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课件28张+学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课件28张+学案+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04 15:12:43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本课概览
内容标准
教材子目
能级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一、非选择题
1.他在100多年前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他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人民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这里的“他”是指中()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毛泽东
D.周恩来
(设计意图:突出孙中山作为革命先行者的地位)
2.《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以下书籍的主题是()
A.变法改良
B.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C.发展军事工业
D.重视教育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于二十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高涨,革命潮流已经势不可挡这一趋势的认识。)
3.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A.广州
B.上海
C
.北京
D.东京
(设计意图:强调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地点。)
4.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A.《战斗报》
B.《红星报》
C.《民报》
D.《民权报》
(设计意图:强调《民报》作为同盟会机关报的重要地位。)
5.除本部外,中国同盟会在国内设置了东(上海)、西(重庆)、南(香港)、北(烟台)、中(汉口)五个支部以及分属于各支部的各省分会。这说明()
A.同盟会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方针和政策
B.同盟会是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政党
C.同盟会在组织方面大有改进
D.同盟会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确认为革命纲领
(设计意图:强调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团体,它的成立有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近代的许多报刊在传播新思想和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右图所示的刊物传播的是()
A.三民主义
B.民主与科学
C.维新变法思想
D.马克思主义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是否知道三民主义首次出现的刊物。)
7.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江泽民
D.习近平
(设计意图:考察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涵。)
8.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鞑虏”指的是
A.西方列强
B.满洲贵族
C.少数民族
D.北洋军阀
(设计意图:考察中国同盟会纲领中“驱除鞑虏”的含义。)
9.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阐发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设计意图:考察同盟会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的联系。)
10.右图是中国近代某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下列选项关于该“革命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
B.其机关刊物是《民报》
C.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D.在1905年成立于南京
(设计意图:考察中国同盟会成立的相关信息。)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纵谈现今大势及革命方法,大概不外联络人才一义,言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元末朱、陈、张、明之乱,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宋教仁全集》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李鸿章是哪场运动的领导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指的是学习西方什么内容?孙中山对这种观点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孙中山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富强中国?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教仁为何会认为“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为了互相联络,这些革命者联合起来于哪一年成立了哪一革命组织?这个革命组织的纲领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材料中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三样目的”指的是孙中山的哪一革命理念?这一革命理念在当时有何作用?
(设计意图:材料一主考考察的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早期,曾经向清政府提出改良方案,但是遭到了拒绝,这是促使他走上革命之路的重要原因;材料二主要考察了中国同盟会的相关情况,着重强调了同盟会在统一革命力量和促进革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材料三,主要考察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三民主义不仅仅是孙中山理念的集大成之作,也成为了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指导思想。)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八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各阶层为了寻找救亡图存之路,曾尝试进行了各种探索。但从太平天国发动的农民起义战争,到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再到资产阶级维新派推行的戊戌变法,都没有使中国走上民主富强之路。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之下,孙中山应时而生。他继承了中国古已有之的革命传统,提出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革命思想理论,组建了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中最先组织武装起义力图推翻满清专制统治。在诸多革命同行者之中,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最为成熟,革命意志最为坚定,且不惜余力宣传革命、践行革命道路,无愧于革命先行者这一美誉。在组建中国同盟会之后,革命所要求的各种条件逐渐成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义无反顾地举起革命的旗帜,发动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袁世凯、张勋等妄图恢复封建王朝的倒行逆施,都被历史大潮无情地席卷而去。在中国近代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流传;经受过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新的、更为深刻的革命浪潮即将到来。
二、本课分析:
第三单元的标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从单元主题上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而建立中华民国恰恰是孙中山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从单元结构上看,第九课《辛亥革命》、第十课《中华民国的建立》、第十一课《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这几课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都与孙中山密切相关。所以孙中山这一历史人物是本单元的灵魂和串联单元历史事件的主要线索。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到了呼应单元主题,引领单元内容的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孙中山这一历史人物,才能去更好理解这一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各个重要历史事件。而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更值得学生去好好体会学习。
三、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归纳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走上革命之路的历程;阅读史料,结合孙中山走上革命之路的历程,了解孙中山由改革走向革命的原因,以发展的眼光看孙中山的革命之路,学习孙中山救国救民的责任担当精神。
2.归纳列举并归纳20世纪初的革命著作和革命组织,结合史料,了解当时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通过比较孙中山与其他革命者的革命思想,理解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进而认同孙中山革命先行者的地位,学习孙中山为振兴中国不断进行革命实践活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3.通过理解孙中山的革命之路和孙中山革命先行者的地位,理解历史人物活动与历史发展趋势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孙中山的革命历程
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开始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力量登上了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十二岁之后,孙中山在海外和香港系统地接受过十多年的近代教育。像这样的知识分子,在过去中国社会还不曾有过,这也使他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的政治代表。一个人的思想常常不是直线发展,而是包含着种种矛盾和冲突,同时也受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需要经过某些迂回和曲折。孙中山虽然谈论革命,但并没有从事革命。他在思想上还有一些摇摆,推动清政府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条路是否行的通。但是,李鸿章对孙中山抱着满腔热情的上书,却极为冷淡,这给孙中山很大的打击,使他经过尝试,破除了原来对清政府还抱有的一点幻想,明白像这样昏庸腐败的政府要进行根本改革是不可能的。深重的民族危机又使他无法再等待下去。温和的道路走不通,就使他下定决心开始革命活动。所以到了这时候,孙先生的志向益发坚决,在檀香山就积极筹备兴中会,找人入会,一定要反抗满洲政府。暴力革命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当反动统治势力表面上还很强大的时候,一个知识分子要下决心抛弃自己已取得的社会地位,甘冒杀头破家的危险,领头起来革命,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正式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会这样?第一,当时中国面对的民族危机特别严重,国家的生死存亡已悬于一线,这使当时的革命者产生一种异常急迫的心情。第二,在清朝统治下,国内民众没有一点民主权利,任何温和的办法都不可能得到结果,孙中山自己上书的失败就是明证。这就迫使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剩下拿起武器一条路可走。第四,甲年战争失败后,也使革命者觉得有机可乘。广州起义因为内部步调不一致,贻误了时机,又有人告密,没有发动起来就失败了。孙中山革命行动的先驱者形象却博得越来越多人的敬重,日益在人们心目中成为“革命党”的象征。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经日本、美国来到英国,抵英国后不久,他被清朝公使馆诱骗囚禁十三天,这件事轰动一时,使他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革命家,而孙中山也借此契机大力宣传中国革命。孙中山从事革命事业,一方面是他个人选择,另一方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
重点突破:
通过教材,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孙中山早期的革命历程,通过对其革命历程的探究,理解孙中山思想的转变;阅读教材和历史资料,结合孙中山革命历程,将孙中山放到晚清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趋势之间的辩证关系。
2.重点:孙中山革命先行者的地位
在二十世纪初,尤其在八国联军之役之后人民痛感国家命运的危急,对清政府越来越不抱任何希望,国内革命情绪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在革命书报大量涌现、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的同时,革命宣传人才辈出,革命宣传队伍不断壮大。其中如章太炎、邹容、陈天华、章士钊、杨毓麟、秦力山、蔡元培、吴稚晖、陈独秀、金天翻、邓实、刘师培、赵声等人,都是颇有影响的人物,而尤以章太炎、邹容、陈天华的贡献最大。在诸多革命同行者中,尤以章炳麟、邹容、陈天华最为突出。邹容的《革命军》鼓吹了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则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来论证革命的巨大意义;陈天华的《猛回头》与《警世钟》则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革命勇气,唤醒国民推翻腐朽的满清统治。黄兴、宋教仁蔡元培、徐锡麟等人分别在湖南和上海成立革命团体华兴会和光复会,也成为了国内两湖地区和江浙地区革命活动迅速兴起的重要火种。在这股革命浪潮中,孙中山成立革命团体最早,革命思想最为成熟,革命意志最为坚定,当之无愧成为了革命先行者。而又由于孙中山的思想和革命实践,与诸多革命同行者有共同之处,所以也为之后他们联合一致成立全国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奠定了基础。
重点突破:
阅读教材,归纳二十世纪初期,在革命情绪高涨的背景之下,有哪些革命思想家宣传革命思想;将孙中山的革命理论与这些革命思想家的理论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其共性和各自的主张,认识孙中山革命理论的成熟和完备;通过对革命团体的归纳和不同革命团体成立时间的比较,突出孙中山成立革命团体时间之早;通过地图展示革命团体的分布,理解这一时期国内革命情绪高涨,革命思想传播这一态势。通过对于革命思想传播和革命团体建立的探究,理解这一时期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3.难点:三民主义
一个人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必然是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也不是凭空提出,清末时期的社会从封建社会逐步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变革时期,社会的巨大变革,无疑对孙中山革命及民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孙中山看到积贫积弱的满清政府在西方列强面前任人宰割,人民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才激发了其救人民于水火、揽大厦于将倾的历史使命感,开始了其挽救中华民族的思考与探索。实际上,早在兴中会成立之初,兴中会的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之中就已经蕴含了有最初的民族主义思想和民权主义思想了。随着历史社会潮流的不断发展,孙中山本人思想的逐渐成熟,形成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这时孙中山已经完全跳出排满这一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同时对革命之后应该创立什么样的政府有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孙中山流亡期间,看到了国外资本主义社会也并非完美,存在着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惊人的贫富差距,孙中山在提出自己革命理想之时,毕其功于一役,既要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也要进行社会的变革。最后孙中山将自己提出的纲领简化为了三民主义。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视为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属民权主义内容;“平均地权”则被认为是民生主义的实现方式。三民主义其实是孙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思考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这种思考与经验上升为理论以后,又对后来孙中山本人及其追随者的革命行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难点突破:
梳理孙中山思想的发展过程,指出孙中山思想的成熟是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以及孙中山自己的革命实践密切相关;让学生指出兴中会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思考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这种思考与经验上升为理论以后,又对后来孙中山本人及其追随者的革命行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五、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接受了一年的历史通识教育和课堂历史技能的培养,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史料阅读能力,史料归纳和理解能力,同时能够按照一定的时间线索,对历史事件进行排序,同时能够结合历史地图找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能够把历史事件建立一定的联系。思维逐渐走向理性思维。同时,本班学生大多都出生在南京或者在南京读完了小学课程,所以对南京的相关历史掌故有一定的了解,这也为学习本课奠定了相关知识背景。
六、教学准备
教师:阅读课标和课标解读,结合教材确立重难点,同时利用好本地史提升学生的兴趣。
学生:大致了解孙中山与南京的关联,预习教材,熟悉教材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八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先入为主
二、敢为人先
三、先声夺人
八、教学流程
导入:
师:欢迎来到历史课堂,同学们看一下PPT,老师将本课标题中哪一个字标记上了不同的颜色?
生:“先”字。
师:我们今天就以课题中的“先”字为线索,来学习这一课。
(设计意图:点出本课标题中的关键字,提示学生串联本课主线的线索词,激发学生探究教学内容的兴趣。)
(一)、一看课题“先入为主”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做了一点小小的课前准备,把本课的课题切分成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这三个关键词,同学思考一下这三个关键词中的哪一个词你最为熟悉?
生:孙中山。
师:我们作为南京人,是否能够列举一些南京城中与孙中山相关的地名?
生:中山陵、中山路、逸仙桥等
师:大家回答的都非常好。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口诀来记忆这些地名,那就是“一陵一门一路一码头”。
师:我们刚才还听到一位同学提到了逸仙桥?那么逸仙桥这一地名与孙中山先生有何联系呢?同学们可以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找一找答案。
生:(阅读教材)因为孙中山先生号“逸仙”。
师:所以在南京,除了有以“中山”命名的地名之外,“逸仙”也跟纪念孙中山先生有关。比如逸仙桥、逸仙小学等,其中逸仙小学更是大陆唯一以孙中山的号命名的学校。
师:通过回忆并探讨这些地名我们可以发现南京人民十分热爱中山先生,孙中山已经成为了南京这座城市的名片之一。
师:(再次出示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孙中山画像》、《台湾国父(孙中山)纪念馆》)如果我们再把视野放广阔些,看看整个中国范围内,孙中山先生又有着怎样的地位?
生:地位崇高、受人尊敬等
师:一个人的地位崇高受人尊敬,说明他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我们再次回到课题中去找一找能够反映孙中山贡献的关键词。
(设计意图:联系本地史,唤醒学生对于孙中山这个名字的相关记忆。结合教材和图片突出孙中山在南京和海峡两岸的重要地位,以激发学生对于孙中山革命历程探究的兴趣。)
(二)、二看课题“敢为人先”
师:我们看看标题中的关键词,在剩下的两个关键词“革命”和“先行者”中,哪一个关键词能反映出孙中山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生:“革命”。
师:孙中山在1895年就在广州发动了反清起义,试图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那时,距清政府灭亡还有近二十年,真可谓胆量非凡。孙中山是如何走上革命之路的,我们下面就结合教材了解一下。
师:阅读课本第一子目,按时间顺序归纳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生:(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填空)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时间
活动
成果(影响)
少年时代
崇拜太平天国
称赞洪秀全
1894年
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
遭到拒绝
1894年11月
成立兴中会
要求振兴中华
1895年
发动广州起义
失败告终
广州起义失败后
流亡海外
宣传革命思想、发展革命组织
师:我们通过阅读教材可以发现,孙中山在走上革命道路之前从事的哪一职业?
生:医生。
师:他后来为何会选择革命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生:在行医实践过程中,孙中山感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医国”比“医人”更加重要。
师:孙中山最初是非常坚定的提倡革命吗?
生:也不是。最初孙中山想通过上书推行改革,但是他的改革要求遭到了李鸿章的拒绝。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第二个关键词“革命”的解读,引导学生归纳教材内容,用表格等形式梳理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历程,尤其突出其从“医人”到“医国”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为之后探究孙中山走上革命之路的原因做好铺垫。)
师:孙中山为何会毅然选择革命道路呢?我们就要结合中国当时社会历史的发展的趋势去看探究下原因了。
师:(展示孙中山革命历程的时间轴)孙中山幼年崇拜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而太平天国运动最终结果如何?
生:失败了。
师:太平天国运动巨大影响无疑启蒙了幼年孙中山的反清意识,但是其失败也说明旧式的农民起义是无法救中国的,且孙中山之后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也并非来自于太平天国。
师:孙中山有没有做过推行改革的努力呢?
生:有过,他曾经上书李鸿章,倡议改革。
师:那么在这封上书中,孙中山到阐述了怎样的理念呢?
(展示材料:)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师:李鸿章是哪场运动的领导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指的是学习西方什么内容?孙中山对这种观点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孙中山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富强中国?
生: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军事基础;否定态度;变革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师:从这封上书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非常鲜明地提出要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但是李鸿章并没有采纳孙中山的建议,而是把他的上书搁置一旁。当时,中日战争即将爆发,李鸿章正忙于练兵,当他听说孙中山是个二十多岁的医生时,便说:“这样年轻的医生,也懂治国?真是天大的笑话!”。虽经盛宣怀竭力推荐,李鸿章还是拒不接见,也不看孙中山写的是什么,就交待手下:“这事先搁着,等打完仗以后再说吧。”孙中山自此之后对推行
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在抱有希望,从而积极地投身于革命事业之中。
师:之后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有没有让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生:没有。
师: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孙中山在1894年就已经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验证了孙中山判断的正确。而这一失败又再次坚定了孙中山的革命的信念。
师:在寻求改革无门的情况之下,孙中山毅然选择了革命之路,成立革命组织,准备武力推翻清政府统治。同学们能否在教材中找一找孙中山所建立革命组织的名称、建立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其宗旨?
生:(教材中找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宗旨)。名称是兴中会;时间为1894年11月;地点于檀香山;宗旨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师:我们来仔细分析下兴中会的宗旨。
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指的是什么?
生:推翻满清统治。
师:“创立合众政府”中的合众政府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府?与清政府又何不同?
材料二:
师:在这张表格中哪一类人人数较多?
生:商人占半数以上。
师:商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资产阶级,所以兴中会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团体。他们加入兴中的目的是什么?
生:用革命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
师: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形成,而兴中会也是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师:我们最后再次回顾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以及他走上革命之路的历程,可以看出孙中山曾经寻求改革,但是上书无门、改革无路。尤其是在近代中国,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内有专制统治的腐朽,获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前提,就是要推翻这个早已腐朽的清政府。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之中,孙中山的个人的诉求是与历史潮流联系在一起的。时代造就了孙中山,而孙中山又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时序梳理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揭示历史人物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的联系。通过史料探究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历程中,革命思想转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以及学习孙中山的爱国精神。)
(二)、三看课题“先声夺人”
师:接下来,我们看一看课题中还剩下哪个关键词没有进行解读?
生:“先行者”。
师:何为“先行者”?各位同学,你们对这个“先”字又是怎么去理解的?
生:(学生讨论)“先”指的是孙中山从事革命实践比较早;“先”指的是孙中山思想比较先进等。
师:同学们解释的很不错。(展示:《说文解字》
:先,前进也。《康熙字典》:前也,早也。)这个“先”可能说明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比较早,他的革命思想比较成熟。在那个革命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还有一批与孙中山一样抱有坚定革命思想的革命同行者,孙中山与这些革命同行者相比是不是真的能先声夺人呢?我们就回归教材,继续学习接下来的内容。
师:阅读教材,在教材中找出,在孙中山所处的那个时代,有没有与之一起奋斗的革命同行者?他们是谁?写了哪些重要的革命著作?
生:(阅读教材总结归纳)
人物
著作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
《革命军》
陈天华
《猛回头》、《警世钟》
师: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教材,在当时又出现了哪些革命团体?
生:光复会和华兴会。
师:当时只有这两个革命团体吗?(展示地图)
材料三:
自1894年兴中会创办到1905年同盟会成立期间,海内外共设立革命团体66个。按成立年代分,1902年以前17个,1903年20个,1904年20个,1905年9个;按成立地区分,华中32个,华南7个,华北6个,国外21个(其中日本19个)。可见,1903-1904年是革命风潮突起的年代,日本(尤其是东京)与华中地区(尤其是上海)是革命运动的中心。
——数据引自于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师:通过地图和材料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生:无论是革命团体数量还是分布的范围都大大扩展。国内外各地革命小团体的纷纷涌现,为革命力量的集结提供了必要的组织基础,也是具有全国性意义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成立的重要前提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列制表格,展示在20世纪初期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之时的革命者,以及他们传播革命思想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阅读历史地图和阅读史料,知道20世纪初革命团体的大量出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归纳史料能力。革命已经成为了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师:为何在这一时期,
革命思想和革命团体会纷纷涌现?
材料四:
……八国联军之破北京,清后、帝之出走,议和之款九万万两而后,则清延之威信已扫地无余,而人民之生计从此日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
——《孙中山自述》
师:我们通过归纳材料,能否找出原因?
生:《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沦为了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
师:孙中山与这些革命同行者相比,在思想理论方面有何共同点?又有何先进之处?
材料五:
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孙中山
民主之兴,实由时势迫之,而亦由竞争以生此智慧者也。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我汉人本有做世界主人的势力,活活被满洲残害,弄到这步田地,亡国灭种,就在眼前,你道可恨不可恨呢?
——陈天华《警世钟》
无论何时,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
——邹容《革命军》
生:(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材料内容)孙中山思想与这些人有相同点,受过系统的西方教育,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之中他不仅坚定的破旧——推翻清政府统治而在“立新”即如何建立一个民主共和政府更有着自己一套理论,新就新在破旧立新。而思想上的共同点也为之后革命者的联合,革命团体的组建,打下了基础。
师:从时间角度看,孙中山所领导的兴中会与其它革命团体相比,又领先在何处?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地点
1894
兴中会
华侨与会党
孙中山
檀香山
1904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黄兴、宋教仁
湖南长沙
1904
光复会
留学生和学界
蔡元培
湖南长沙
1906
日知会
学界和新军
刘静庵
湖北武昌
生:(阅读表格内容,并回答)成立革命团体的时间比较早。
师:兴中会成立的时间比较早,作为一个新兴的革命团体,较早的举起了反清旗帜。图表中的华兴会和光复会之后都成为了第一个全国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的骨干力量。
师:与孙中山处于一个时代的革命同行者是如何评价孙中山的呢?(展示材料)
材料六: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华兴会)《孙逸仙·自序》
师:章士钊是如何评价孙中山的?
生:“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
师:此时的孙中山已成为颠覆封建政权、创建共和国家的一面旗帜,成为那个时代最全有进步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时代先锋。
师:章士钊属于哪个革命团体。
生:华兴会。
师:华兴会的主要领导人章士钊之所以赞扬孙中山的革命贡献,认同孙中山的地位,也说明了革命者理念与志向相近,也为之后革命团体的联合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与其他革命者的思想理论进行比较,突出孙中山革命思想和理论的成熟;由于孙中山与这些革命者抱有共同的目标,所以也为日后的联合奠定基础。将孙中山所组建的革命组织的时间与其它革命组织成立时间进行比较,突出孙中山从事革命之早,这是孙中山的优点也是其特点。通过探究章士钊的史料,为之后讲解革命者和革命组织的联合的统一埋下伏笔。)
师:这些革命者和革命团体是怎么联合起来的?又成立了一个怎样的革命组织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一找相关的信息。
生:(阅读教材,找出相关信息)革命组织名称: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1905年;成立地点:日本东京;地位: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师:1905年,革命领袖孙中山、黄兴等人的因势利导,极大地加快了各个革命团体联合的进程。于是,中国同盟会应运而生。同盟会的成立,不是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几个革命小团体的简单联合,而是在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之下,随着革命思潮的高涨,在革命领袖孙中山周围聚集了全国革命力量的基础上成立的一个全国性革命团体。同盟会的成立,既然是全国革命力量的集结,也就自然成为全国革命运动的领导中心,为革命运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设计意图:阅读教材,归纳中国同盟会成立的相关信息。也是对之前对中国同盟会线索铺垫的一个总结。)
师:(展示中国同盟会的组织机构)
师:看图并思考中国同盟会国内支部包含了几个省份?
生:江苏、广东……;共有23个省份。
师:包含这么多省份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这说明同盟会是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同盟会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动革命。
师:继续看图思考中国同盟会为何要设立诸多国外支部?
生:发动华人华侨支援国内革命。
师: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华侨生活在国外,当时国家地位低下,他们对此感触颇深。他们关心国内政治,希望祖国能够变得独立富强。同盟会在海外广泛设立分支机构,对于团结世界各地留学生、尤其是团结广大爱国华侨增强革命力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看同盟会的组织,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也对海外留学生和华人华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师:阅读教材,在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上,还确立了哪些内容?
生: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师:中国同盟会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归纳为“一个组织、一个领袖、一个纲领、一个目标”,这里的“组织、领袖、纲领、目标”分别指的是什么?
生: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同盟会纲领;推翻清政府统治。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盟会内容归纳,协助学生归纳中国同盟会成立的作用。)
师:同盟会成立之后,孙中山又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同盟会纲领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请同学们来做一道连线题。
生:(阅读教材)
师:孙中山为同盟会制定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纲领,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民主革命的基本政治纲领。孙中山在详细阐释了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后总结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总之,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充分体现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集中反映了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代表的广大中国人民要求实现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愿望。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以此纲领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同盟会,也就自然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较为成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设计意图:通过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理论发展的梳理,凸显孙中山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不仅仅要实现制度上的革命,更要实现社会革命。之后的三民主义也成为了引领全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四)、总结
师:最后我们来齐读下孙中山先生的这段名言:
材料七: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孙中山
生:(齐读并感受这句话的内涵)
师:试着设想下有了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纲领的革命党人接下来要做哪些事情?同学们能不能再列举出几个带先字的成语来形容一下他们要从事的事业?
生:先发制人;一马当先等。
师:如果我们把这个单元的目录单独拿出来看一看可以发现:第三单元的标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从单元主题上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而建立中华民国恰恰是孙中山所追求的目标。从单元结构上看,第九课《辛亥革命》、第十课《中华民国的建立》、第十一课《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这几课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都与孙中山密切相关。所以孙中山这一历史人物是本单元的灵魂和串联单元历史事件的主要线索。他追求民主共和,并将此作为自己一生的信条,并赋予了爱国新的内涵,无愧于革命先行者这一美誉!
九、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的时候,一直有一句话萦绕在我的脑海“历史发展促使历史人物产生、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发展”。之前我所设计的一些历史人物教学课,都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如:太注重历史人物细节的挖掘,对历史人物的定性太过于武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过于主观,替学生完成历史人物的认识,用教师自己认识去替换学生的认识。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做法继违背了历史教学的规律,也违背了知识传授的规律,无法使学生真正的去认识、去了解历史人物的地位,而对于历史人物身上那种独特精神的学习更无从谈起。历史人物教学本就应该没有强硬的解释,只有合理的逻辑说服。所以我毅然抛弃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研读课标和课标解读的基础上,另起炉灶,尝试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解读历史人物。
1.抛弃繁琐的历史人物细节的描述,细节是为认识历史人物这一主体服务,但是细节太多太过于琐碎,反而不利于学生认识历史人物。所以我只用了南京和中山先生有关的一些地名图片作为细节的补充,为的是唤起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记忆,激发他们探究历史人物所作所为的决心。
2.把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放到历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与历史发展的趋势密不可分。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把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实践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呼唤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所作所为又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发展。通过对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选择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3.选择一个好的立意。学习历史人物不仅仅要知道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认识其历史作用,还在于能够认同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从中获取人生经验、学习其优良的品质,为学生自己以后的发展铺垫基础。所以,我选择了课题中的先字作为整个课的线索,这个先一方面体现了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孙中山作为革命者的意志品质。
历史人物教学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我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做了一点点小的改进和尝试,希望能够发现更好的实施历史人物教学的方法。(共28张PPT)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革命
先行者
孙中山
一看课题:先入为主
你能列举出南京有关孙中山的地名、历史遗址遗迹吗?
孙中山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中山路
中山陵
中山像
一陵一门一路一码头
中山码头
中山门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因为孙中山先生号“逸仙”
,所以在南京,除了“中山”
,“逸仙”也跟纪念先生有关,像逸仙桥、逸仙小学、逸仙村等,其中逸仙小学是大陆唯一以孙中山的号命名的学校。”
逸仙桥
逸仙小学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2018年国庆
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孙中山画像
台湾
国父(孙中山)纪念馆
大陆
台湾
这一系列图片说明了什么?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革命
先行者
孙中山
二看课题:敢为人先
革命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阅读课本第一子目,按时间顺序归纳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少年时代
崇拜太平天国
称赞洪秀全
1894年
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
遭到拒绝
1894年11月
成立兴中会
提出振兴中华
1895年
发动广州起义
失败告终
广州起义失败后
流亡海外
宣传革命思想
发展革命组织
医人
医国
改良
革命
“医术救人所济有限。”
“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
时间
活动
成果(影响)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为何会毅然选择走向革命道路的呢?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太平天国
运动
失败
崇拜洪秀全
上书李鸿章
成立兴中会
发动广州起义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李鸿章是哪场运动的领导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的是什么?孙中山对这种观点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孙中山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富强中国?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洋务运动
失败
太平天国
运动
失败
崇拜洪秀全
上书李鸿章
成立兴中会
发动广州起义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洋务运动
失败
太平天国
运动
失败
崇拜洪秀全
上书李鸿章
成立兴中会
发动广州起义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推翻满清政府
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
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形成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洋务运动
失败
太平天国
运动
失败
崇拜洪秀全
上书李鸿章
成立兴中会
发动广州起义
小人物
大时代
外有:帝国主义侵略
内有:封建专制统治

推翻
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
敢为人先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革命
先行者
孙中山
三看课题:先声夺人
先行者
《说文解字》
:先,前进也。
《康熙字典》:前也,早也。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在孙中山所处的那个时代,有没有与之一起奋斗的同行者?
他们是谁?有哪些重要的书籍和著作?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
《革命军》
陈天华
《警世钟》《猛回头》
人物
著作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当时又出现了哪些革命团体?
华兴会
光复会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地点
1894
兴中会
华侨与会党
孙中山
檀香山
1904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黄兴、宋教仁
湖南长沙
1904
光复会
留学生和学界
蔡元培
湖南长沙
1906
日知会
学界和新军
刘静庵
湖北武昌
为何这一时期革命思想、革命团体会纷纷涌现?
材料三:
……八国联军之破北京,清后、帝之出走,议和之款九万万两而后,则清延之威信已扫地无余,而人民之生计从此日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
——《孙中山自述》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先行者
PK
同行者
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孙中山
民主之兴,实由时势迫之,而亦由竞争以生此智慧者也。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我汉人本有做世界主人的势力,活活被满洲残害,弄到这步田地,亡国灭种,就在眼前,你道可恨不可恨呢?
陈天华《警世钟》
无论何时,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
-邹容《革命军》
破旧立新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先行者
PK
同行者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地点
1894
兴中会
华侨与会党
孙中山
檀香山
1904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黄兴、宋教仁
湖南长沙
1904
光复会
留学生和学界
蔡元培
湖南长沙
1906
日知会
学界和新军
刘静庵
湖北武昌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材料四: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华兴会)《孙逸仙·自序》
此时的孙中山已成为颠覆封建政权、创建共和国家的一面旗帜,成为那个时代最全有进步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时代先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地点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孙中山(二排左起第7人)与同盟会会员合影
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市赤坂区头山满提供的民宅二楼榻榻米房,中国同盟会成立
中国同盟会
本部于东京
国内支部
西部:重庆支部
东部:上海支部
中部:汉口支部
南部:香港支部
北部:烟台支部
四川、贵州、甘肃、新疆、西藏
江苏、浙江、安徽
湖北、湖南、江西、河南
广东、广西、福建、云南
山东、山西、直隶、陕西
蒙古、东三省
国外支部
南洋:新加坡支部
欧洲:比利时支部
美洲:金山支部
檀岛:檀山支部
中国同盟会组织机构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内容
①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②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③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民报》在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编下,与主张保皇、由康有为、梁启超执笔的《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成为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一个组织
一个领袖
一个纲领
一个目标
民族主义
同盟会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前提)
(核心)
(保障)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孙中山?
先发制人!一马当先!
革命先行者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