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三一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绿色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可分成哪四类?其中哪些植物属于孢子植物?
可分成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类属于孢子植物。
2.常见的藻类植物?主要特征?生活环境?
常见的藻类植物:衣藻、水绵、海带、紫菜、石花菜、鹿角菜等。主要特征:单细胞或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
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能进行光合作用。
3.常见的苔藓植物?主要特征?生活环境?
常见的藻类植物:葫芦藓、墙藓、地钱等。
主要特征:植株矮小,有茎、叶和假根。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为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只能起固着作用。
生活环境:一般生活在陆地潮湿的环境中。
如:阴湿的地面、背阴的树干和墙壁上。
4.
常见的蕨类植物?主要特征?生活环境?
常见的藻类植物:铁线蕨、肾蕨、桫椤、卷柏、贯众、满江红等。
主要特征:植株高大,具有根、茎、叶等器官并且内含输导组织。
生活环境:一般都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湿环境中。
5.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藻类植物。使水变绿的植物主要是藻类植物,大气中近90%的氧气是由藻类植物提供的;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植物类群是苔藓植物,被称为自然界重要“拓荒者”的植物是苔藓植物。
6.人们常利用苔藓植物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为什么?
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面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7.泥炭是怎样形成的?
生长在沼泽里的苔藓植物的遗体层层堆积,慢慢地形成了泥炭。
8.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和琼脂等,可供工业和医药使用;海带、紫菜等可以食用;厥的嫩叶可供食用,卷柏、贯众可供药用,而满江红则是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煤则是蕨类植物变成的。
9.多数蕨类植物的茎位于地下,地上部分为叶。叶片背面的褐色隆起是孢子囊群,内有多个孢子囊,有很多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对比
植物类型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
相同点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多数水生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释放氧气、作鱼类的饵料、食用、药用
生活在陆地的潮湿环境中
有茎、叶和假根,植株矮小,叶只有一层细胞
“拓荒者”,保持水土,监测污染,形成泥炭
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处
植株较高大,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
食用、药用、观赏、作绿肥
饲料、
形成煤
没有花、果实、种子,生殖方式都是孢子繁殖,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10.藻类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结构全身,苔藓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结构主要是叶,蕨类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结构是根。
11.为什么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适应陆地环境的能力更强?。
12.为什么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
13.为什么阳光充足的时候,水绵会浮在水面上?
14.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有哪些共同点?
15.海带呈黄褐色,紫菜呈紫红色,为什么说它们是绿色植物?
16.衣藻有两根鞭毛,能在水中自由游动,为什么不把它归为动物呢?
因为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根茎叶
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2.玉米种子的结构和作用
提供营养物质
发育成茎和叶
发育成根
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
子叶——
胚芽——
胚根——
胚轴——
胚
种皮——
有保护作用
三一3
种子植物
胚是幼小的生命体,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能发育成新植株。
胚乳——
提供营养物质
吸收转运营养物质
发育成茎和叶
发育成根
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
子叶——
胚芽——
胚根——
胚轴——
胚
果皮和种皮——
有保护作用
1.菜豆种子的结构和作用
胚轴
胚芽
胚根
子叶
菜豆种子的胚
※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是胚。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子叶两片,无胚乳,子叶中贮藏营养物质
子叶一片,有胚乳,胚乳中贮藏营养物质
有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3.种皮很坚韧
,有保护的作用;豆类植物子叶肥厚,作用是提供营养物质。
4.玉米种子子叶的作用吸收转运营养物质;胚乳的作用提供营养物质。
5.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稀碘液后,变蓝色的结构是胚乳,说明胚乳里含有淀粉。
6.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种子的生命力更强.
因为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否则很快失去生命力.种子则不同,
种皮能使幼嫩的胚得到保护;
子叶或胚乳内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比较干旱的地方也能萌发;如果遇到过于干燥或寒冷的环境,它可以待到气候适宜时再萌发.
1.一般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能够保证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畅通无阻。
2.一般都能开花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7.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能够产生种子
8.种子植物依据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9.被子植物依据子叶的数目,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10.常见的裸子植物有松、杉、柏、银杏等。
11.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家族是被子植物,为什么?
12.玉米的籽粒实际上是果实,
为什么?
玉米的籽粒由子房发育而来,其
最外面是果皮;而种子由胚珠发
育而来,外面没有果皮。
果皮和种皮
胚乳
子叶
胚芽
胚轴
胚根
胚
玉米种子的结构
13.果实由果皮和种子_组成。
三二1
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
的条件
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
胚是完整的
胚是活的
已度过休眠期
2.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对照组?实验组?哪几个变量?几组对照?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外界条件?
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对照组:2号(种子能够萌发的)
实验组:1号;3号;4号(种子不能萌发的)
哪几个变量:空气、温度和水分三个变量(1号与2号的变量是水
分;3号与2号的变量是温度;4号与2号的变量是空气)
几组对照:
3组
干瘪的、破损的、被昆虫
叮咬的、煮熟的、死亡的
和正在休眠的种子不能
萌发
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3.抽样检测: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以样本的检测结果来反映总体情况的方法。
样本量要适量,要做到随机抽样。
4.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被转运到胚根、胚轴、胚芽→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5.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最先形成的器官的是根。
6.种子的休眠特性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生物学观点。
鲜重(含水分)变化
干重(有机物)变化
种子萌发过程中因吸水而鲜重增加;因呼吸作用而干重减少;
再因幼苗光合作用而干重和鲜重增加。
7.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趋势:
8.2号瓶中有的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
胚不完整,或胚没有生命力,或正处于休眠期。
思考下列问题:
(1)2.5号装置中的种子能萌发,2号装置起对照作用。
(2)1号和2号对照得出什么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3)3号和2号对照得出什么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4)4号和2号对照得出什么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5)5号和2号对照得出什么结论?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6)实验现象?
2.5号装置中的种子萌发,
1.3.4号装置中的种子没有萌发。
总结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不需要光照。
2.参照下列图示,设计实验实施方案:
三二2
植株的生长
1.根尖包括哪四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作用?
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冠:位于顶端,细胞比较大,排列不整齐,具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细胞小,但细胞核大,排列紧密,能分裂产生
新细胞,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
伸长区: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最后成为
成熟区的细胞。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
主要部位。
2.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分生区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伸长区的细胞不断生长,长成为成熟区的细胞。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3.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芽依着生位置分为顶芽和侧芽两种;
按照发育的结果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
枝条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芽轴→茎;芽原基→芽;幼叶→叶。
顶芽
侧芽
4.木本植物的茎自外向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树皮的内侧是韧皮部,形成层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茎因此才会逐年加粗。
5.植株的生长需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6.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就会华而不实。
7.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种类和数量,按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这种方法就是无土栽培。
1.茎的加粗生长:
外皮
韧皮部
形成层(呈浅绿色、较黏滑)
木质部(较坚硬)
髓(较疏松)
树皮
2.演示实验:
1号试管中盛放的是土壤浸出液,玉米幼苗生长健壮,颜色鲜绿;
2号试管中盛放的是蒸馏水,玉米幼苗生长瘦弱,颜色变浅发黄。
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结论:
名称
作
用
植物缺乏表现
氮肥
磷肥
钾肥
促进枝叶繁茂,叶色浓绿,绿叶菜类应多施氮肥
使植物开花、结果提前,瓜果、种子类作物应多施磷肥
促进淀粉形成和茎秆健壮,块根、块茎类作物应多施钾肥
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
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植株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正常叶片
以下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应该多施哪一种无机盐呢?
三二3
开花和结果
1.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
2.桃花由外到内依次是哪六个结构?
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
3.一朵花里最主要的结构?为什么?
雄蕊和雌蕊(花蕊),因为它们能产生生殖细胞,与植物繁殖后代有关。
4.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花药里含有花粉;花粉里含有精子。
5.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里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
6.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7.传粉方式可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小麦、水稻、豌豆等靠自花传粉。桃花、苹果花、油菜花都是靠昆虫传粉的,它们靠鲜艳的颜色、
芳香的气味和花蜜吸引昆虫前来传粉,这样的花为虫媒花。玉米、杨、柳的花,都没有艳丽的色彩、香味_和花蜜,但是,它们的花粉多而轻盈,容易被风吹散;柱头常有分叉和黏液,容易接受花粉,这样的花为风媒花。
8.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达到胚珠。
胚珠里面有卵细胞,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受精。
9.连线
10.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方法是先采集花粉,然后把花粉涂抹或倾撒在同种植物的柱头上。
子房壁
胚珠
受精卵
子房
珠被
受精极核
胚
种皮
果皮
胚乳
果实
种子
果皮
种皮
胚
2.我们吃的葵花籽、南瓜籽、核桃仁是果实中的哪一部分?
果实
种子
种子
1.有一个描述花生的谜语说:
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着白胖子。
萼片
花瓣
子房
花柱
柱头
雌蕊
花被
花药
花丝
雄蕊
1.花的结构:
花托
①花粉落到柱头上
②花粉长出花粉管
③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
④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进入胚珠内部
⑤完成双受精
2.受精过程;
子房壁
果皮
珠被
种皮
胚乳
胚
受精极核
受精卵
果实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种子
胚
子房
种子
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等都凋落
果皮
胚珠
珠被
种皮
受精卵
花
果实
子房壁
331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1.为什么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①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状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③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
④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2.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什么?为什么?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原因是这个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3.大量的根毛有什么意义?
大量根毛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了根吸水的效率。
4.水分的运输途径和方向?
水分的运输途径是木质部的导管,方向是自下而上。
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片
6.移栽植物时根部总带着土坨,为什么?
以免损伤幼根和根毛,另外,土坨中的水分可以保证幼苗在移栽的过程中不会缺水死亡。
7.取一段生长旺盛且带有叶的茎,为什么?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的原因?变红的结构是木质部。
利用叶的蒸腾作用,使导管最运输水的速度加快。
阳光能增强叶的蒸腾作用。
8.茎的断面会渗出汁液,汁液主要从茎的木质部中渗出。
5.什么是导管?它是怎样形成的?导管运输的物资和方向?
筛管的位置、运输的物资和方向?
导管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没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
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筛管运输有机物,位于韧皮部,方向自上而下。
木本植物幼茎横切纵切面结构图
形成层
木质部里的导管
韧皮部里的筛管
水分和无机盐
有机物
三三2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什么是蒸腾作用?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完成蒸腾作用的结构是气孔。
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2.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_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来调节和控制。
3.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厚薄不均,靠气孔的
外壁厚,不易伸展;背气孔的内壁薄,
较易伸展。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
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
4.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同时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分和无机盐的需要;
②能降低叶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③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从而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5.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6.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
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防止缺水死亡。
7.向量筒内滴加植物油的作用是什么?两个量筒中的液面会出现什么差异?原因是?
避免量筒内的水分因蒸发而减少。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
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
1.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一样多吗?
一般地陆生植物的下表皮的气孔较多,有些水生植物,气孔只分布在上表皮。
叶片的表面出现气泡,并且背面的气泡多。
说明叶片上有气孔,并且背面的气孔较多。
2.影响蒸腾作用的强弱的因素有哪些?
气孔
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
3.蚕豆叶片的下麦皮:
光照强度
温度高低
土壤湿度与空气湿度
空气流速
植物种类与疏密程度
4.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同一时间,裸地的湿度最低,草地次之,灌丛最高。
同一地点,中午的湿度最低,晚上次之,早晨最高。
三四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暗处理)的目的是使使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的作用是形成对照。变量是光,叶片见光部分为对照组。
3.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使叶片变成黄白色。隔水加热的原因是避免酒精溢出燃烧而发生危险。
4.该实验的2个现象?2个结论?六大步骤?
5.
叶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凡是植物体的绿色部分,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能够制造有机物。
①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说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②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有淀粉),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色(没有淀粉),说明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暗处理→遮光照射→取叶→酒精脱色→漂洗染色→漂洗观察
6.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什么作用?
①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
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
源,并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7.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8.种子中有机物成分的鉴别:(乳白色的液体)淀粉遇到碘液后变成蓝色;(黄白色的胶黏物质就是面筋)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后变成紫色;将花生种子的种皮去掉后放在白纸上挤压会出现油迹。
利用呼吸作用使淀粉运走耗尽
实验步骤
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酒精变为绿色,避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1.暗处理:
2.遮光照射:
3.取叶:
4.酒精脱色:
5.漂洗染色:
6.漂洗观察:
形成对照,变量为光,对照组为见光部分
用清水洗掉叶片上的叶绿素,滴加碘液
用清水洗掉叶片上的碘液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纤维素(糖)
蛋白质和脂类
遗传物质DNA
有机物
有机物参与构建植物细胞:
2.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场所:叶绿体
条件:光
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时间:白天
意义:
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氧气来源,维持碳氧平衡
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合理灌溉可以满足作物对水的需要。温室种植过程中,人们常在白天作物光合作用旺盛时,采用开窗通风或施气肥等方法增加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光能
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
三五一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立刻立刻猛烈燃烧。
物质转变:
能量转化:
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
光能→为化学能
5.光合作用两个方面的变化:
1.海尔蒙特的实验:土壤减少了约100克的物质,主要是
。柳树增加了80多千克,主要是吸收了空气中的__________和土壤中的
,通过
作用制造的_______。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中,蜡烛熄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缺
_。植物能够更新
。
3.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甲、乙作对照变量是
,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甲
,乙
,这个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二氧化碳
水
光合
有机物
氧气
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
吸收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无机盐
不变蓝
变蓝
4.光照强度怎样影响光合作用的?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就越强;超过一定限度,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也不会增强
5.植物和光源的距离与产生的气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距离越近,气泡数越多。
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有水
没有水
有无二氧化碳;
1.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变量?
清水
甲
乙
氢氧化钠溶液
设置甲乙两套装置,甲装置中放清水,乙装置中放25%氢氧化钠溶液,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怎样探究光合作用还需要水?
银边天竺葵的边缘部分没有叶绿体,呈白色
3.怎样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切断叶脉
有机物
二氧化碳
水
氧气
光合作用示意图
4.怎样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金鱼藻
清水
试管
漏斗
烧杯
水中出现气泡
20℃
快要熄灭的卫生香猛烈燃烧
说明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和3通过什么结构进出?
2和4通过什么结构进出?
如果将这个装置放在黑暗中,你能预测出实验结果吗?
没有气泡冒出。因为黑暗中无
法进行光合作用。
三五2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1.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会消耗氧气,使燃烧的蜡烛立刻熄灭;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释放出热量,使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升高。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
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3.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4.呼吸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场所:活细胞内的线粒体
时间:不分昼夜
条件:有光无光均可
意义: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应用:对作物中耕松土、雨季排涝、粮食晒干储存、果蔬低温保
存等
影响因素:温度、水分、通风等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储存着能量)
5.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几个来源:生物的呼吸作用,自然界中有机物的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各种各样燃料的燃烧。
碳—氧平衡: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二氧化碳过多增加的危害:温室效应愈演愈烈。
怎样维持碳—氧平衡: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开展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6.提高移栽植物体成活率的措施:
(1)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2)移栽植物时根部总带着土坨,为什么?保护幼根和根毛
(3)阴雨天移栽或傍晚移栽:降低蒸腾作用
(4)为移栽的植物遮荫:降低蒸腾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条件
原料
产物
物质能量变化
叶绿体
线粒体
光
有光无光都行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
制造有机物
,
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
项目
7.
适时松土,遇到洪涝时排水,都是为了使根得到充足的氧气,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
8.抑制呼吸作用措施:储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的温度。
点燃的蜡烛在甲瓶里立即熄灭;
点燃的蜡烛在乙瓶里继续燃烧。
1.实验现象:
2.实验结论: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甲瓶装萌发的种子
乙瓶装煮熟的种子
实验1: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消耗了什么气体?
1.实验现象:
甲:石灰水变浑浊;
3.二氧化碳的来源:
种子里的有机物
乙: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2.实验结论: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二氧化碳。
实验2: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放出了什么气体?
注入清水的目的是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
实验3: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能量变化了吗?
1、实验现象:
2、实验结论:
甲瓶的温度高,乙瓶的温度低。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释放能量
2.放出二氧化碳
1.消耗氧气
根据这三个演示实验中发生的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
演示实验中乙瓶的作用是什么?
煮熟的种子为什么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进行对照
种子已经死亡
为什么不能用干种子代替萌发的种子做实验?
三六
爱护植被
绿化祖国
1.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2.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
3.我国植被的主体是森林。
4.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均森林面积少,而且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沙化。我国是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5.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自2003年1月起执行《退耕还林还草条例》,建造了防风固沙的
“绿色万里长城”,将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知识总结
植被:指一个地区生长的所有植物。
草原:半干旱气候,多草本植物
荒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植物种类稀少,都是耐旱植物
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树木四季常绿
常绿阔叶林:气候炎热、湿润,以常绿阔叶树为主
针叶林:夏季温凉,冬季严寒,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林为主
落叶阔叶林: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
以冬季落叶的阔叶树为主
森林:覆盖率低,人均森林面积少
草原: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原因:乱砍乱伐,过度放牧
面临问题
主要类型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国家颁布了法律,确定了植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