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习作例文
第三单元
谈话导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白居易
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研读课文
默读课文,在《别了,语文课》一课中,“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对于语文课,“我”由开始的“厌恶”到后来的“喜爱”,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
研读课文
文章用几个具体事例就写出了“我”对语文课的情感变化,读起来非常真实自然。插进了一段独白,更加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感情。写告别语文课,可能有很多事情可写这里只选择了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两件事,就把气氛与心情凸显出来。
例文分析
温馨提示:
结合一些海外华侨不忘学习中文的事例,谈自己的感受。
从“我”的这些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研读课文
你有过对某个事物的感情发生变化的经历吗?是怎样变化的呢?说一说,写一写。
温馨提示:
注意通过具体事例和情感的直接描写来表现情感的变化。选取事例要能突出重点,注意记叙详略得当。
研读课文
朗读课文,在《阳光的两种用法》一课中,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母亲创造了阳光的第二种用法,其实是告诉我们母亲就是我们生命里那束不可或缺的阳光,母爱是我们幸福的来源。
研读课文
《阳光的两种用法》写了母亲把刚晒过的被子立刻铺成热被窝留给孩子晚上睡觉。毕大妈用太阳晒热水缸里的水给孩子们洗澡。
例文分析
研读课文
例文引路,感知写法
对照课文和批注,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表格。
习作例文
抒情方式
我的理解
表达的情感
别了,语文课
阳光的两种用法
总结归纳
习作例文
抒情方式
我的理解
表达的情感
别了,语文课
文章抓住“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语文课由讨厌到喜欢的心理变化
的过程,表达了“我”深深的不舍之情。
“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这段内心独白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我”的心情。
直接抒情
文章选取典型事例表达了“我”对语文课的感情变化,如选择“我”在课堂上哭和老师送书这两件事,更能凸显“我”当时内心的不舍。
融情于事
习作例文
抒情方式
我的理解
表达的情感
阳光的两种用法
文章通过描写母亲创造了阳光的第二种用法,启迪我们母亲这束照亮和温暖生命的阳光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
文章反复提到的“老阳儿”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文中将情感寄托于“老阳儿”,告诉我们母亲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那束阳光。
融情于事
文中描写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将自己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在叙事中,把生活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让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
融情于事
总结归纳
写真情实感的两种方法:
1.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者景物之中,在叙述中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情感。
总结归纳
熟用方法
修改习作
请拿出自己在“初试身手”中完成的选材练习,再对习作例文的写法进行总结后,选择需要修改的部分做上标记。
布置作业
修改“初试身手”中完成的选材练习,归纳写作方法。
再见《习作例文》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习作例文”通过两篇文章,引导学生总结写作方法,为接下来的习作“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做好铺垫。同时“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三个板块有机结合在,旨在学生学会总结、仿写,对写作手法加以运用,并且在自改、互改中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阅读批注,进一步了解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情感,并采用合适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从习作例文中进一步感知习作方法。
【设计意图】“情动而辞发”,良好的情境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在情感的碰撞中生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在《别了,语文课》一课中,“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教师点拨:对于语文课,“我”由开始的“厌恶”到后来的“喜爱”,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
2.从“我”的这些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点拨:结合一些海外华侨不忘学习中文的事例,谈自己的感受。
3.朗读课文,在《阳光的两种用法》一课中,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教师点拨:母亲创造了阳光的第二种用法,其实是告诉我们母亲就是我们生命里那束不可或缺的阳光,母爱是我们幸福的来源。
【设计意图】学生对例文进行阅读、分析、讨论,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互相交流学习,丰富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情感更细腻,让学生的表达更有内容。
三、例文引路,感知写法
1.对照课文和批注,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表格。
2.全班交流,进一步感知方法。
习作例文
抒情方式
我的理解
表达的情感
别了,语文课
阳光的两种用法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比阅读,归纳方法,并且结合习作例文的抒情方式进行交流,为接下来的习作“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做好铺垫。
四、总结归纳,熟用方法
习作例文
抒情方式
我的理解
表达的情感
别了,语文课
直接抒情
“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这段内心独白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我”的心情。
文章抓住“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语文课由讨厌到喜欢的心理变化的过程,表达了“我”深深的不舍之情。
融情于事
文章选取典型事例表达了“我”对语文课的感情变化,如选择“我”在课堂上哭和老师送书这两件事,更能凸显“我”当时内心的不舍。
阳光的两种用法
融情于事
文章反复提到的“老阳儿”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文中将情感寄托于“老阳儿”,告诉我们母亲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那束阳光。
文章通过描写母亲创造了阳光的第二种用法,启迪我们母亲这束照亮和温暖生命的阳光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
融情于事
文中描写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将自己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在叙事中,把生活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让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
2.总结方法:
(1)直接抒情: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融情于事: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者景物之中,在叙述中流露情感。
3.修改习作。
学生拿出自己在“初试身手”中完成的选材练习,在对习作例文的写法进行总结后,选择需要修改的部分做上标记,并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写作方法,让学生运用到平时更多的习作中去。
布置作业
修改“初试身手”中完成的选材练习,归纳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上方法的总结、交流,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为后面“让真情自然流露”的习作做准备。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