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R·四年级下册
小数的意义
1.
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两位小数是百分之
几,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每相邻两个计数
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性质
2.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位
…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
计数单位
…
万
千
百
十
一(个)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化简小数时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其他数位上的0不能去掉;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虽然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但计数单位却发生了变化。
3.
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小数大小来比较,数位多少不重要,关键看好最高位;相同数位来比较,如果相同看下位,以此类推错不了。
4.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小数点,本领大,走一走,数变化。向左走,数缩小;向右走,数扩大。数位不够怎么办?找“0”补位解决它。
5.
单位换算的规律
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时要除以进率;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时要乘进率。
6.
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求小数近似数通常用“四舍五入”法。
7.
求近似数用“≈”连接,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用“=”连接。
注意:
(1)0.015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
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5
(2)4个百分之一写成小数是(
)。
(3)把
3
缩小到它的
是(
)。
(4)5.6的
是0.056。
0.03
0.04
100
(7)4.6
m=(
)dm
2.87
t=(
)kg
5070
kg=(
)t
52m4cm=(
)m
(6)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
0.568
5.07
46
2870
52.04
1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小数点要对齐,即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化简把“0”去掉。
二、复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和减法,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60.45-29.75=30.7(元)
名称
白菜
土豆
萝卜
收入/元
60.45
37.6
29.75
现在你能完成下面的表格了吗?
三、比较小数和整数的异同
1.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两种方法验算。
419+387
=
2.84+3.76=
16.32-7.95
=
100-74.5=
80×64
=
105×28=
884÷26
=
1435÷35=
806
6.6
8.37
25.5
5120
2940
34
41
2.下面是四年级组男子
4×50m
接力赛成绩(单位:秒),把表填完。
34.17
33.96
34.06
34
班级
第一棒
第二棒
第三棒
第四棒
总成绩
四(1)班
8.42
8.67
8.58
8.50
四(2)班
8.40
8.56
8.61
8.39
四(3)班
8.32
8.68
8.70
8.36
四(4)班
8.48
8.54
8.52
8.46
34.17
33.96
34.06
34
因为33.96<34<34.06<34.17
所以四(2)班第一名,四(4)班第二名,
四(3)班第三名,四(1)班第四名。
班级
第一棒
第二棒
第三棒
第四棒
总成绩
四(1)班
8.42
8.67
8.58
8.50
四(2)班
8.40
8.56
8.61
8.39
四(3)班
8.32
8.68
8.70
8.36
四(4)班
8.48
8.54
8.52
8.46
3.(1)李逸只有15元,她能买哪两本书?
(2)张波付给售货员16元,他可能买了哪两本书?
(1)7.39+6.95=14.34(元)
14.34元
<15元
可以买《有趣的昆虫》和《航天员的故事》
6.95+7.88=14.83(元)
14.83元
<15元
可以买《航天员的故事》和《趣味数学》
(2)①7.39+6.95=14.34(元)
买了《有趣的昆虫》和《航天员的故事》。
②7.39+8.40=15.79(元)
买了《有趣的昆虫》和《乐乐奇遇记》。
③7.39+7.88=15.27(元)
买了《有趣的昆虫》和《趣味数学》。
④6.95+7.88=14.83(元)
买了《航天员的故事》和《趣味数学》。
⑤6.95+8.40=15.35(元)
买了《航天员的故事》和《乐乐奇遇记》。
1
4.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
7
7
5
0
9
1
8
7
同学们,今天这节复习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请同学们课后用计算器完成教科书P114“练习二十五”第16题。
1.填空。
(1)2.16是由(
)个一、(
)个0.1、(
)个0.01组成的。
2
1
6
(2)(2019·湖北武汉武昌区)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得到7.0,那么这个两位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6.95
7.04
2.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整数一定大于小数。
(
)
(2)大于3.1而小于3.2的小数有无数个。
(
)
(3)在小数部分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
√
×
3.有一捆电线长100m,用去了27.4m。剩下的比用去的多多少米?
100-27.4-27.4=72.6-27.4=45.2(m)
答:剩下的比用去的多45.2米。
谢谢!(共22张PPT)
R·四年级下册
47+23=
100-63=
65÷5=
25×4=
4.2+5.8=
10-6.3=
5×7×2=
17×15+17×5=
70
37
13
100
10
3.7
70
340
计算时运用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
快速算一算!
四(1)班男生22人,女生18人,共40人。
你能从中选择两个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减法计算的呢?
1
加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在加法中,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2
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1)班有40人,上学期每人读了10本课外书,一共读了400本。
从这三个信息中选择两个信息,根据这两个信息你可以提出用什么运算解决的问题?
3
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在乘法中,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
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6
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
我们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定律(性质)名称
字母表达式
含义
加法交换律
ɑ+b=b+ɑ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
(ɑ+b)+c=ɑ+(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乘法交换律
ɑ×b=b×ɑ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
(ɑ×b)×c=ɑ×(b×c)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
(ɑ+b)×c=ɑ×(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减法性质
ɑ-b-c=ɑ-(b+c)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除法性质
ɑ÷b÷c=ɑ÷(b×c)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0
(1)根据第①个式子,先说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再分别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59+316=375
375-59=316
(2)根据第②个式子,先说说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再分别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375÷125=3
125×3=375
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0
(3)你会根据第①个和第②个算式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吗?再根据第①个、第②个和第③个算式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0
(316+59)÷3
=375÷3
=125
(316+59)÷3×16
=375÷3×16
=2000
(4)下面是小明和小兵的计算方法,说说他们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2.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一说分别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6.4
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5.8
7.5
2.5
加法结合律
42
4
25
乘法结合律
125
乘法分配律
7
b
乘法分配律
3
20
3
×
+
+
×
1040
20800
(160+880)×20=20800
14260
460
1010
550+230×62÷31=1010
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312×4+188×4
(2)101×87
=(312+188)×4
=500×4
=2000
=(100+1)×87
=100×87
+1×87
=8700
+87
=8787
想一想每道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35×(50×2)
=135×100
=13500
(4)25×33×4
=(25×4)×33
=100×33
=3300
(3)135×50×2
想一想每道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关系以及运算定律等内容。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