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平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化学-1.2.体验化学探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东平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化学-1.2.体验化学探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6-05 09: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一、1、P2能力训练1
2、P3真题链接2、3
3、P5真题链接4、5
二、1、P6能力训练3
2、P7真题链接2
3、
P11能力训练4
4、
P13能力训练1
5、
P15真题链接2
第一个同学请同桌给自己讲解一的所有题目,每个2分,分数记录在目录上的对应节的位置页码处上,注明日期。交换后第二个同学请同桌给自己讲解二的所有题目,每个2分,分数记录在目录上的对应节的位置页码处上,注明日期。
第一单元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1课时
1.某衣服标签上标明“面料成分:67%棉,33%涤纶”说明该衣服的面料
A.全由天然材料制成
B.全由人造材料制成
C.由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制成
D.无法判断
2.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
3.下列对化学变化基本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A.有能量变化
B.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改变
C.有其他物质生成
D.发光放热
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灯泡发光
B.煤气爆炸
煤燃烧
C.酒精挥发
食物腐败
D.蜡烛融化
水变成冰
5.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泥土烧制陶瓷
D.石块修筑长城
1.某衣服标签上标明“面料成分:67%棉,33%涤纶”说明该衣服的面料C
A.全由天然材料制成
B.全由人造材料制成
C.由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制成
D.无法判断
2.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B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
3.下列对化学变化基本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C

A.有能量变化
B.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改变
C.有其他物质生成
D.发光放热
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

A.钢铁生锈
灯泡发光
B.煤气爆炸
煤燃烧
C.酒精挥发
食物腐败
D.蜡烛融化
水变成冰
5.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C

A.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泥土烧制陶瓷
D.石块修筑长城
1、阅读《综合能力训练》第1页第一节目标导航、学法指导,第9页拓展视野。用红笔画出重点语句。
2、完成第2页至第9页知识盘点、典题分析、能力训练、真题链接。黑笔做完题后,由家长监督学生自己核对答案,红笔修改订正错误的。
3、完成教材第8页挑战自我。
4、周一到校上交。平时上课期间,随时抽查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
1、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如(
)、(
)。氧气是由大量的(
)构成的,其符号为()。
2、阅读右图,从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答出三条即可)
3、“日照香炉生紫烟”
包含了化学变化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如(分子)、(原子)。氧气是由大量的(氧分子)构成的,其符号为()。
2、阅读右图,从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答出三条即可)
O2
3、“日照香炉生紫烟”
包含了化学变化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3.
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4.
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按一定的角度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体验化学探究
第一单元第二节
请阅读课本P81《稀有气体的发现》,然后谈谈你的感想。
怎样开展化学科学研究?
一、从问题开始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一、从问题开始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
爱因斯坦
活动天地
1-3
观察蜡烛燃烧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提出问题:



蜡烛的燃烧
活动天地1-3
观察蜡烛燃烧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一、从问题开始
活动与探究一
点燃前:
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或仪器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作详尽、客观的描述。
提示:观察蜡烛的形状、颜色、气味、硬度、密度等
点燃时:
1、燃烧着的蜡烛形状有什么改变?
活动与探究二
2、(1)蜡烛的火焰分为几层?
外焰、内焰、焰心
2、(2)哪一部分的温度最高?哪一部分温度最低?
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点燃时:
外焰温度最高
焰心温度最低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
焰中约1-2秒钟,取出火柴梗,
火柴梗有什么变化?
点燃时:
活动与探究二
3、(1)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杯壁
上有什么现象产生?
(2)取下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有什么现象产生?
(3)推测一下蜡烛燃烧可能生成什么物质?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熄灭时:
1、熄灭的瞬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立即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有何现象产生?
3、推测下白烟是何种物质?会是水蒸气或二氧化碳吗?
活动与探究三
有白烟产生
用燃着的火柴迅速靠近白烟被点燃。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注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眼睛看不见,且
都不可燃烧。
多识一点
化学之谜导学
1、阅读课本第10页《化学之谜》,了解化学家们未解决的问题。
2、了解了这些化学之谜,你有什么感想?
3、你还能提出一些化学上未解决的问题吗?
实验探究
1-1
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
【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提出的问题是:

【猜想与假设】
你的猜想是:

【设计并进行实验】
【结论与解释】
你获得的实验结论是:

【反思与交流】
你的反思是:

你还能提出哪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

探究奥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
获得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在探究《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中,小明同学实验后,对探究活动的哪一方面进行了反思?做了哪些改进?
你认为对探究活动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你还能做哪些改进?
当堂检测
导学案“练习提升”
1、2、3、7
作业布置
导学案【练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