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看拼音,写词语。
nónɡ
yù
liú
lián
xiǎo
jìnɡ
liú
chànɡ
(
)
(
)
(
)
(
)
jīnɡ
lì
shùn
jiān
pū
shǎn
ɡài
niàn
(
)
(
)
(
)
(
)
下面词语的拼音,有错的一项是(
)
A悄
(
qiǎo)悄然
悄声
(qiāo)悄悄
悄悄话
B曲
(qū)
曲折
弯曲
(qǔ)歌曲
曲调
C重
(chónɡ)
重担
山重水复
(zhònɡ)德高望重
重头戏
D铺
(pū)铺垫
铺张
(pù)当铺
床铺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浓郁—
(
)
吸引—(
)
悲哀—(
)
完整—(
)
骄傲—(
)
遵从—(
)
短暂—(
)
有限—(
)
四、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扩大(kuò)??代替(tì)???B?.镶嵌(xiānɡ)???重荷(hé)?
C.浙江(zhè)??忧郁(yù)???D.蜿蜒(wān)????漆黑(qī)?
2.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A.雪水融化???冲出重围?????B.放射光芒???冲破云霞?
C.跳出海面???加强范围?????D.雪峰高耸???树丛葱郁?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B.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C.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
D.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颐和园》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
B.《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C.《七月的天山》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天山的美景。?
D.《海上日出》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的。?
五、词语乐园。
?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量词。(4分)?
一(????)红霞??????一(????)亮光?
一(????)长廊??????一(????)白塔?
2.用“静”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并选填在句中的括号里。(4分)?
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2)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的声音,使密林显得更加(????)。?
(3)自习课上,教室里十分(????)。?
(4)听了老师的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下来。?
六、句子练习。
?
1.昆明湖非常静,非常绿。(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给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美,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嫩。(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怎样美的一幅画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这样_____________。?
七、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
1.《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叙述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分)?
A.通过孔隙来到内洞?????B.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
C.出洞?????????????????D.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
2.《七月的天山》一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描绘了天山______(季节)的奇异风光。?
(1)下面体现地点转换的句子,按顺序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填序号)(4分)?
A.走进天山深处???????B.进入天山??????C.再往里走?
(2)上面这些体现地点转换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填序号)(2分)?
A.铺垫???????????????B.过渡??????????C.衬托?
八、初试身手。
?
星期天,你要带一个同学去动物园玩,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将参观路线按顺序写下来。注意使用过渡语,使景点的转换更自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12分)?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片段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2分)?
2.这段话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2分)?
3.洞内的景物很多,作者在写的时候,用了“_______”和“_______”这两个词来表明看的先后顺序。(2分)?
4.双龙洞内的龙是真的吗?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发挥想象,从形状和颜色两方面,写一处石钟乳或石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黄山记(节选)
季羡林
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勇前进,我们也就真地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爬了上去。低头从我们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
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一般人都是在这里过夜的。徐霞客时代,这里叫玉屏风,他在《游记》里写道:“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可见徐霞客对此处评价之高。
这里有什么特点呢?这里是万山丛中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设,就是一个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树。提起此松,真是大大地有名。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那一幅叫做“迎客松”的照片,就是它。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它那青翠的枝头仿佛能说出欢迎的语言。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它至多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苍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
(1)“名副其实”的意思是________,说“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是________。
(2)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
(3)理解“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这句话的意思。
(4)给句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作文天地?
大自然的景观神奇壮丽,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发现并感受它的美丽,选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它的奇特之处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书写工整,标点正确,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写出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二、C
重担读zhònɡ。
三、浓郁—清淡
吸引—排斥
悲哀—喜悦
完整—残缺
骄傲—自卑
遵从—违背
短暂—长久有限—无限
四、1.B????2.C????3.D????4.C?
五、1.道???片???条???座?
2.(1)寂静???(2)幽静???(3)安静???(4)平静?
七、1.D???B???A???C?
2.夏季???(1)B???C???A?????(2)B?
八、示例:来到动物园,从大门进入后左转直行,可以参观鹿苑,再往北可依次参观熊猫馆和狮子山,然后右转直行可以参观大象馆和虎山,再往南直行可依次参观猴山和鸣禽馆。此时,你若想去花坛赏花,可以往北经过猴山再往西直行,也可以西行经过大门往北到达花坛。?
九、(一)1.记金华的双龙洞???叶圣陶?
2.双龙洞的内洞???黑、奇、大?
3.先???其他?
4.不是真的,我是从文中“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一句看出来的。?
5.那石钟乳,像一头张牙舞爪的狮子,橙黄色的头,毛发竖起,十分霸气。?
(二)【答案】
(1)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2)承上启下
(3)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
(4)不但……而且……;不仅……还……
【解析】【分析】(1)第一问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第二问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2)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选“不但……而且……”或
“不仅……还……”
故答案为:(1)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2)承上启下(3)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
(4)不但……而且……;不仅……还……
【点评】(1)第一问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第二问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