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科学地理知识点总结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中考科学地理知识点总结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04 11:57:11

文档简介

2020中考地理知识考点复习
考点一
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
(2)大小: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km,两极方向的半径6357km左右,仅差0.33%。
2.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1)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分为_地壳_、_地幔__、_地核_三部分。_地壳_和_地幔顶部_(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2)地球内部结构层次示意图
典例精析
【例1】如图是地球的内部结构圈层示意图,由外到内依次表示( B
 )
A.地幔、地核、地壳
B.地壳、地幔、地核
C.地核、地壳、地幔
D.地核、地幔、地壳
针对训练
1.地球内部有一个“液态区”,区内物质一旦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该“液态区”位于( B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核和地幔
考点二
地壳的运动
1.组成地壳的岩石
组成地壳的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_岩浆岩__、_沉积岩_和_变质岩__三大类。
2.地壳运动的表现
(1)火山:地幔的软流层是火山岩浆的来源。火山是_地壳运动_的表现形式之一;
(2)地震:地震是地壳岩石在_地球内力_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3.泥石流
(1)成因:a.自然条件;b.人为因素;
(2)防御: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典例精析
【例2】 2016年8月26日,意大利中部发生6.1级地震,已造成两百多人死亡。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有些地震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
B.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目前对地震的预测水平还不高
针对训练
2.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喷发物主要有( C
 )
A.岩石和火山灰    B.火焰和氧气
C.火山灰和岩浆
D.地核中的物质
考点三
板块学说
1.全球有六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软流层_上,不断发生_碰撞__和_张裂__,是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2.板块与地壳活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稳定_;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_活跃_。
3.板块运动。板块_张裂_形成大洋或裂谷(如大西洋、东非大裂谷);板块_碰撞__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
典例精析
【例3】 日本东部近海曾发生9级地震,引起福岛核电站部分机组相继爆炸。读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世界上著名的两个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板块学说认为这两个火山地震带都位于_板块与板块的交界__地带,地壳比较_活跃_。
(2)日本处在_环太平洋__火山地震带内。
(3)板块的_碰撞__和_张裂__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美国地址勘探局认为,此次发生在日本东海岸的东北——关东大地震由_太平洋板块_和北美洲板块的运动所致。
针对训练
3.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D
 )
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C.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
D.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
考点四
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1.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主要有_流水_、_风_、_冰川等_,表现为_风化_作用、侵蚀作用、_搬运_作用、沉积作用。
2.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削低_高山_,填平_低谷_,使地表趋于_平坦_。
典例精析
【例4】 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D
 )
针对训练
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B
 )
考点五
地球仪、地形和地形图
1.地球仪
(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
(2)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称_子午线_。
(3)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_赤道_,与它平行的线叫做_纬线__。
(4)经纬度:为了区别地球仪上的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为它们标注了度数,在经线上标注的度数称为_经度_,在纬线上标注的度数称为_纬度__。
2.地图
(1)概念:是以各种不同的图示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2)地图的三个语言:_比例尺__、_方向__、__图例与注记_。
3.地形图
(1)概念: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2)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典例精析
【例5】下列关于地球仪和经纬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本初子午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C.所有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D.纬度30°~60°称为低纬度
针对训练
5.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①、②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B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考点六
太阳与月球
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_恒星_,发光发热的_气体星球__。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_能量_,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
3.太阳活动:
(1)在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_太阳黑子_,在色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_耀斑和日珥__。_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__,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2)了解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影响地球上的_短波_通信;过多的_紫外线_对人体皮肤造成损伤;影响地球的_气候__;影响地球的_磁场_,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4.月球: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_卫_星。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月球上既没有_空气和水_,也没有_生命_。月球上昼夜温差_大_。
(2)月球的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_环形山__,主要是由于_陨石撞击或火山喷发__形成的。
5.月相:
(1)月球的_各种圆缺形态_称为月相。
(2)月相变化的原因:①月球本身_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_;②月球绕地球运动,使_日地月__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3)识别月相:图中四点月相名称和大致日期依次为:
A:_新月(朔)__、农历初一;
B:_上弦月__、农历初七(或初八);
C:_满月(望)__、农历十五(或十六);
D:_下弦月_、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
(4)农历中阴历的成分是以_月相__为周期设置的。现在我们过的春节(初一)、端午(初五)、重阳(初九)、中秋(农历十五)、元宵(农历十五)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
典例精析
【例1】“每当明月升起的时候,我深深地怀念亲爱的故乡;每当佳节来到的时候,我深深地怀念亲爱的故乡。”这是电影《庐山恋》中的几句歌词。若歌词中所指的佳节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则中秋节晚看到的明月是( C
 )
针对训练
1.2018年11月26日,我国多地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火星合月”天文现象。
(1)从图中月相判断,这一天的农历日期在这个月的_初七之前__(填“初七之前“或“二十三之后”)。
(2)图中的白色圆点是火星,看上去比月球小的原因是_火星到地球的距离远大于月球到地球的距离,观察到的火星视角比月球小得多__.
考点七
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地球不停的_自西向东__绕地轴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_逆时针__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_顺时针__方向旋转。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2.昼夜交替: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_白昼__,称为_昼半球__,另一面则是_黑夜_,称为_夜半球_。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_晨昏线_。
3.地球的自转使得日月星辰周而复始的_东升西落__。也使得地球上每24小时_昼夜更替__一次。
典例精析
【例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D )
针对训练
2.泰安某中学的小明听爷爷述说夏日的星空:黎明时东方的“启明星”与傍晚时西方的“长庚星”是同一颗星,这种现象主要与什么有关( A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公转
D.四季冷暖差异
考点八
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绕日公转运动的方向是_自西向东__。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是指向_北极星附近__。阳历就是以_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__作为根据。
当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时间是_6_月_22__日前后,北半球这天的节气为_夏至___。当地球公转至B位置或D位置时,北半球在这两个位置的节气分别是_春分__和_秋分_。
2.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是以_地球绕日公转轨道_划分的,是_阳__历成分,在公历中的位置是固定的。
3.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_北半球_,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_夏至日_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极昼现象__。自秋分日至春分日,太阳直射__南半球_,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_冬至日__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极夜现象__。
典例精析
【例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当地球公转到A点时,十堰市昼夜等长②当地球公转到B点时,南半球是夏季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④国庆节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③段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针对训练
3.读图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当地球处于B位置时,会出现下列哪些情况( ACD
)
A.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日
B.此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
C.此时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D.这一天咸宁市的昼夜情况是昼长夜短
考点九
太阳系、对宇宙的探索
1.太阳系:
(1)太阳系的构成:太阳系是由八大_行星_、小行星、彗星等天体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而构成的。_太阳__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八大行星: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为_水星__、_金星__、_地球__、_火星_、_木星__、_土星__、_天王星__、_海王星__。
2.银河系
(1)银河系的构成:银河系是由_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_____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2)银河系的大小和形状: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多亿颗,其直径约_10万_光年,银河系从侧面看呈_铁饼_状,俯视呈_旋涡_状。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_3万_光年。
3.宇宙的构成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就有10亿个左右,称为星系。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_河外星系_构成的。宇宙是_不断膨胀_的、_无边_的。目前,通过哈勃望远镜和空间探测,最远可以观察到距离我们地球约_130亿_光年的天体。
典例精析
【例4】 下列“宇宙层次结构”概念图,正确的是( A
 )
针对训练
4.2014年5月11日,我国多地观察到“火星合月”的天文现象,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B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考点十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地心说与日心说
(1)托勒密认为,_地球__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金星、水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__地球__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16世纪,哥白尼经过20年的天文观测与研究,建立了“日心说”。该理论体系认为,
_太阳_
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_太阳_做圆周运动的,月球围绕着__地球_转动。
2.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大约137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那时的宇宙极小、极热,又有极大的密度,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大爆炸后,宇宙迅速_膨胀_。爆炸引起的宇宙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延续下去。
3.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_无边_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_初始条件_或_边界_的一般系统。
典例精析
【例1】 下列关于宇宙认识说法正确是( C )
A.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
B.宇宙是方形的
C.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针对训练
1.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区别在于( B )
A.地心说认为地球绕太阳转,日心说认为太阳绕地球转
B.地心说认为太阳绕地球转,日心说认为地球绕太阳转
C.地心说因为不符合科学观测的结果所以与教会的观点不合
D.日心说一提出来就被广大人民接受,因为它是符合科学的
考点十一
地球的演化
1.地球约在46亿年前随着太阳系的形成而诞生。形成初期是一个_岩浆_构成的_炽热__的球。而后逐步冷却,形成了原始的_大气和海洋__。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_海洋_中诞生。
2.25亿至5.7
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海洋中的藻类释放出_氧气_,大气中的_氧气_含量逐渐增多。
3.5.7亿至2.5亿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等生物。
4.2.5亿至0.65亿年前的中生代,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出现。
5.0.65亿年前至今,地球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
典例精析
【例2】 下列关于地球演化和生命的起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地球形成之初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的主要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构成了地球的原始大气
B.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体是在海洋中诞生的
C.地球上出现裸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才逐渐增多
D.现代出土的两栖类动物化石形成年代早于恐龙化石形成年代
针对训练
2.科学家认为原始大气中并没有氧气,后随地球的演化逐渐增加。早期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B )
A.原始海洋蒸发出的水蒸气分解
B.原始海洋中藻类的光合作用
C.原始森林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D.火山喷发
考点十二
生命的起源
1.生命的诞生。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蒸气的密闭装置,以加热、放电来模拟_原始地球_的环境条件,成功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2.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_无机小分子_生成_有机小分子_;第二阶段,从_有机小分子_形成_有机大分子__;第三阶段,从_有机大分子__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第四阶段,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_原始生命__。
典例精析
【例3】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 B )
A.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
B.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原始地球上复杂的有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D.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
针对训练
3.生命起源的过程中,从有机大分子到原始生命最可能发生在( C )
A.原始陆地上 
B.原始土壤里
C.原始海洋中 
D.原始大气中2020中考地理知识考点复习
考点一
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
(2)大小: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km,两极方向的半径6357km左右,仅差0.33%。
2.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1)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______和____________(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2)地球内部结构层次示意图
典例精析
【例1】如图是地球的内部结构圈层示意图,由外到内依次表示( 
 )
A.地幔、地核、地壳
B.地壳、地幔、地核
C.地核、地壳、地幔
D.地核、地幔、地壳
针对训练
1.地球内部有一个“液态区”,区内物质一旦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该“液态区”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核和地幔
考点二
地壳的运动
1.组成地壳的岩石
组成地壳的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类。
2.地壳运动的表现
(1)火山:地幔的软流层是火山岩浆的来源。火山是__________的表现形式之一;
(2)地震:地震是地壳岩石在__________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3.泥石流
(1)成因:a.自然条件;b.人为因素;
(2)防御: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典例精析
【例2】 2016年8月26日,意大利中部发生6.1级地震,已造成两百多人死亡。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些地震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
B.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目前对地震的预测水平还不高
针对训练
2.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喷发物主要有( 
 )
A.岩石和火山灰    B.火焰和氧气
C.火山灰和岩浆
D.地核中的物质
考点三
板块学说
1.全球有六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上,不断发生______和______,是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2.板块与地壳活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______。
3.板块运动。板块______形成大洋或裂谷(如大西洋、东非大裂谷);板块______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
典例精析
【例3】 日本东部近海曾发生9级地震,引起福岛核电站部分机组相继爆炸。读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世界上著名的两个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板块学说认为这两个火山地震带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地带,地壳比较______。
(2)日本处在_________火山地震带内。
(3)板块的_______和_______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美国地址勘探局认为,此次发生在日本东海岸的东北——关东大地震由__________和北美洲板块的运动所致。
针对训练
3.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C.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
D.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
考点四
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1.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为______作用、侵蚀作用、______作用、沉积作用。
2.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削低______,填平______,使地表趋于______。
典例精析
【例4】 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针对训练
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考点五
地球仪、地形和地形图
1.地球仪
(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
(2)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称________。
(3)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______,与它平行的线叫做______。
(4)经纬度:为了区别地球仪上的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为它们标注了度数,在经线上标注的度数称为______,在纬线上标注的度数称为______。
2.地图
(1)概念:是以各种不同的图示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2)地图的三个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形图
(1)概念: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2)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典例精析
【例5】下列关于地球仪和经纬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初子午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C.所有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D.纬度30°~60°称为低纬度
针对训练
5.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①、②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考点六
太阳与月球
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______,发光发热的________。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______,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
3.太阳活动:
(1)在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_________,在色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2)了解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影响地球上的______通信;过多的________对人体皮肤造成损伤;影响地球的______;影响地球的______,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4.月球: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____星。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月球上既没有_________,也没有______。月球上昼夜温差____。
(2)月球的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_______,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5.月相:
(1)月球的______________称为月相。
(2)月相变化的原因:①月球本身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月球绕地球运动,使________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3)识别月相:图中四点月相名称和大致日期依次为:
A:__________、农历初一;
B:________、农历初七(或初八);
C:__________、农历十五(或十六);
D:________、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
(4)农历中阴历的成分是以_______为周期设置的。现在我们过的春节(初一)、端午(初五)、重阳(初九)、中秋(农历十五)、元宵(农历十五)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
典例精析
【例1】“每当明月升起的时候,我深深地怀念亲爱的故乡;每当佳节来到的时候,我深深地怀念亲爱的故乡。”这是电影《庐山恋》中的几句歌词。若歌词中所指的佳节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则中秋节晚看到的明月是( 
 )
针对训练
1.2018年11月26日,我国多地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火星合月”天文现象。
(1)从图中月相判断,这一天的农历日期在这个月的_________(填“初七之前“或“二十三之后”)。
(2)图中的白色圆点是火星,看上去比月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
考点七
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地球不停的_________绕地轴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_______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_______方向旋转。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2.昼夜交替: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______,称为________,另一面则是______,称为_______。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_______。
3.地球的自转使得日月星辰周而复始的__________。也使得地球上每24小时________一次。
典例精析
【例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针对训练
2.泰安某中学的小明听爷爷述说夏日的星空:黎明时东方的“启明星”与傍晚时西方的“长庚星”是同一颗星,这种现象主要与什么有关(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公转
D.四季冷暖差异
考点八
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绕日公转运动的方向是________。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是指向___________。阳历就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根据。
当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时间是____月_____日前后,北半球这天的节气为______。当地球公转至B位置或D位置时,北半球在这两个位置的节气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划分的,是_____历成分,在公历中的位置是固定的。
3.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_______,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_______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_____。自秋分日至春分日,太阳直射________,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________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______。
典例精析
【例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地球公转到A点时,十堰市昼夜等长②当地球公转到B点时,南半球是夏季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④国庆节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③段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针对训练
3.读图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当地球处于B位置时,会出现下列哪些情况( 
 )
A.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日
B.此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
C.此时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D.这一天咸宁市的昼夜情况是昼长夜短
考点九
太阳系、对宇宙的探索
1.太阳系:
(1)太阳系的构成:太阳系是由八大______、小行星、彗星等天体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而构成的。______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八大行星: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银河系
(1)银河系的构成:银河系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2)银河系的大小和形状: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多亿颗,其直径约______光年,银河系从侧面看呈______状,俯视呈______状。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______光年。
3.宇宙的构成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就有10亿个左右,称为星系。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___________构成的。宇宙是______的、___________的。目前,通过哈勃望远镜和空间探测,最远可以观察到距离我们地球约_______光年的天体。
典例精析
【例4】 下列“宇宙层次结构”概念图,正确的是( 
 )
针对训练
4.2014年5月11日,我国多地观察到“火星合月”的天文现象,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考点十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地心说与日心说
(1)托勒密认为,___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金星、水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____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16世纪,哥白尼经过20年的天文观测与研究,建立了“日心说”。该理论体系认为,
__
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__做圆周运动的,月球围绕着___转动。
2.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大约137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那时的宇宙极小、极热,又有极大的密度,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大爆炸后,宇宙迅速__。爆炸引起的宇宙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延续下去。
3.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__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__或__
的一般系统。
典例精析
【例1】 下列关于宇宙认识说法正确是(  )
A.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
B.宇宙是方形的
C.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针对训练
1.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区别在于(  )
A.地心说认为地球绕太阳转,日心说认为太阳绕地球转
B.地心说认为太阳绕地球转,日心说认为地球绕太阳转
C.地心说因为不符合科学观测的结果所以与教会的观点不合
D.日心说一提出来就被广大人民接受,因为它是符合科学的
考点十一
地球的演化
1.地球约在46亿年前随着太阳系的形成而诞生。形成初期是一个__构成的___的球。而后逐步冷却,形成了原始的___。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__中诞生。
2.25亿至5.7
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海洋中的藻类释放出_______,大气中的_______含量逐渐增多。
3.5.7亿至2.5亿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等生物。
4.2.5亿至0.65亿年前的中生代,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出现。
5.0.65亿年前至今,地球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
典例精析
【例2】 下列关于地球演化和生命的起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形成之初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的主要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构成了地球的原始大气
B.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体是在海洋中诞生的
C.地球上出现裸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才逐渐增多
D.现代出土的两栖类动物化石形成年代早于恐龙化石形成年代
针对训练
2.科学家认为原始大气中并没有氧气,后随地球的演化逐渐增加。早期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
A.原始海洋蒸发出的水蒸气分解
B.原始海洋中藻类的光合作用
C.原始森林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D.火山喷发
考点十二
生命的起源
1.生命的诞生。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蒸气的密闭装置,以加热、放电来模拟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成功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2.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___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____;第二阶段,从____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第三阶段,从_____________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第四阶段,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精析
【例3】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  )
A.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
B.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原始地球上复杂的有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D.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
针对训练
3.生命起源的过程中,从有机大分子到原始生命最可能发生在(  )
A.原始陆地上 
B.原始土壤里
C.原始海洋中 
D.原始大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