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会通过对心理描写的分析认识人物形象的方法,初步感知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背景,梳理情节,解读文章的内心独白,进而深刻体会文本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的“现代人的困惑”,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生存问题。
二、
教学重点
作品中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分析,主题的把握。
三、
教学难点
对作品中人物“异化”的理解,以及表现主义的象征手法的理解。
四、
教学方法
导读法
五、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黑板
六、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文言短篇小说《促织》讲的是主人公成名因儿子魂化蟋蟀而发家致富的荒诞故事,它揭示了怎样的主旨?曹雪芹有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无独有偶,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也给读者构建了一个人异化为虫的荒诞故事,他又想借助这样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变形记》。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每次入睡前都以这么一种想象自娱:“有朝一日我作为富有的人,坐着四驾马车驶入犹太城区,用一句权威性的话把一个被无理毒打的美丽少女解救出来,并用我的车把她带走”
——《卡夫卡日记》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卡夫卡是一位善于幻想的作家。想象可以说是创作的源泉之一,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天,当你的亲人变成了一只甲虫,你将如何对待他?你会一如既往地照顾他,关心他,还是……
请你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来回答。(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变形记恰好讲了类似的故事,请大家翻开课本59页,一起来看卡夫卡笔下的变形是否更吴承恩笔下有着72变的孙悟空一样令人着迷和羡慕。
二、
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根据文本,提出自己阅读之后产生的疑问和思考。(学生回答)
看来,卡夫卡的《变形记》把我们带往不熟悉的另一世界,而其实,那另一世界原本属于我们的人性之邦,只是卡夫卡试图用另一套叙述方式与技巧来展示我们人性内部的黑暗王国。因为我们平时不朝它看上一眼,初见之下,才会感到它是如此的陌生、怪异和难以理解。我们试着来解析一下隐藏在那“变”了的“形”的背后那深奥的东西。
要解决“为什么变形”这个关于小说主题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入手。
2.
请同学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小说节选部分的内容。(学生回答)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尽量想起床摆脱困境,无奈秘书主任已经到家门口······
3.这样的故事情节,大家觉得充满了怎样的色彩,请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小说的情节特色。(学生回答)
明确:小说情节是荒诞的:
4.所谓“荒诞”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集体回答)
1)
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有人变成虫这种状况发生(至少目前没有出现过)。作者写作这篇小说的目的,并非意味着有过这样的情况发生,而是让人们去挖掘其中包含的某种思想。
2)
小说中的主人公变形后是“虫形人心”的荒诞物,虽然是虫但是有人的思想。
过渡: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小说都是通过心理描写来呈现的。因而我们要探究人物形象,应该从文章心理描写入手。
回顾一般小说人物心理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呢?(集体回答)
三、
初步探究
小说中人物心理如何表现:
一、
采用内心独白的形式。(项链中第三自然段玛蒂尔德梦想有华美宽敞的客厅,华美的小客厅)
二、
从旁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
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四、
环境描写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本文主要是运用内心独白和从旁叙述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的日常生活状况,家庭情况,工作状况,请找出
相关的描写,完成下面的表格,思考小说通过心理活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身份
日常生活状况
家庭情况
工作状况
交际情况
变形前
旅行推销员
变形后
巨大的甲虫
请学生找出文本相关句子来回答。(课件链接第一个箭头)
(1)第四自然段
“我怎么单单挑上这么一个累人的差使呢!长年累月到处奔波。在外面跑买卖比坐办公室做生意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独白)
教师总结:累人的差使——工作辛苦
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饮食不定时且低劣
泛泛之交——友情淡薄
(2)第五自然段
“起床这么早”,别的推销员生活得像贵妇人。比如,我有一天上午赶回旅馆登记取回订货单时,别的人才坐下来吃早餐。我若是跟我的老板来这一手,准定当场就给开除,也许开除了倒更好一些,谁说得准呢。“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独白)
只要等我积攒好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要五六年吧,可是我一定能够做到。”
“起床这么早”——睡眠不足
谨小慎微——备受压抑束缚
老板居高临下发号施令——老板蛮横
完成表格(课件箭头链接下面的表格)
身份
日常生活状况
家庭情况
工作状况
交际情况
变形前
旅行推销员
饮食不定时睡眠不足
质量不高精神不振
父母欠债
累人的差使长年累月到处奔波
老板苛刻
不受尊重和信任
没有知己朋友
变形后
巨大的甲虫
四、
精细探究
总结:由此可见,格里高尔是一个生活在备受束缚的,友情淡薄的,工作辛苦的社会环境下的小人物形象。而作者塑造这样的形象终归是为主题服务。有人说,小说是靠形象来说话的。那么课文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形象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而“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与主题直接相关,请大家结合以上分析的人物形象以及文本中相关描写,谈谈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成甲虫,并且是变成甲虫而不是其他的动物。(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提示:刚才我们从第四第五自然段来分析人物,现在我们一起朗读第四自然段,找找其中有没有哪一些语句能够说明格里高尔变形。
第四自然段: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
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
教师解说: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使格里高尔生活在重压之下。这样的生活环境,让格里高尔内心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明确: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
这一句应该用无奈的愤懑的口气来读
这是否能够暗示我们变形的原因呢?请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
也许开除了倒更好一些
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
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只要等我攒够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
小结:生活压力迫使格里高尔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平时备受压抑,失去人应该有追求自由快乐的权利,潜意识里他想要逃脱。
为何是甲虫而不是其他的动物?
找出文中描写甲虫的句子,完成表格第二部分
身份
日常生活状况
家庭情况
工作状况
交际情况
变形前
旅行推销员
变形后
巨大的甲虫
铁甲一般的背
肚子很大
有许多细长的腿并且不受控制翻身艰难
声音
布满白色斑点
第一自然段: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
——抵挡压力
许多腿——方便他到处奔波
细小的腿无可奈何地晃动着——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为别人而活
联系时代背景: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如此,我们能否总结人物形象,联系时代背景,来谈谈小说的主题:
主题的第一方面: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问题(由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无助,焦虑痛苦的心理和他对自己变形前生活及工作的有关回忆可见)。
过渡:那么,小说是否仅仅涉及到格里高尔一个人物呢?(不是,还有家人)
第13自然段
他最担心的还是自己控制不了的巨大响声,这声音一定会在所有的房间里引起焦虑,即使不是恐惧。(从旁叙述)---自己此时处境困难,仍然想着不让家人焦虑,可见格里高尔的善良。
家人又是如何对他的呢?
起初,家人没发现格里高尔变形前,是怎么样的态度?
轻轻的叩门声
温和的声音
轻轻的悲哀的声音
后来家人又是如何态度?教师补充情节:
情节补充:(幻灯片)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家人既惊慌又同情,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的甲虫习性,以及逐渐成为全家的累赘。而父亲、母亲和妹妹也对他逐渐憎恨。
第三部分:写家人为了生存只得打工挣钱,并把格里高尔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又饿又病,绝望死去。
小说分成三部分,用一二三表明,教材节选了第一部分的一半内容,其实该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是格里高尔的变形,一是与家人态度的变化。如此,可以概括出小说主题的第二方面: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的关系。
五、
归纳小说主题:(结合背景)
1.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问题(由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无助,焦虑痛苦的心理和他对自己变形前生活及工作的有关回忆可见)。
2
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
六、
小结:
卡夫卡小说的情节特色:荒诞性(前面已经提过有两点)
真实性
小说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所以,同样的,卡夫卡的小说在荒诞中也具备一定的真实性。
1
荒诞情节表现生活的本质,反映不正常的社会生活使得人性扭曲,丧失自我这样的一种社会现实。
2
虽然情节荒诞,但是读这篇小说时似乎我们会忘记主人公已经变成一只甲虫,因为文中有大量真实的心理描写。
卡夫卡小说语言特色:叙述简洁、平淡,质朴自然,平实无奇表现冷峻而严肃的内容。
最后再引用一句王小波的话来结束本文,他说:“我正等待着有一天,自己能够打开一本书不再期待它有趣,只期待自己能受到教育。”《变形记》就是一本这样的好书。读它,有一种“思维的乐趣”,有一种睿智的感觉,思想上的所得显然多于心灵的收获。所以尤其希望教人读这本书的人好好地读读它。?
七、
作业
?
短篇名作《判决》《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
?
长篇小说《审判》《城堡》
自由快乐
(别的推销员生活得像贵妇人)
逃脱
催促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