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综合性学习㈠
学科
语文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三年级
教材
书名: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内容,学习多途径、多角度地收集资料,多种形式地展示资料。
2.通过分类、整合资料,学习整理和补充资料的方法。
3.通过收集、整理和补充资料,进一步产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深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交流资料内容,学习多途径、多角度地收集资料,多种形式地展示资料。
2.通过分类、整合资料,学习整理和补充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古诗,引入主题
㈠回顾古诗,检查背诵
1.借助关键词语回忆三首古诗所描写的节日情景,感受情感。【出示古诗】
——《元日》通过描写春节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桃符的欢乐情景,让我们感受到春节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清明》通过“雨纷纷、欲断魂和借问酒家”就让人感受到了人们对已故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而“牧童遥指”又将我们带到了美丽的杏花村,让悲伤的人们心生希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异客、倍思亲、登高、插茱萸”,让人体会到了重阳节之际,诗人浓浓的思亲之情。
2.借助关键词语背诵三首古诗。
㈡结合童谣,引入主题
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1.有节奏朗读二年级学习的《传统节日》,回顾我国的传统节日。
出示:
2.了解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
二、学习多途径、多角度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
㈠借助日历,认识传统节日
1.通过交流和书中的插图,知道通过日历可以了解传统节日的方法。
2.运用借助日历了解传统节日的方法,圈画学习任务单里日历中的传统节日,体会传统节日之多。
㈡对比表格和小报,了解不同展示方式的优势
1.聚焦端午节,借助书中的表格,了解可以通过节日习俗了解传统节日。
2.出示手抄报1:通过交流学生手抄报内容,对比表格,了解表格让人一目了然,手抄报更加具体生动,不同的展示方式各有优势。
手抄报1
㈢通过不同内容,启发多途径、多角度调查
1.出示手抄报2:交流学生补充的“端午习俗之喝雄黄酒”,通过交流知道除了书上介绍的节日习俗,我们也可以对其他节日习俗进行了解。
2.通过补充交流以及书上的泡泡,了解还能通过问长辈的方式了解传统节日,并且节日传说也是一个新的探究角度。
3.通过手抄报中的另一个版块“吃粽子”,知道还可以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了解传统节日,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4.总结:查阅资料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多途径、多角度地进行查阅,而且还可以多形式的展示,这样就能对节日文化有更深地了解了。
手抄报2
㈣交流分享,拓展调查途径和角度
1.交流思维导图,了解阅读书籍也是了解传统节日的途径之一。
2.关注内容,了解节日来历也是探究节日的角度之一。
3.交流幻灯片,了解上网查阅,可以帮助我们补充与节日相关的古诗、歌曲和视频等内容,并用诵读、欣赏等方式使展示的结果更加直观、生动、有趣。
4.总结:可以通过问长辈、亲身体验、阅读书籍、上网查找等方式,了解节日的习俗、传说、来历等等,还可以通过表格、手抄报、思维导图、古诗诵读、视频展示等形式展示出来!
三、学习整理、补充资料
1.借助总结,发现整理资料能够使收集的资料内容更加清晰。
2.给课堂展示的资料提出整理、补充的建议。
3.书中的泡泡,进一步启发学生可以多种形式地展示成果。
四、开扩思路,感受文化
1.结合中秋节的手抄报展示,初步了解中秋节又称“团圆节”的意义,感受到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寓意。
2.结合元宵节思维导图的展示,初步了解元宵节象征着团圆和谐、祈福平安、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寓意。
五、课后作业
课下可以继续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探究,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多了解几个节日。(共55张PPT)
综合性学习(一)
三年级
语文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⑨
古诗三首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⑨
古诗三首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⑨
古诗三首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⑨
古诗三首
②
传统节日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②
传统节日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综合性学习主题:
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
。
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由来
相传爱国诗人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十分哀痛,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后来追至洞庭湖时仍不见踪迹。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从此以后,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通过划龙舟、制作“筒粽”来纪念他。
挂艾蒿的由来
艾蒿是一种草药,全草可入药,有很多功效。艾文化由来已久,早在《诗经》中就有所记载。民间认为艾蒿有驱毒的作用,特别是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将艾蒿挂于门前,以保佑家人的吉祥平安。
挂艾蒿的由来
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由来
节日
过节时间
过节习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
过节习俗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
说清由来
一目了然
具体生动
端午习俗之喝雄黄酒
品粽子
端午习俗之喝雄黄酒
品粽子
端午习俗之喝雄黄酒
雄黄酒就是用雄黄磨成粉泡制的药酒,据说有杀虫解毒的功效。
爷爷给我讲了《白蛇传》里一个关于雄黄酒的有趣传说。虽然只是个传说故事,但是也体现了古人以端午节饮雄黄酒来防病除疫的寓意,所以到现在有的地方还在沿用这个习俗呢。
端午习俗之喝雄黄酒
雄黄酒就是用雄黄磨成粉泡制的药酒,据说有杀虫解毒的功效。
爷爷给我讲了《白蛇传》里一个关于雄黄酒的有趣传说。虽然只是个传说故事,但是也体现了古人以端午节饮雄黄酒来防病除疫的寓意,所以到现在有的地方还在沿用这个习俗呢。
节日
过节时间
过节习俗
节日传说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
我打算问问长辈,再去查查相关的资料。
节日
过节时间
过节习俗
节日传说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挂艾蒿、喝雄黄酒
祈福平安
端午习俗之喝雄黄酒
品粽子
端午习俗之喝雄黄酒
品粽子
品粽子
每到端午节我最爱看奶奶包粽子。奶奶把绿绿的粽叶、白白的糯米和红红的小枣准备好,我也会搬着小板凳坐在奶奶身边,一边看奶奶熟练地包粽子,一边偷偷地把小枣塞进嘴里,甜滋滋的,别提多好吃了。
煮熟的粽子就更好吃了。每当我吃到这香喷喷的粽子,总会想:能用如此简单的食材制作出这样美味的食物,我们的祖先可真了不起!
品粽子
每到端午节我最爱看奶奶包粽子。奶奶把绿绿的粽叶、白白的糯米和红红的小枣准备好,我也会搬着小板凳坐在奶奶身边,一边看奶奶熟练地包粽子,一边偷偷地把小枣塞进嘴里,甜滋滋的,别提多好吃了。
煮熟的粽子就更好吃了。每当我吃到这香喷喷的粽子,总会想:能用如此简单的食材制作出这样美味的食物,我们的祖先可真了不起!
收集途径:问长辈、亲身体验
收集途径:问长辈、亲身体验
收集角度:节日传说、节日习俗
收集途径:问长辈、亲身体验
收集角度:节日传说、节日习俗
展示形式:表格、手抄报
收集途径:问长辈、亲身体验
收集角度:节日习俗、节日传说
展示形式:表格、手抄报
、阅读书籍
简介
习俗
来历
收集角度:节日习俗、节日传说、节日来历
展示形式:表格、手抄报、思维导图
收集途径:问长辈、亲身体验
、上网查阅
、阅读书籍
收集角度:
收集途径:
展示形式:
收集角度:
收集途径:
上网查阅……
问长辈、
亲身体验、
阅读书籍、
节日习俗、
节日传说、
节日来历……
展示形式:
古诗诵读、
视频资料……
表格、
手抄报、
思维导图、
收集角度:
收集途径:
上网查阅……
问长辈、
亲身体验、
阅读书籍、
节日习俗、
节日传说、
节日来历……
展示形式:
古诗诵读、
视频资料……
表格、
手抄报、
思维导图、
春节
元宵节
七夕
中秋节
清明节
端午节
重阳节
……
如今这个传统一直延续,我也总喜欢缠着姥姥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还喜欢听爸爸吟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每当这时,我就会想:但愿我总能与家人长长久久地团聚在一起……
课后作业:
运用今天学习的方法,继续完善传统节日的探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了解几个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