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04 16:2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
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选择题
1.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包含着智慧与努力。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成功的外交活动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访问印度、缅甸
D.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2.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表述与下图中周恩来演讲内容相符的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3.1955年,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提出著名的“求同存异”方针。这次会议是(  )
A.华盛顿会议
B.开罗会议
C.万隆会议
D.雅尔塔会议
4.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在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指中国
A.重返联合国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创办上海合作组织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有力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开启了南南合作与不结盟运动的序幕。”这段文字描述的国际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开罗会议
6.《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相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互相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A.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
C.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7.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大
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与下图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
A.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
8.20世纪,美国就某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可能会把会议当作宣传场所,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共产党和非共产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团结的表象,以及亚洲和非洲的非共产党国家与西方不在一个阵营的
表象。”该“会议”指的是
A.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
C.中共七大
D.万隆会议
9.2015年4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回顾历史,60年前的万隆会议所产生的重要外交成果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制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0.邓小平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也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这里的“它”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独立自主”方针
D.“乒乓外交”
11.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12.“中国政府根据国际事务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注意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材料说明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重视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关系
C.我国外交的重点是亚洲国家
D.中国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国家
13.“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14.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该情报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进行抗美援朝
D.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5.八年级1班某同学在学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一章节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知识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和平共处
B.平等互利
C.求同存异
D.互不侵犯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结束了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同各国重新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求同存异”的方针
17.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指令有关部门对华采取限制措施……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收关税。对此中国政府进行了大力度反击。你认为特朗普政府这一做法违背了我国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的哪一项内容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D.互不干涉内政
18.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

A.缅甸会议
B.万隆会议
C.印度会议
D.日内瓦会议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
(1)材料一中所说的“某些原则”指的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这些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来的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3)材料二是谁在何时何地哪次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D
依据所学可知,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成功的外交活动是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在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会议,排除;B项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会议,排除;C项是1954年访问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故选D。
2.D
据题干图片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D符合题意;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毛泽东提出的,A排除;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是邓小平提出的,B排除;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不是万隆会议的内容,C排除。故选择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相关的内容与影响。
3.C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
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4.A
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重返联合国,故A符合题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1991年,创办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均是2001年,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5.C
根据所学知识,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只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C正确;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期间召开的,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排除A;日内瓦会议是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排除B;开罗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制定盟军合作反攻缅甸的战略及援华方案的会议,排除D。故选C。
6.C
根据材料“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相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互相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意义,C正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区别,排除A;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主要针对亚非国家,排除B;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属于中日关系,排除D。故选C。
7.A
【解析】依据图片所给信息“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发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A项符合题意;B项是新中国的外交方针,不符合题意;C项是越南人民的开国领袖胡志明主席曾经写给周恩来总理的一句诗,不符合题意;D
项是1963年12月13日到1964年3月1日,周恩来出访亚非欧十四国中的发言,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8.D
根据所学和材料“……亚洲和非洲国家团结……”可知,这就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故D符合题意;巴黎和会是一战后的分赃会议,故A不符合题意;雅尔塔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系,故B不符合题意;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B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圆满的促进了会议的成功,B符合题意;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总统尼赫鲁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就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A
依据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的,是“亚洲的产物”。据题干材料“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周恩来总理在1955年的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与题干材料“亚洲的产物”不符,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D项体现的是中美关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
11.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巨大发展,表现在1971年10月26日联合国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12.A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A符合题意;B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A
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A项正确;1954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B项错误;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重返联合国,C项错误;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举办,D项错误。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4.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选项B符合题意;参加万隆会议是1955年;进行抗美援朝是从1950年开始;1971年
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C
1955年4月,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C符合题意;ABD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排除。故选择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掌握我国外交成就。
16.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不对立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B排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基本方针,C排除;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排除。故选择A。
17.B
根据材料内容“美国总统特朗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收关税”反映的是美国对中国贸易的不平等的对待,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违背了我国政府长期奉行平等互利。ACD项都与材料内容无关,故选B。
18.B
依据所学可知,1955年4月,亚非29个独立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讨论亚非主权国家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会议,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该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所以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9.(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殖民主义、霸权主义。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问题。
(3)周恩来;1955年;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4)不矛盾。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的基础。“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
(1)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所说的“某些原则”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第一问,材料二的内容反映的是求同存异的方针,根据“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可知,材料是针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现象提出来的。第二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问题。
(3)依据所学知识客户自,材料二是周恩来在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时候的发言;周恩来阐明的方针是求同存异。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的基础,“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具体、灵活地贯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以两种精神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