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还我清新空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 还我清新空气(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05 07:0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大象出版社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还我清新空气》教学设计
一、
依标据本
简析教材
1.知识结构
科学课程主要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科学需要教师灵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让学生走出课堂,提倡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还我清新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象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搜集证据”实验活动主要教学通过实验收集调查“空气中的颗粒”和观察数据的记录。第二单元是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能力的第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将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调查,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人体呼吸、空气污染等相关知识,为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证据的能力。通过图、文等手段记录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2)了解空气污染及防治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大自然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科技、保护生态环境的志趣。?
3.教学重难点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意识到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群体的生存。
(2)难点:了解大气污染的部分原因,激发他们为保护环境而奔走疾呼的社会责任感。
二、
以学定教
阐述教学法
1.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科学课是一门比较受欢迎的课程。有极大的兴趣,也面临巨大的挑战。课堂上,学生们可以获得知识、经验。活动中,可以得到锻炼,提升多种能力。但是,四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相对较弱,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还不能够想得周全,遇到难题不能独立解决,需要寻求帮助。
2.教法、学法
科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调动学生探究热情基础之上。
(1)教法:情境教学法,激趣诱导法,直观演示法
(2)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发现法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
实验器材:香水、盒体、盒盖、放大镜、方格透明膜、秒表。
三、
以生为本,实施教学过程
(一)理论教学,初步了解空气中的污染物
1.创设情境,游戏激趣
引入活动“香水的扩散”?
教师手执打开瓶盖的香水瓶站在教室的一角,让学生闻到香水气味就举手站起来。引导学生观察香水扩散的规律,由此引出“组成香水的微粒能跑到空气里,其他一些物质也会跑到空气里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并初步感知了空气中的物质。】
2.观察与猜想“空气里有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广泛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人为的众多的空气污染源,结合书本上的插图进行启发。?
讨论: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污染到底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
在讨论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去实验、调查及进一步研究的欲望。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了激趣诱导法,激发学生去实验、调查及进一步研究的欲望。】
(二)开展实验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因为课堂时间限制,本环节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完成)
1.观看微课
我在微课中,利用改进教具的“自我介绍”,向学生们演示收集空气中颗粒物的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微课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此时用微课向学生们展示收集空气中颗粒物的过程,能让他们更快、更优质的了解、掌握到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2.自己动手,亲自实验
我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学生们用微课中学到的实验方法进行操作,老师给与现场指导。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我通过微课为学生们直观演示了收集空气中颗粒的方法,本环节对教具进行了创新。通常学生在收集空气中的颗粒物时都是用几个涂满果胶的塑料片(或直接把双面胶贴在硬纸板上),十分不便与取放,如果风大了还容易被吹走,此外在统计过程中容易毁坏收集样本,而且每个小组只有一个样本,不能满足概率统计的要求。改进后的教具遵循废物利用的原则,使用废旧的蛋糕盒等来制作;加上了盒体与盒盖的的组合结构,便于存放;用有平方厘米方格的透明膜来收集,并增加了秒表,方便记录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颗粒物;收集盒中设置了4个区域,每个小组可以得到4个样本,能满足概率统计的需要。】
3.做好空气中颗粒收集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工作
空气中颗粒的收集与记录不是课堂40分钟能做到的,我要求学生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去观察和记录一下实验的状况,了解分析一天中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完成“调查记录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了观察发现的学法,培养了学生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证据的能力以及通过图、文等手段记录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三)交流研究成果及拓展活动
1.交流研究成果
在学生进行充分调查积累的基础上,再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以研讨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阐述自己的观点。
讨论:空气污染物会到哪里去?怎样才能让我们呼吸到新鲜空气??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了合作交流的学法,让学生在探讨中了解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拓展活动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
共同商讨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还可以到附近做一个主题为“还我清新空气”的宣传活动,或给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3.科学自助餐:呼吸卫生与健康?
知道:(1)扫地应洒水;(2)不吸烟;(3)不随地吐痰和乱丢脏物;(4)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5)坚持锻炼,增强免疫力;(6)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用手帕捂住口鼻或戴口罩。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及图片展示等,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及防治的有关知识。】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清洁的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因此,每个人都有保护空气不受污染的责任,每个人都要关心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污染。为此,我们应该对我们这个地区的空气是否受到污染进行考察。然后请你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用书信的形式给这些工厂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大自然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科技、保护生态环境的志趣。】?
四、
板书设计
还我清新空气
控污染源
植树造林
绿色出行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力求简约、重点突出。】
五、
教学反思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能遵循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具进行适当创新。评价多元,升华理念,渗透教育,让学生在新知的探讨中了解空气的部分属性,了解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了解空气污染及防治的有关知识。
总之,本节课我始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和谐发展,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并能自己去发现和总结。我希望这节课能在实际课堂中得到改进和升华,达到最佳效果。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