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窦
娥
冤
关汉卿
目
录
传统
戏剧知识
剧本情节
人物形象
悲剧探究
第
壹
章
方寸间唱尽千古情,
灯影下演遍天下事。
传统
宋元南戏
元代杂剧
明清传奇
清代花部
中国古典戏剧发展
一、宋
元
南
戏
南戏,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元末在南方盛行。剧本一般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脚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剧本上凡需脚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南戏的脚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脚色皆为配角。南戏为明清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代表作是元人高则诚(高明)的《琵琶记》。
二、元
代
杂
剧
元杂剧,虽说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产生了。元杂剧一本通常有“四折一楔子”。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丑四类。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脚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科”
。
三、明
清
传
奇
明代初叶,在杂剧衰落的时期,南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北曲杂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段,我们将这一时期的戏剧称为“传奇”。传奇保持了南戏原有的一些基本体制和格律,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传奇从明初兴起到清代中叶衰落。代表作有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昇的《长生殿》。
四、清
代
花
部
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康熙年间,各地流行的地方声腔发展兴盛起来,形成了地方戏曲蓬勃兴起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有:高腔、梆子腔(即秦腔)、皮黄腔、柳子腔等。花部多是一些为下层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目,或为历史故事,或为民间传说
。花部诸戏的兴起,是我国戏曲艺术自宋元南戏产生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变革,从而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体例
一本四折一楔子
王实甫《西厢记》5本21折、杨景贤《西游记》6本24折
末本戏:男主主唱;旦本戏:女主主唱
角色
一
二
旦:正旦、小旦、贴旦、搽旦
末:正末、外末、冲末
净:花脸、丑角
杂:卜儿、孛老、徕儿、孤、洁、驾、邦老
剧本
曲词:套数
(宫调
+曲牌
)
五宫四调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和大石调、双调、越调、商调。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
三
宾白:
散文白(对白、自白、带云、背云、内云)
韵文白(上场诗、下场诗)
科范:动作表演(做倒科)
情感表演(做哭科)
舞台音响效果(内做风科)
题目正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待剧名。一般取末句作为剧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
“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
马致远 代表作《汉宫秋》
白
朴
代表作《墙头马上》
《梧桐雨》
郑光祖
代表作《倩女离魂》
元曲四大家
简称”白马关郑”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四大悲剧
《西厢记》--王实甫
《李逵负荆》--康进之
《救风尘》--关汉卿
《看钱奴》--郑廷玉
四大
喜剧
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第
贰章
知情节而后识人,
晓矛盾然后论事。
传统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剧的主要内容
窦娥受张驴儿诬陷被桃杌屈打成招,发下三桩誓愿后含冤而死。
第一折
赛卢医行凶
张驴儿耍赖
第二折
张驴儿投毒误杀亲爹
窦端云含冤搭救公婆
第三折
蔡婆后街送行
窦娥刑场发愿
请结合下面的示例用对联的形式来概括各折的主要情节
示例
:楔子
窦天章卖女
蔡婆婆收媳
窦娥和张驴儿
窦娥与桃杌
实质
当时社会恶霸横行、官场黑暗的反映
戏剧最善于制造矛盾冲突,请说说本篇的矛盾冲突主要有哪些?
第
叁章
品语言揣摩内涵,
析文字总结形象。
传统
善良本分
刚强坚毅
反抗精神
请结合文本分析窦娥最突出的形象特征
善良本分
1.【天下乐】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劝今人早将来世修。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
2.(孤云)你招也不招?
(正旦云)委的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
(孤云)既然不是你,与我打那婆子!
(正旦忙云)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
(孤云)既然招了,着他画了伏状,将枷来枷上,下在死囚牢里去。到来日判个斩字,押付市曹典刑。
3.〔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刚强倔强
1【后庭花】避凶神要择好日头,拜家堂要将香火修。梳着个霜雪般白dí{髟狄}髻,怎将这云霞般锦帕兜?怪不的“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
2.我一马难将两鞍鞲。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
(张驴儿云)你要官休呵,拖你到官司,把你三推六问!你这等瘦弱身子,当不过拷打,怕你不招认药死我老子的罪犯!你要私休呵,你早些与我做了老婆,倒也便宜了你。
(正旦云)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来。
3〖感皇恩〗呀!是谁人唱叫扬疾,不由我不魄散魂飞。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
〖采茶歌〗打的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则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天哪!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
反抗精神
1.
2.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3
.刑场发下三桩誓愿
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
窦娥发下了哪三桩誓愿?她发愿的目的分别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情节?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三誓愿昭示着天地应验窦娥奇冤,主要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其一,是当时社会人民怨情投诉无门而又需诉告的唯一途径;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
其二见证窦娥冤情深重,强化悲剧气氛;
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其三,吻合民众善恶有报心理,
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引起观众强烈共鸣.
其四
表现作者鲜明爱憎和思想的人民性
第
肆章
传统
探究悲剧根源,
了解人生百相。
三岁丧母
恶霸欺凌
丈夫早逝
七岁被卖
窦娥的一生都是悲剧,请总结她的悲体现在哪些方面?
屈打成招
蒙冤被斩
窦娥方开口,悲剧已尽显。请赏析戏剧的开头是如何渲染悲剧气氛的?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即事感怀
呼告
反问
反复
造成这幕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间接原因
:高利贷剥削
元代社会的缩影
直接原因:恶霸横行,官府黑暗
再
会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