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
郑振铎
导入
茫茫宇宙,滔滔江汉,人类并不是孤单的存在,许多小动物甚是可爱,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其中,猫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人家里都养过,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的散文《猫》。(板书:猫,郑振铎)
学习目标
目标是我们学习的灯塔。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读大屏幕上的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细读课文,了解猫的外形、性情和地位。
3、悟读课文,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检查预习
在此之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
这位同学手举得最快,你来。资料搜集得真全面,让我们对郑振铎有了更深的了解,请坐。
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大屏幕上的生字词?
这位同学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你来。读的非常好,字音准确,声音也很洪亮。请坐。
学习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几只猫。请同学们速度课文,读完之后,思考一下,本文主要讲了几只猫?重点讲了哪一只?
这位同学手举得最高,请你来说。本文主要讲了三只猫。
后边这位同学有不同意见,你来说。除了“我”家养的三只猫,还有一只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讲了第三只猫。同学们读的真仔细,都请坐。
这几只猫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它们身上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同桌之间合作试着根据课后的表格找一找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
看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也填好了表格,谁能来说一说?嗯,刚才这几位同学积极踊跃,找的既全面又准确,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都请坐。
了解了这三只猫的特点和在它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三只猫虽然性格不一,但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样的。
个子最高的男生,来说说你的感受。三只猫的结局都是亡失。尤其是第三只猫,来得可怜,活得可怜,去得可怜。真是“忧郁懒惰可怜猫,少时被弃大无好。受冤客死别家瓦,只因凝望芙蓉鸟。”这位同学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请坐。
由此看来,同学们都很关注第三只猫,下面请同学们细读这一部分,让我们一起来评判此次案件。在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做好批注,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议论交流,稍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1组代表跃跃欲试,你先来说。他们找到了案发现场的情况、犯罪嫌疑人以及它的作案动机。犯罪嫌疑人就是那只丑猫。你们真是小侦查员,非常棒!
3组代表迫不及待了。他们找到了“我”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结果却是一出冤假错案,真正的凶手是一只黑猫。你们才是真正的小神探,请坐。
5组代表不甘示弱。他们找到的是“我”对案件进行的反思,造成冤案的根本原因是“我”对那只丑猫抱有偏见。“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所以较前两只猫,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的难过。
对文章理解的真透彻,老师为你们点赞。
同学们,第二只猫丢失时,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而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却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呢?
2组代表站起来了。前一句表现了失去所爱之物后内心的气愤,后一句抒发了自己伤害无辜后,内心充满内疚悔恨之情。
分析的真到位,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请坐。
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们学到了什么人生哲理呢?
课代表来说说看。要做一个善良正义、严于自省、富有良知的人;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同情弱小者。(板书:平等博爱)
班长来补充。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板书:完善自我)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回答都很精彩,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总结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希望同学们能从我做起,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关爱弱势群体,谨记“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共建和谐美丽的大家园!
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阅读夏丐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体会这些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试着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下课,同学们再见!
八、板书
猫
郑振铎
猫:生命之美,命运之悲
平等博爱
完善自我
人:养猫之乐,失猫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