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解三角形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北师大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解三角形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北师大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6-06 19:50:04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解三角形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有4个选项,其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卡中)
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B,则一定有( B )
A.cosA>cosB     
B.sinA>sinB
C.tanA>tanB 
D.sinA[解析] ∵A>B,∴a>b,
由正弦定理,得sinA>sinB,故选B.
2.已知△ABC中,a=4,b=4,∠A=30°,则∠B等于( D )
A.30° 
B.30°或150°
C.60° 
D.60°或120°
[解析] 由=,得sinB==.
又a3.在△ABC中,BC=3,CA=5,AB=7,则·的值为( C )
A.- 
B.
C.- 
D.
[解析] cosC==-,
则·=||·||·cosC=-.
4.(2019·昆明三中、玉溪一中联考)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的面积为S,且2S=(a+b)2-c2,则tanC等于( C )
A. 
B.
C.- 
D.-
[解析] 因为2S=(a+b)2-c2=a2+b2-c2+2ab,由面积公式与余弦定理,得absinC=2abcosC+2ab,
即sinC-2cosC=2,所以(sinC-2cosC)2=4,
=4,
所以=4,
解得tanC=-或tanC=0(舍去).
5.△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sinAsinB+bcos2A=a,则=( D )
A.2 
B.2
C. 
D.
[解析] 本小题考查内容为正弦定理的应用.
∵asinAsinB+bcos2A=a,
∴sin2AsinB+sinBcos2A=sinA,
sinB=sinA,∴b=a,∴=.
6.在△ABC中,内角A,B,C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b,c,若3a=2b,则的值为( D )
A.- 
B.
C.1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B=sinA,将其代入所求式子中,得==,
∴选D.
7.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2-b2=bc,sinC=2sinB,则A=( A )
A.30° 
B.60°
C.120° 
D.150°
[解析] 由sinC=2sinB及正弦定理,得c=2b,
∴a2-b2=bc=6b2,
即a2=7b2,
由余弦定理,cosA====.
又∵0°∴A=30°.
8.(2018·全国Ⅲ理,9)△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的面积为,则C=( C )
A.         
B.
C. 
D.
[解析]由题意S△ABC=absinC=,即sinC=,由余弦定理可知sinC=cosC,即tanC=1,
又C∈(0,π),所以C=.
9.已知锐角△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23cos2A+cos2A=0,a=7,c=6,则b=( D )
A.10 
B.9
C.8 
D.5
[解析] 由倍角公式得23cos2A+cos2A=25
cos2A-1=0,cos2A=,△ABC为锐角三角形cosA=,由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得b2-b-13=0,
即5b2-12b-65=0,
解方程得b=5.
10.在△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若2b=a+c,∠B=30°,△ABC的面积为,则b等于( A )
A.1+ 
B.
C. 
D.2+
[解析] 由已知acsin30°=,
∴ac=6,∴b2=a2+c2-2accos30°
=(a+c)2-2ac-ac
=4b2-12-6,
∴b=+1.
11.(2019·铁岭高中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向量m=(,-1),n=(cosA,sinA),若m⊥n,且acosB+bcosA=csinC,则∠A,∠B的大小分别为( A )
A., 
B.,
C., 
D.,
[解析] ∵m=(,-1),n=(cosA,sinA),且m⊥n,
∴m·n=cosA-sinA=0,
∴tanA=.
∵0<∠A<π,∴∠A=.
又∵acosB+bcosA=csinC,
∴sinAcosB+sinBcosA=sin2C,
即sin(A+B)=sin2C,∴sinC=sin2C.
∵0<∠C<π,∴∠C=,
∴∠B=-=.
12.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B=1﹕2,角C的平分线CD把三角形面积分为3﹕2两部分,则cosA等于( C )
A. 
B.
C. 
D.0
[解析] 在△ABC中,设∠ACD=∠BCD=β,∠CAB=α,由∠A﹕∠B=1﹕2,得∠ABC=2α.
∵∠A<∠B,∴AC>BC,
∴S△ACD>S△BCD,
∴S△ACD﹕S△BCD=3﹕2,
∴=,
∴=.
由正弦定理得
=,
=?=,
∴cosα==×=,
即cosA=.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2019·全国卷Ⅱ理,15)△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b=6,a=2c,B=,则△ABC的面积为
6.
[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B.
又∵b=6,a=2c,B=,
∴36=4c2+c2-2×2c2×,
∴c=2,a=4,
∴S△ABC=acsinB=×4×2×=6.
14.(2018·浙江,13)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b=2,A=60°,则sinB=
,c=_3.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得sinB=,由余弦定理,得cosA===,解得c=3.
15.已知△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满足a=4,asinB=bcosA,若△ABC的面积S=4,则b+c=8.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sinAsinB=sinBcosA,又sinB≠0,∴tanA=,∴A=.
由S=bc×=4,得bc=16,由余弦定理得,16=b2+c2-bc,
∴c2+b2=32,∴b+c=8.
16.某人在C点测得塔AB在南偏西80°,仰角为45°,沿南偏东40°方向前进10米到O,测得塔A仰角为30°,则塔高为10米.
[解析] 画出示意图,如图所示,
CO=10,∠OCD=40°,∠BCD=80°,∠ACB=45°,
∠AOB=30°,AB⊥平面BCO,
令AB=x,则BC=x,BO=x,
在△BCO中,由余弦定理,得
(x)2=x2+100-2x×10×cos(80°+40°),
整理得x2-5x-50=0,
解得x=10,x=-5(舍去),
故塔高为10米.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2019·天津卷理,15)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b+c=2a,3csinB=4asinC.
(1)求cosB的值;
(2)求sin2B+的值.
[解析] (1)在△ABC中,由正弦定理=,
得bsinC=csinB.由3csinB=4asinC,
得3bsinC=4asinC,即3b=4a.
因为b+c=2a,所以b=a,c=a.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B===-.
(2)由(1)可得sinB==,
从而sin2B=2sinBcosB=-,
cos2B=cos2B-sin2B=-,
故sin=sin2Bcos+cos2Bsin=-×-×=-.
18.(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2,cosB=.
(1)若b=4,求sinA的值;
(2)若△ABC的面积S△ABC=4,求b、c的值.
[解析] (1)∵cosB=>0,且0∴sinB==.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sinA=sinB=.
(2)∵S△ABC=acsinB=c=4,
∴c=5.
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B
=22+52-2×2×5×=17,
∴b=.
19.(本小题满分12分)(2018·天津理,15)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bsin
A=acos.
(1)求角B的大小;
(2)设a=2,c=3,求b和sin(2A-B)的值.
[解析] (1)在△ABC中,由正弦定理=,
可得bsin
A=asin
B.
又由bsin
A=acos,得asin
B=acos,
即sin
B=cos,所以tan
B=.
又因为B∈(0,π),所以B=.
(2)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及a=2,c=3,B=,
得b2=a2+c2-2accos
B=7,故b=.
由bsin
A=acos,可得sin
A=.
因为a<c,所以cos
A=.
因此sin
2A=2sin
Acos
A=,
cos
2A=2cos2A-1=.
所以sin(2A-B)=sin
2Acos
B-cos
2Asin
B
=×-×=.
20.(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
(1)证明:sinAsinB=sinC;
(2)若b2+c2-a2=bc,求tanB.
[解析] (1)根据正弦定理,可设===k(k>0).
则a=ksinA,b=ksinB,c=ksinC.
代入+=中,有+=,变形可得
sinAsinB=sinAcosB+cosAsinB=sin(A+B).
在△ABC中,由A+B+C=π,有sin(A+B)
=sin(π-C)=sinC,
所以sinAsinB=sinC.
(2)由已知,b2+c2-a2=bc,根据余弦定理,有
cosA==.
所以sinA==.
由(1),sinAsinB=sinAcosB+cosAsinB,
所以sinB=cosB+sinB,故tanB==4.
21.(本小题满分12分)(2019·全国卷Ⅰ理,17)△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设(sinB-sinC)2=sin2A-sinBsinC.
(1)求A;
(2)若a+b=2c,求sinC.
[解析] (1)由已知得sin2B+sin2C-sin2A=sinBsinC,
故由正弦定理得b2+c2-a2=bc.
由余弦定理得cosA==.
因为0°(2)由(1)知B=120°-C,
由题设及正弦定理得sinA+sin(120°-C)=2sinC,
即+cosC+sinC=2sinC,
可得cos(C+60°)=-.
因为0°故sinC=sin(C+60°-60°)
=sin(C+60°)cos60°-cos(C+60°)sin60°=.
22.(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扇形AOB,O为顶点,圆心角AOB等于60°,半径为2,在弧AB上有一动点P,过P引平行于OB的直线和OA相交于点C,设∠AOP=θ,求△POC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θ的值.
[解析] ∵CP∥OB,∴∠CPO=∠POB=60°-θ,∠OCP=120°.
在△OCP中,由正弦定理,得
=,即=,
∴CP=sinθ.
又=,
∴OC=sin(60°-θ).
故△POC的面积是
S(θ)=CP·CO·sin120°=·sinθ·sin(60°-θ)·=·sinθsin(60°-θ)
=·sinθ(cosθ-sinθ)=[cos(2θ-60°)-],θ∈(0°,60°),
∴当θ=30°时,S(θ)取得最大值为.
PAGE
10(共49张PPT)
第二章
解三角形
本章归纳总结
知识结构
知识整合
2.剖析斜三角形的类型与解法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每一个等式中都包含三角形的四个元素(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三角形的边与角称为三角形的元素),如果其中三个元素是已知的(至少要有一个元素是边),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可解.关于斜三角形的解法,根据已知条件及适用的定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设三角形为△ABC,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已知条件
应用定理
一般解法
一边和两角(如a,∠B,∠C)
正弦定理
由∠A+∠B+∠C=180°,求角A;由正弦定理求出b与c,在有解时只有一解.
两边和夹角(如a,b,∠C)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由余弦定理求第三边c;由正弦定理求出一边所对的角;再由∠A+∠B+∠C=180°求出另一角,在有解时只有一解.
三边(a,b,c)
余弦定理
由余弦定理求出角A、B;再利用∠A+∠B+∠C=180°,求出角C,在有解时只有一解.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a,b,∠A)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由正弦定理求出角B;由∠A+∠B+∠C=180°,求出角C;再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c,可有两解、一解或无解.
4.解读判断三角形形状的两种方法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应围绕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思考,此类题目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求解:
(1)利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通过三角运算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利用余弦定理化角为边,通过代数运算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注意:根据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当a2+b2c2,b2+c2>a2,c2+a2>b2中有一个关系式成立时,并不能得出该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的结论.
6.点击正、余弦定理解几何问题的注意点
(1)几何图形中几何性质的挖掘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或是问题求解能否继续的转折点.
(2)根据条件或图形,找出已知,未知及求解中需要的三角形,用好三角恒等变形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是综合运用这两个定理.
(3)要有应用方程思想解题的意识,还要有引入参数,突出主元,简化问题的解题意识.
7.解正、余弦定理解实际应用题的步骤
实际应用题的本质就是解三角形,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题目,都要先画出三角形的模型,再通过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进行求解.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读懂题意,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和所求,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模型.
(3)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4)将三角形的解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单位、近似计算要求.
专题突破
专题1 ?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函数的综合
例题
1
『规律总结』 关于解三角形问题,一般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弦、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形的性质,常见的三角变形方法和原则都适用,同时要注意“三统一”,即“统一角、统一函数、统一结构”,这是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突破口.
专题2 ?三角形形状的判断
例题
2
『规律总结』 根据所给条件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条途径:(1)化边为角,(2)化角为边.转化的手段主要有:①通过正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②通过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通过三角变形找出角之间的关系,④通过对三角函数值符号的判断以及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在高考中解三角形问题常与平面向量知识(主要是数量积)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判断三角形形状或结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求值,这也是高考命题的新趋势.
专题3 ?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例题
3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实际体现了三角形的几何性质的应用.我们在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问题时,是通过代数运算去判断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数形结合思想是通常情况下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如果我们能从图形中寻找其几何关系,并构造相应的三角形,则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转化为解三角形的问题解决.
专题4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如图所示,已知∠MON=60°,Q是∠MON内一点,它到两边的距离分别为2和11,求OQ的长.
例题
4
[分析] 由Q点向∠MON的两边作垂线,则垂足与O,Q四点共圆,且OQ为圆的直径,由此可得OQ的长.
『规律总结』 求解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与未知量之间相关联的量,把所要求的问题转化为由已知条件可直接求解的量上来.与多边形问题一样,其他的几何问题也可以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关键在于构造三角形(一般可以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本题的关键是通过过一点作角两边的垂线所围成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可知此四边形内接于一圆,OQ为圆的直径.
专题5 ?解三角形中的方程思想
例题
5
『规律总结』 (1)三角形中的综合应用问题常常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恒等变形等知识联系在一起,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知识进行求解.
(2)解三角形常与向量、三角形函数及三角恒等变形等知识综合考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正确应用所学知识“翻译”题目条件,然后要根据题目条件和要求选择正弦或余弦定理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