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玩泥巴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玩泥巴贴近生活,易于学生主动去尝试,既能锻炼其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创造能力。在泥塑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思想意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
知识与技能:??
做捏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
过程方法:?
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合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教学重难点
在玩中感受到泥土的特点。
学习用泥土捏一个泥塑物品。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泥土若干、旧报纸、筛子、塑料盆、适量的水
板书设计
2.玩泥巴??
拣——捻——筛
教学过程
一、唤起生活经验??
1.?美丽的大自然中有很多有趣的事物常常给我们带来惊喜和发现。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末,几个好伙伴相约一起来到户外泥巴,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堆土、浇水和泥巴、捏小乌龟……)??
2.?你玩过泥巴吗???
3.?泥土覆盖在地球表面,不仅为动物植物提供了生活的家,还可以成为有趣的玩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泥巴”(板书课题),捏一个你最喜欢的造型。
[设计意图:交流自己是怎样玩泥巴的,不仅可以调动玩泥巴的经验,也可以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为后续活动做好铺垫。]
二、筛泥土??
1.?瞧,用泥巴捏的小章鱼可爱吗?这是学校花坛里的土。你们可以直接用它来捏造型吗?(实物投影一些含有石块、树枝的土)
生:不行,土里有树枝,有石头,会戳到手。??
生:不行,还要倒点水。??
2.没错,树枝、石头等都不是泥土,我们要先把他们挑拣出来。(板书:拣)有些大的土块要用手捻碎(板书:捻)。这样就行了吗???
3.PPT出示两种土(颗粒大小不同)。
提问:要用泥巴捏造型,你觉得哪一种土更适合?为什么???
生:第二种,更细一点。??
4.?没错,这是处理过的土,这样细,你猜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
5.筛子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让比筛孔小的颗粒漏下去。(板书:筛)
(示范)筛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盆接住漏下来的泥土。左右摇摆,幅度不要太大,不然土就洒出来了。
6.我们有几个筛子,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筛出来的土一样吗??
生:孔的大小不同。
筛出的颗粒的大小不同.?
7.友情提醒:
分工合作,人人参与。
筛完坐正,注意卫生。
筛到没有太多土漏下来为止。
注意:筛子上的颗粒不要倒,就放在筛子里,放一边。
下面就请你们来动动手。
8.拿出泥土、筛子、塑料盆。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9.看一看:筛孔大小不同,筛得的土有什么不同???
生:大小不同,筛孔小的筛出来的土就越细。
10.连一连,这里有三个筛孔大小不同的筛子,筛孔依次为大、中、小,用他们筛土,分别可以得到下面几号土呢?
学生口答??
11.?原来泥土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粗细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设计意图:这个一个简单的分离泥土、筛选泥土的操作活动。通过分拣采集来的土壤,将观察目标聚焦于颗粒大小不同的泥土上。再通过筛泥土,发现泥土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颗粒。]??
三、捏泥塑??
1.?细土我们筛出来了,是不是就可以捏泥塑了?你们试着捏一下,行不行。
2.?太干了,太松散了,怎么办?
生:加水,像和面一样和泥。
3.?水怎么倒?一下全倒进去行吗?
生:不行,要慢慢倒,水多了就稀了。??
4.示范:先把盆倾斜土集中在一边。先倒半杯水,用手将泥和水搅拌在一起,泥团变大后不断捏一捏。小组共同捏一个,也可以分成四份,每人捏一个。发挥你的创造力,捏个你喜欢的泥塑吧。
5.?学生操作??
6.?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本活动就是通过做泥塑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泥的特点。]??
四、总结与拓展??
1.?大家捏的泥塑不好保存,就需要再加工,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几乎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家里的瓷杯瓷碗磁盘经过了高温烧制而成的。??
2.?总结:随处可见的泥土,经过加工处理后,不仅可以制成常用的生活用品,还可以制成精美的艺术品,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和美的享受。??
教学反思
活动理念:对于儿童来说,体验是他们认识世界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孩子是天真的,对事物、对人都倾向于采用体验的态度。荷兰文化人类学家胡伊青加曾说过:“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儿要愉快的叫嚷?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低年级科学课程教学游戏化尤为突出地表现出了体验的特征,课程游戏化就是还给一个让孩子体验的世界。在这里,他们尽情、忘我、不知疲倦,他们不为任何其他的目的,仅仅是在游戏中充分地学习和享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建构式教育理念已渗透在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中,以游戏贯穿儿童教学的全过程,儿童教学游戏化,是把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活动准备:泥土虽然是随处可见,但现在的孩子却很少有机会亲近泥土。小朋友一碰泥土,家长就会说:“不要玩了,脏死了。”在人们的观念里,一般提起“泥土”就会把它和“脏”联系起来,孩子们无意地玩泥土,也会受到家长的阻止。因此活动开展前,我和班主任段老师多次告知孩子及家长,阐述本次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让家长对我们的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支持我们的活动。和家长商量玩泥需要的一些工具和材料,引导孩子和家长交流玩泥的乐趣,获得家长的鼎力配合,全班的孩子都备齐了活动材料,令我十分感动!
活动收获: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倡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游戏来获得发展,课程和生活、游戏密不可分。《教学大纲》强调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儿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玩泥巴》活动契合教学大纲精神,选择贴合实际生活中的材料,通过的玩泥游戏让孩子学到了有关泥土的知识,也感受到了泥土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我们发现孩子对泥土特别感兴趣,他们喜欢筛泥、和泥、玩泥。在一活动中享受最原始材料泥土带来的乐趣,同时孩子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满足孩子们探索的欲望。
活动不足:
1.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对于玩泥巴都很感兴趣,但在实施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受条件限制,没有提供给孩子同等质量的泥土,所用的泥土都由家长帮孩子准备,有的准备好多,孩子好久筛不完,有的又太少,不够孩子晒出用来活动的泥土。有的泥土太湿黏在一起,不好筛......?
2.缺乏专业的工具筛子.学校没有配备标准专业筛子,市场买来上的筛子又不尽人意。耗费了上课时间,给活动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生活、游戏和教学本来并无明显界限。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游戏和小学科学课程的关系,更好地体现了“以游戏为儿童基本活动”
丰庆路小学2018年度校本课题
的思想,推进了小学科学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只有彻底转变观念,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学低年级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玩泥巴》这一主题选择了孩子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学习了有关泥土的知识,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改变了一部分家长的态度和观念。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本次主题活动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儿童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的获得知识经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这也是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执着追求的教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