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赏)苏三起解》
1、教学内容
1、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
2、听赏京剧选段《苏三起解》,并能模仿跟唱第一句。
3、认识京剧伴奏乐器,配合打击乐伴奏表演戏曲动作。
2、教学目标
1、以听赏京剧《苏三起解》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爱好,自觉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2、在聆听、感受、模唱、参与的活动中,初步感受京剧的风格特点,能有韵味的跟唱《苏三起解》第一句。
3、积极参与课堂实践,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四功等京剧的相关知识,能区分四大行当
四、教学难点
有韵味的跟唱《苏三起解》第一句,学会简单的亮相动作。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播放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通过对比问答,引出国粹京剧。
(二)走近京剧
1、了解京剧
(1)京剧简介
(2)京剧的四大行当
多媒体出示京剧角色扮相(包括行当内细分的角色,如生行细分的有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通过京剧人物初步认识四大行当,行当内细分角色只看图不讲解。
(3)检测(观察辨别)
多媒体出示角色图片,检测知识点掌握情况
2、听赏京剧《苏三起解》
(1)观看聆听艺术名家梅兰芳先生演唱的《苏三起解》,注意手眼身法
(2)听教材配套音乐,了解《苏三起解》故事梗概
(3)唱段情感分析
3、听赏与跟唱
(1)学唱“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声势动作记旋律念唱词
(2)京剧行腔咬字
咬字头、拖字腹、收字尾,注意方言
(3)反复练习咬字
(4)模仿跟唱《苏三起解》第一句
4、总结
(三)拓展延伸
1、京剧“四功”
(1)京剧“四功”简介
(2)京剧圆场步、亮相动作示范
(3)学习简单亮相动作
圆场步:脚跟、脚尖,脚跟、脚尖
亮相:抬头挺胸背立直,揉劲甩头眼瞪圆
2、学生汇报展示,师纠正动作
3、随音乐配合圆场步、亮相等动作,体验舞台表演
PPT展示京剧伴奏乐器,并插入亮相音乐
4、再次欣赏梅兰芳《苏三起解》
提示苏三特殊装扮的亮相
5、完整表演,师总结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了解了京剧的相关知识:四大行当、京剧四功、京剧脸谱,听赏了京剧《苏三起解》并模唱选段的第一句,不仅体验了京剧的唱功还体验了做功。同学们你们真的是很厉害,才学了一节课,点滴的细节你们都做的那么好,非常震撼也非常感动,给你们点个赞。
(五)结束语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今天虽然学得很好,但也只是学习了冰山一角,所以课后一定要不断的学习,多多练习才行,只要我们肯努力,京剧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加的精彩。
板书设计:
走
进“国
粹”
——《(听赏)苏三起解》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京剧四功:唱、念、做、打
教学反思:
京剧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是走上国际舞台的剧种,然而新一代的小青年却很少接触,近几年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戏曲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教师的我们基本功却远远跟不上了,所以更应该认真学习,起到表率作用。
本节戏曲欣赏课,导课比较有吸引力,生旦净丑图片行当图片较全,环节与环节的衔接都还行,整节课在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的同时,参与实践和探究,体验唱功、做功等等,吸引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戏歌为引,在活动中获得京剧知识,感受国粹的魅力,本节课也发现自己太多的不足:
1、教学实践经验不足
自入职以来,一直从事的数学教育,音乐课刚刚接触,比较陌生,对教材、教法、学情等掌握不足,课堂把控能力不强。
二、基本功有待提高
业精于勤荒于疏,专业素质下降太多
三、课程设计贪多不细致
虽然这是一节欣赏课,但还是要抓住重难点反复训练,看着是什么都讲了,但实际效果不好。
这一学年我做的最好的决定,就是来到实验小学工作学习,并幸运的代表了实验小学参加比赛,感谢音乐组的所有老师,感谢我的辅导老师,是她们无私的帮助,才使我有了现在的成绩,无奈前期积淀太少不尽如人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努力,认真学习落实新课程对音乐教育的要求标准,分析研究教材、教法、多下功夫切实研究学情,做到功在平时,即使不能从事音乐教育,也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时刻为更好地服务音乐教学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