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教学内容】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我的教学设计是这课的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几种不同生物的装片,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准确记录不同生物中细胞的结构特点。其次,继续训练学生使用显微镜进行科学观察的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习惯。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初步具有研究科学的一些能力,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想法,但是用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同学们还很陌生,这节课之前,同学们只是课前通过查资料对显微镜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微观世界很感兴趣。我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的方法完成实验后,通过分析观察结果,掌握生物体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然后推想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延伸课堂。
【教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知道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过程与方法: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部分细胞切片,并能作简单记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部分细胞切片,并能作简单记录。
【教学方法】
交流法用于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各种显微镜及其用途。
实验法用于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观察法用观察显微镜下的生物切片,掌握生物体结构。
【媒体应用策略】
1、PPT播放一组由植物生长图片,引起学生心灵震撼,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学习兴趣。
2、分时段播放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视频。第一次通过让学生观看动画前半部分:了解显微镜的组成;第二次播放动画后半部分:让学生学会规范操作使用显微镜。
3、播放一组显微镜下细胞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就是细胞。
4、播放细胞分裂视频,让学生结合可是图片明白细胞的分裂促进生物的成长。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网络媒体搜寻有关显微镜资料
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制作本课教学课件
【实验准备】教师:电子显微镜、学生显微镜、生物切片
学生:彩笔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活动内容
与教学环节相对应的多媒体应用策略与方法
修改补充
(一)创
设情
境导
入
5分钟
从种子到参天大树,从幼崽到成年,生物体在不断的长大。为什么生物体会长大呢?历史上曾经有许多人都想揭开其中的秘密,但一直都未能如愿,因为无法看到植物体的细微结构。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次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由此,人类发现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揭开了生物体结构的秘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显微镜的世界去探个究竟!
1、播放ppt第1至3张。课始和学生进行谈话,通过课件直观演示种子到参天大树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播放ppt第4张。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次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揭开了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二)合
作探
究新
知
30分钟
活动一:了解显微镜的构造(独学)
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对照实物独立学习。教师提问,检查自学情况.活动二:学习使用显微镜(群学)
1、刚才我们认识了显微镜的构造,怎样正确的使用它呢?
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显微镜使用方法。
2、教师演示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教师一步一步的演示讲解操作过程:取镜和安放一对光一调节一观察与记录注意:请组长跟着操作,为了避免调试显微镜的时候发生挡光现象,请把显微镜摆放在迎光面,同学们调试显微镜时要站在背光面,其他同学不要围观。活动三:观察生物切片,建立较完整的细胞概念观察切片(1)检查显微镜的安放,完成对光、上片、调焦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并画出其细胞结构图。2、展示、交流3、观看更多的生物细胞图片
讲解常见的细胞作用4、总结:生物都是细胞组成的,不仅形态多种多样,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互相依靠,共同协作,完成了生命体的各种功能。
播放ppt第5张利用视频出示显微镜结构,学生边看视频边在实物上找,让学生掌握其结构及各部分功能。通过观察规范操作建立印象,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规范操作使用显微镜。安装电子显微镜让学生在观看教师示范操作下,加深使用方法的巩固。播放ppt第6张通过集体观看显微镜下的生物切片图,建立较完整的细胞概念,并观察图的结果学会如何画出细胞结构图。调试电子显微镜让学生调试电子显微镜汇报学习情况并展示部分生物细胞结构,加深使用方法的巩固;
(三)学
习应
用拓
展延
伸
5分钟
猜想: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1、根据我们的观察学习,请你推想一下: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2、阅读40页材料了解细胞的生长和分裂。3、显微镜的出现大大拓宽了人类视野,不仅解开了生物体结构的秘密,也揭开了一个奇妙的微生物世界。请同学们课后查找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播放ppt第7张看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生物体的不断分裂使生物体逐步长大的过程,加深了解生物体结构的秘密。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显微镜对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意义。
板书设计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一、认识显微镜构造:
镜座
反光镜
载物台
物镜
镜臂
准焦螺旋
镜筒
目镜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取镜和安放一对光一调节一观察与记录---取下镜头,镜臂恢复原位
教学反思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活动单
科目
科学
班级
五(2)
姓名
编号
【学习目标】:
1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
2知道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部分细胞切片,并能作简单记录。【难点】
【导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我知道(独学)
读课本36页资料,我知道了:1665年英国科学家
用他的
观察软木切片,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个一个的“
”.由此,人类发现了物体是由
构成。
二、新知探究---我能行(对学)
1、了解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是由
、
、
、
、
、
、
和
组成.
显微镜主要由
和
组成,其中装在镜筒上端接近眼睛得透镜组叫做
,装在镜筒下端,接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组叫做
.
1、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
三、新知应用---我最棒(群学)
1、观察生物切片:我观察的是
细胞切片
2、读课本40页下资料完成
我的记录:
是构成大多数生物
体的基本单位,一般需要
才能看到.
细胞是通过
使细胞数目增多,从而促使生物体
长大.
四、知识巩固---我会做
1、1665年,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_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软木片的结构是一个一个的“格子”。由此人类发现了植物体是_________由构成的。
2、________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一般用___________才能看到。
3、显微镜主要由两组透镜组成,一组是________,一组是_________。
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
___________
_____。
5、细胞不仅能在一定的范围内________,还能通过________使细胞数目增多。生物体从幼体到成年,之所以不断的长大,就是细胞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6、人体最大的细胞是___________,最小的细胞是___________;人体寿命最长的细胞是___________,寿命最短的细胞是___________。
自主评价:
同伴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说课稿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本着“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理念,力争体现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和探究过程能力的形成为明线,以基本的科学知识为暗线。
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
书设计。
1、
说教材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是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第三单元第一课中第一课时
的教学内容。喜爱观察和探索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是从“无法看
到植物体的细微结构”开始,用“探索”作为话题,不仅饱含情趣,而且赋予了课堂动
态的情境。在这样的氛围中,鼓励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产生疑问、解
决问题。在一个个探究活动中,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多层次观察和提问,获得对小动物的直接认识,丰富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
初步构建起对细小生命以及整个世界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部分细胞切片,并能作简单记录。
2.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3.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4.认真地学习显微镜的使用,细致地观察不同的细胞切片。
5.知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6.知道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2、
说学情
学生对这些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细微变化不会思考,
没有很深刻的印象。
只是认为这
是自然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显微镜
3、
说教法、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学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
四、说教学程序
1、以发问式导入新课。
导入环节我采用提出问题形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发
现中。我设计的:生物体怎样长大的呢?(板书: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2、交流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发现。
课前鼓励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激发学生使用高科技发现问题的兴趣。
课上
同学们交流,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3、提出问题。
由于显微镜的特殊构造,
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
学生们会提出许多关
于如何使用的问题:
想要了解该如何使用?不小心会怎么样?能观察到什么?这些问题
是学生兴趣引发思考的,
问题研究的任务驱动促使学生去探究。
而教师及时地记录整理,
并展示学生的部分问题,
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
更是引导学生多层次提问的积极尝试,
使学生体验提问的乐趣。
4、讨论、交流观察、使用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显微镜进行观察及如何使用。
为了突破难点,
我是这样设计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如何使用。
(略)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
根据本组研究需要,
做好分工,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相互协作,
在思考中实验,
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性,获得对显微镜的直接认识,丰富已
有的感性认识。
5、学生交流。
本环节在有效合作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体验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
观察的乐趣,从学生的交流情况来看,我们可以想象出,观察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与
兴致盎然。
六、畅谈收获、体会。
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处,
也是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的关键。
我是这样
小结的:这节课通过对显微镜的观察、使用,我们不仅认识了真正的微生物什么样,还
了解了它的生活习性;同时还掌握了观察生物体的方法。今后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去观察大自然,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通过总结观察蚂蚁的体会,进一步明确观察
动物的科学方法。
最后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与动物、环境和谐相处: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是:
把科学课程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
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
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这样我们就能有效地推动
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
4、
说板书设计
板书也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清晰、简明,突出了重点,
化解了难点,为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