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顶尖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顶尖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3 21:47:53

文档简介

顶尖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5月联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l.D(A项,无中生有,“近代化思潮影响了这一传统”于文无据。B项,略去了前提条件“机械地理解这
划分”,扩大了判断的范围。C项,张冠李戴,将作者所引用的“有的学者”的主张误为作者的主张。)
2.A(“逻辑上逐层递进”错,文章主体部分是并列关系。)
3.B(B项曲解文意,原文的相关表述是“深化制度史研究不能停留于分析规章制度的条文,还需要更进
步深入考察与之紧密相关的各种人”,“‘见人’之后,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制度史研究从静态走向动态”。)
4.C(C项的表述貌似正确,其实“管理成本小型化”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大型温室设施具有投资小
等优点”,而“管理经验特色化”的表述于文无据。)
5.D(D项的结论“只有在经济比较繁荣,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才能加以发展”既过于绝对,也没有
文本依据。)
6.①正确认识设施农业的潜力和影响,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转型升级。②因时因地制宜,制定
并适时调整政策法规,加大投入,促进设施农业的发展。③大力推进设施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符
合国情的现代设施农业体系。④学习借鉴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的经验,培养人才,建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体
系。(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7.C(文中画线句子是借小张之口从侧面来表现“母亲头脑灵活的特点”,并非从正面表现。)
8.母亲是一个经历过旧社会苦难生活的家庭妇女的形象。①生性爽朗,待人热情:小张书记来排查登记有关
信息,母亲让座、礅茶等,十分热情地招呼;②关心囯事,深明大义:与家人一起看电视了解疫情,对小
张书记的临行嘱咐表示理解接受;③饱经风雪,爱憎分明:在与旧社会发生灾疫时政府不作为的对比中
母亲由衷地赞叹党的英明。(每点2分)
9.可以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
同意。原因如下:①面对灾情的“两重天”:面对灾情,民国32年政府的不作为和如今共产党面对疫情的
坚强领导合理管控形成对比。②人民幸福感的“两重天”:母亲在过去和现在幸福感的对比。③画面对比
的“两重天”:医护人员连日奋战,患者被妥善救治和陈老三一家在洪灾中的悲惨境遇的对比。④灾害造
成死亡人数的“两重天”: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死亡人数比例和母亲村中洪灾后死亡人数比例的对比。(每点
2分,任答三点得6分)
不同意。原因如下:①从情节安排看,小说描述“我们”一家人战“疫”期间的居家生活,即家庭日常生
活:以“家常”为题,恰如其分。②从人物刻画看,小说着力描写的主要人物,如“母亲”、“我们”等都是
家庭成员:以“家常”为题,顺理成章。③从主题揭示看,小说借“母亲”谈战“疫”感受,讲悲情故事
卜中见大,突显主题:以“家常”为题,恰到好处。④而以“两重天”为题,显得空乏,既不能切合小说情
节,突出公众居家战“疫”的特点,“我们”的存在似成多余,(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10.B(原文标点如下:令曰:“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汉祖除秦苛法,萧何定律
掾清识平当,明于宪典,勉恤之哉!
11.C(“古代庙、寝堂前台阶,主阶在西,称阼阶”错误,主阶应在东,称阼阶。)
12.D(D项“为官计二十三年”表述不当,应为担任廷尉前后共计二十三年。)
13.(1)高柔有个堂兄叫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在黄河以北让高柔过去,高柔带领全体族人跟随高干。(“从”
“举宗”“之”每词各1分,判断句式、句意通顺2分
(2)从前邴吉处理政务,(手下的)官员曾经犯有过失,邴吉尚且宽容他。何况这些个官吏,对我并没有
什么过失!还是召回并让他们复职吧。(“非”“容”“复”每词各1分,反问句式、句意通顺2
参考译文
柔,字文忠,是陈留郡国地人。父亲高靖,担任蜀郡都尉。高柔被留在老家,他对乡人说:“当下英
雄并起,陈留是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曾操曾将军虽然占据着兖州,但是他本来就有征
服四方,统治诸侯的图谋,不会安心固守(兖州)的。而张邈张府君从前在陈留(担任太守)志得意满,我
【高二5月联考·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20192020
语文
2020.5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題毎小題选出答業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柬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我囯史家就重视制度史特別是政治制度史硏究。回顾过往,中囯制度史硏究
取得不少重要成果,但也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深化中囯制度史研究,可以在以下几方面
着力
其一是“贯通”。具体而言,就是贯通古代史与近代史,打破它们之间的隔阂,以长程史
的考察视角厘清制度的渊源,探究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长期以来,人们都是以1840年
作为划分古代史与近代史的界标。这种划分自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机械地理解这一划
分,则会对制度史乃至整个历史研究带来一定消极影响。具体到近代制度史的研究来看,
1840年前后的历史发展存在密不可分的延续性,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一脉相承,应贯通起来
进行研究。要深化近代制度史研究,就不能局限于对近代史的考察,而应贯通近代史与古代
史,往前追溯历史渊源。只有这样,才能在了解制度原初形态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在近代
的变与不变。如果不了解一种制度在古代的原初具体形态,就很难准确把握其在近代的发展
演变。以贯通古代史和近代史这种长程史硏究视野对近代制度进行考察,对许多问題就很可
能获得新的认识,从而有力推动制度史研究整体发展
其二是“见人”。也就是说,深化制度史研究不能停留于分析规章制度的条文,还需要更
进一步深入考察与之紧密相关的各种人。有学者在论及宋代制度史研究的发展方向时,倡导
应该走向“活”的制度史。所谓“活”的制度史,并非指活的写作方式,而是要注重制度的
动态运作与过程。走向“活”的制度史,关键就是要“见人”。因为制度是由人建立的,也是
由人施行的,制度的动态运作与过程均取决于人。从一定意义上说,研究制度史只有见到人
才能发现看似死板的制度条文背后鲜活的历史故事。故而“见人”之后,就能在很大程度上
使制度史研究从静态走向动态,成为“活”的制度史。此外,只有通过考察相关人物的思想
与活动,才能了解制度背后隐藏的主观动机与深刻意图,进而更妤理解和认识影响制度决策
与运行过程的各种偶然与必然因素,进而促进我们对制度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入细致
其三是“视角转换”。这主要是指硏究视角与思维方式的转换,其目的是通过硏究范式
研究视角的转換萩得对制度变迁的新知与新解。过去,我们硏究制度史往往更加注重制度演
变与革新,这种探讨很有必要,但也存在一定弊端。如果转換思雏方式与研究视角,从另
个角度进行考察,就会发现制度既有变与新的一面,又有未变与陈旧的一面,两者紧密结合
高二5月联考·语文卷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