng)
鲲(kūn)
抟(tuán)
徙(xǐ)
齐谐(xié)
其正色邪(yé)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朗读指导
夸张式的描述要重读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顶真句要读出连绵流畅之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天之苍苍”两句要读得深情款款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北海。庄子想象中的北海,应该在北方的不毛之地。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悬挂在天空的云。
疏通文意
大鱼名。
参考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然形成的水池。
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盘旋飞翔。
击水,拍打水面。
气息,这里指风。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海水运动。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有大风,大鹏可借风力南飞。
旋风。
参考译文: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参考译文: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表示选择。
这样。
代大鹏。
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
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
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结构梳理
1.作者为什么要将鲲鹏所居之地定为“北冥”?
【答案】“北冥”是特别之词,为庄子创造,含义新颖,其中透露出旷远神秘的意味,暗示着北冥是非世人所能见,亦非人智所能测的,这种意味与鲲鹏神秘的形象融为一体。
2.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
“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答案】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3.作者把鲲鹏的居住地定为“南冥”,目的何在?
【答案】把鲲鹏的目的地“南冥”与出发地“北冥”对举,表明鲲鹏从渺远幽深的极北之地迁徙至极南之地,可见其志向极远。
4.作者假借齐谐之言,有什么目的?
【答案】作者假借齐谐之言,让人们相信鲲鹏的真实性。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答案】“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北冥有鱼
鲲鹏:
野马、尘埃:以息相吹
形体变化
海运将徙
去以息也
《北冥有鱼》一文中庄子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寓言和成语都出自《庄子》: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成者英雄败者贼
运斤成风 痀偻承蜩 庖丁解牛 大而無当
中规中矩 大相径庭 朝生暮死 椿萱并茂
沉魚落雁 秋毫之末 栩栩如生 目无全牛
如土委地 迎刃而解 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踌躇滿志 不翼而飞 支离破碎 真知灼见
探囊取物 舐痔舔痈 屠龙之技 强聒不舍
吐故纳新 鼓盆而歌 昭然若揭 似是而非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失之交臂 捉襟见肘
学富五车 栉风沐雨 ……
1.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庄子?齐物论》)
【译文】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那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那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因彼而存在。
2.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富有而不义不如贫穷而有美誉,活着而有耻辱不如死亡而有荣耀。
3.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
【译文】名誉和节操比泰山还要重,私利和物欲比鸿毛还要轻。
艺术特色
在《北冥有鱼》中,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前三句话以顶真的形式联结成一个整体,结构严密,读来语气连绵,音律流畅;“不知其几千里也”反复出现,极力渲染鲲鹏之硕大无比;仅仅“鹏之背”就“不知其几千里也”,当它展开翅膀,那翅膀就像是“垂天之云"。其后又引用《齐谐》,使用了两个极度夸大的数字一一“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展现了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最后又以人之视天来想象鹏之视下,意境开阔邈远。诵读时要注意运用形象思维,想象庄子笔下雄奇瑰丽的浪漫景象。
大鹏形象
硕大无比
力大无穷
志存高远
善借长风
李白用诗的语言,描述了《庄子》中的大鹏形象。他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并希望得到像李邕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
大鹏形象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抒发自己非凡的抱负时,也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呼喊。
明清的通俗小说也受其影响,如《西游记》中狮驼国的大鹏金翅雕给唐僧师徒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说岳全传》则称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是大鹏转世。
毛泽东同志年轻时曾发出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
文学
名字
华为“鲲鹏”处理器
成语
鲲鹏展翅、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电影
《大鱼海棠》
游戏
大鹏形象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祝同学们心中永驻“大鹏”,搏击长空!
课后作业
1.整理笔记。
2.识记文言知识点。
3.预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