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无言之美》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无言之美》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6 10: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无言之美》同步训练题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帖(tiě)????????
心弦(xián)?????
巉岩(chán)??????
?咬文嚼字(jiáo)
B.?纤细(xiān)?????
??烙印(1ào)??????
唿哨(shōo)????
???参差不齐(cī)
C.?调换(diào)?????
??酣睡(hān)?????
?亢奋(kàng)?????
???刚劲有力(jìng)
D.?哄笑(hōng)?????
??分外(fēn)?????
伎俩(jì)???????????
捕风捉影(pū)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瞬息????
亵玩?????
点缀????
莫明其妙???????????????????????B.?涉猎????
屏障?????
惶急????
颠沛流离
C.?商酌????
荒僻?????
愧作????
妇儒皆知???????????????????????D.?泛滥????
闲瑕?????
狼藉????
锋芒必露
3.请选出下列语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群中他虽然颔首低眉但是仍然无法掩盖风采,一眼望去,鹤立鸡群。
B.?他在课堂上总是神思恍惚,一旦被老师提问,便不免张目结舌。
C.?这篇议论基因编辑的杂文写得惟妙惟肖

令人拍案叫绝。
D.?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灯光秀展演期间,市民中心广场游人摩肩接踵。
4.指出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家喜欢的智能手机均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
B.?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C.?从“豆你玩(绿豆)”、“蒜你狠(大蒜)”到“姜你军(生姜)”,这些词汇无一不显示了市民对于不断上涨的农产品感到担心。
D.?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患措施。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B.?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6.下列有关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以白云、飞鸟之动衬托她的沉静。
B.?“轻舒双臂……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这几个段落,把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
C.?“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刻画了她入水时的情景。
D.?课文的结尾段是正面描写,点出爱国主题。
7.填空。
(1)《无言之美》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安徽桐城人,________家、________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西方美学史》等。
(2)________,好风与之俱。(陶渊明《读(山海经)》)
(3)落日照大旗,________。?
(作者________《后出塞》)
(4)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自居易《琵琶行》)
二、综合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广安市启动了“书法进校园”活动,力争到2020年,创建100所“书法教育示范学校”。活动要求各小学和初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各中小学校要选配具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在职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承担书法教学辅导工作。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将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2018年起,广安将于每年11月举行全市书法大赛。
(摘自《四川在线》)
【材料二】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74.7%的受访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对于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材料四】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几乎都用来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间练字了。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到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
(1)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
(3)请用正楷字将下边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写简体字)。
?????????????????????????????????????????????????????????????????????????????????????????????????
三、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


???????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
????????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
(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有删改)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
B.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这是地方决策层盲目追赶的心态而造成的。
C.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教礼法格局,中国从唐朝就行程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
D.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出现过的人与事。
E.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超越现代建筑技术。
F.城市建筑要体现文化差异。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是()
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
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
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
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
(3)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结合文意,指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哪些“闪光点”。
(4)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10.阅读《纪念白求恩》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
(2)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4)选文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D
2.【答案】
B
3.【答案】
C
4.【答案】
D
5.【答案】
C
6.【答案】
D
7.【答案】
(1)朱光潜美学文集;朱光潜;美学家;翻译家;文艺心理学;谈美
(2)微雨从东来
(3)马鸣风萧萧;杜甫
(4)别有幽愁暗恨生
二、综合题
8.【答案】
(1)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②提升一个人的形象气质;③使人静心,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④发展特长,培养自信。
(2)①对学习书法缺乏积极性;②学校缺乏专业的书法教师;③中小学学习压力大,书法学习时间无法保证。
(3)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三、现代文阅读
9.【答案】
(1)A,F
(2)D
(3)①建筑无城乡差别;②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③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
(4)①摒弃一味求新,盲目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
②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以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依据;
③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
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
10.【答案】
(1)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表示对白求恩同志的悼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
(2)D
(3)原句好,原句用双重否定,语意更强烈,给人印象更鲜明、更深刻。
(4)记叙;表达作者无限惋惜、遗憾、悲痛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