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湘教版《电磁铁的磁力》说课稿?
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电磁铁的磁力》。本节课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运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
〈〈电磁铁的磁力〉〉是湘教版五年级上下册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中的第2课,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将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实验获取事实——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制定计划——展开实验——得出结论——设计应用。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与基本性质的教学基础上,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上,根据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进行影响磁力大小因素的猜测与探究实验,找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并且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由于本课是上一课〈〈电磁铁的磁力(一)〉〉的继续,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及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并且已经通过实验验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上,根据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学生都希望做一个磁力很大的电磁铁,所以通过做实验寻找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本课时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比较深入地探究哪些因素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并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做一个强磁力电磁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
依据实验,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做出猜想。针对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猜想,制定计划并实施探究活动。归纳概括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能运用所学设计“超级”磁力电磁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
:
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磁铁线圈的圈数,连接电池节数的多少有关。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让学生能过实验活动,验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2)教学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会做简单的对比实验,并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实验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与线圈(导线)的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有一定关系。
五、教具运用?:多媒体课件,铁钉,导线,电池3节,电池盒,回形针1盒。
六、教学理念
?(1)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种情况,到底学生找到的几种因素中是否都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呢?学生从小组合作验证这些因素的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从学生作出假设到设计实验检验假设,选择检验何种假设,如何检验等一糸列过程都交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研究课的兴趣?。学生对磁铁可能不陌生,但对电磁铁的探究活动是第一次接触到,对电磁铁能像磁铁一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学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头针数量的多少的过程中,学生心中存有疑问:到底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大头针呢?在实验过程中,数大头针的数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方法?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问题——预测——设计实验计划——完善实验计划——动手实验、记录——整理分数据——得出结论——反思、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体验感悟,形成尊重实验数据,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教法的选择上,以引导主,帮助学生完善各个探究环节,辅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改正实验操作中做得不当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易发生危险的细节。从而让学生正确地完成整个探究活动,因此,教法的选择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课型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采用扶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大胆交流,乐于合作的科学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始终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亲历探究实践活动,交流信息,让知识形成多方面的发展。在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时,较好地处理了“学生猜测”与“准备材料之间的矛盾,因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较多难在一堂课上把所有的因素都通过实验探究完成,充分体现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八、学法指导?
整堂课,我重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充分准备材料,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合作研讨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试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学会倾听、质疑,相互接纳,通过赞赏分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拓展探究的知识经验,补充本组成员未进行探究到的科学理论知识的空缺,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理解别人的想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一堂课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效率。
?2.自主探究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大胆猜想,实际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
?九、教学流程
?本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由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所以本堂课采用复习旧知识的导入形式,使学生从复习电磁铁的组成和产生磁力的条件上去想,这一个有根据,有顺序的思路。?
2.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大胆猜测: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如果猜测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一致,可以使学生获得满足感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如果实验证明自己猜测是错误的或不全面的,两样可以使学生重新组合脑中的原有知识,形成新的认识,使其思维更灵活。
?3.设计研究计划,实验验证。
(1)?分组设计研究计划,并把计划的各种情况记录在表格。设计方案是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探讨,从而能收集到充足的科学证据,明确研究的目的。
(2)交流小组的研究计划,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完善计划,给他们一个互相帮助完善方案的机会,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做,在师生的讨论、辨析中形成较科学的实验计划。
?(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来领取实验材料。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科学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新资源。?
(4)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参与研究、指导,放手让学生去做,并记录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操作的步骤,规范操作程序,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本节课反复强调的记录,是为了培养学生记录的习惯,是对科学事实的尊重。
?(5)与假设进行对照,分析原因。?
通过提问:①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②怎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怎样控制不改变的条件的??③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变量和不变量对整个实验的影响,会控制变量,识别变量的对比实验。?
4.交流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使学生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体会到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从学生表达的大量观点中帮助他们梳理、提炼,以科学规范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概括,总结,从而共享研究成果。
?5.解决问题?生活运用?。
?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的电磁铁。?本环节的设置,由课件来了解如何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的电磁铁,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兴趣上,学生对本所收获的科学知识,得到及时有效地拓展。
?6.课堂小结??,拓展知识
???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很多因素,其实关于电磁铁还有很多知识,像电磁铁还可以用在电铃、电话等方面,学生如果感兴趣的话,以后还可以继续研究电磁铁。做训练习题来巩固知识。
?十、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份好的微型教案,可以一目了然,清晰易懂。我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我的板书由三部分组成:一为学生的科学猜想,二为学生的实验记录表,三为学生的研究成果,所有的板书均为学生学习过程及成果的展示。?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既有我的一点小小体会,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恳请多多指正,您的指导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