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 《解决问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 《解决问题》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6-03 22: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时、分、秒
解决问题例2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5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掌握解决时间计算问题的基本方法。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间换算,会计算经过时间。
难点
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掌握解决时间计算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旧知。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时、分、秒的有关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时间的单位有哪些?(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时、分、秒)
教师:1时等于几分?1分等于几秒?
预设:1时=60分
1分=60秒
2分=120秒(板书:1时=60分
2分=120秒)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唤起学生的回忆。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参考PPT第3页)
(1)教师:早上,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如图
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教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在黑板上贴:“阅读与理解”)
预设: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预设:求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就是求从7时30分到7时45分,经过了几分钟?
(板书

离家
到校

7:30
7:45
2.分析与解答。
(1)教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在黑板上贴:“分析与解答”)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3)学生汇报。
学生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学生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板书:数一数)
学生3:算一算,小明离家和到校都是7时多,可以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板书:算一算)
教师:我们可以拨一拨表验证一下。
3.回顾与反思
(1)教师:这些方法虽然解决了我们的问题,但解答的对不对呢?(在黑板上贴:“回顾与反思”)
(2)学生:30+15=45(分),7:30过15分钟就是7:45
。解答正确。
教师写上答语。(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3)让同学们看图解决下一道题:
问题:现在8:40,还要等多久才开门呢?
预设:早9:00开门,晚8:00关门
解决方法一:可以直接数一数,从8:40到9:00分针走了多少格。
解决方法二:9:00开门,也可以想成8:60开门,这样就可以用我们前面学习的方法解答了。
【设计意图】:通过对书上主题图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从图和文字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在分析和解答环节,让学生先尝试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后借助微课进一步理解“数一数”和“算一算”两种解决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三)知识运用
1.算一算,填一填。
根据PPT,让同学们算出前一件事和后一件事之间是多长时间。
2.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请你们再来试试解决这个问题。一列火车本应9:15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什么时候能到达?
教师:读了题目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预设:火车本应9:15到达,现在晚点25分钟。
教师:晚点25分钟是什么意思?
预设:是的,晚点25分钟就是在9:15
的基础上再过25分钟。
教师: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预设1:数一数的方法:从9:15,再数25分,分针走了5大格,到9:40
预设2:算一算的方法:15+25=40分,答:火车9:40分能到达。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的变式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建立简单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同时获得新发现:起点时间
+
经过的时间
=
终点时间。
3.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小结。
(四)布置作业
(5)板书设计
计算经过的时间
时、分、秒
1时=60分
1分=60秒
离家
到校
2时=(
)分
7:30
7:45
120秒=(2)分
数一数
算一算
45-30=15(分)
答: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15分钟。
2分15秒=(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