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探究燃烧之谜(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3 探究燃烧之谜(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05 07:1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究燃烧之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燃烧的有关知识与灭火的原理,掌握火灾自救和逃生的方法。
2、引导学生尝试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设计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学会记录并做简单的分析。
3、学生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乐于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分析、讨论、总结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从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学准备
酒精灯、三脚架、铁片、镊子、蜡烛、火柴、实验报告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
1、说到火,同学们都不陌生,火的发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如果稍不谨慎,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利和灾难。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一组火灾对比图片。
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观看)
3、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景象,给我们带来的是深深地震撼,在这里,老师想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些火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留意,大火之后森林中什么被烧毁了,留下的还有什么?建筑中什么被烧毁了,留下还有什么?
为什么有这种结果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今天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探究一下燃烧的秘密。
板书课题:探究燃烧之谜
二、猜想与实验
刚才,同学们对起火的原因和燃烧需要的条件做了很多猜想,那么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今天我们不可能到大火现场去研究,但可以用身边的材料做模拟实验来揭开有关燃烧的秘密。我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做个实验。
小组讨论:
(1)纸片、木条、布条、石头、玻璃、铁条等不同的物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对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2)小组汇报。
像纸、木条、布条等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板书)
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可燃物呢?在这些可燃物中那些物体更容易燃烧呢?
我们得到一个结论,一个物体要能燃烧,这个物体首先必须是——可燃物。
2、可燃物又是怎样才能燃烧的呢?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的演示。
点燃蜡烛,请看它正在燃烧,现在老师用一个试管将它罩住,再看,蜡烛怎么了?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
如果没有氧气,燃烧还能进行吗?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又得到一个结论,物体能燃烧,在必须是可燃物的基础上,还需要另一个条件——氧气(板书)。
3、你们说火柴是可燃物,可是火柴放在这里为什么不会燃烧呢?(出示火柴)
我们想一想它的周围有没有氧气呢?我们都知道空气中有氧气,为什么这根火柴棒还不会燃烧呢?你有什么方法让它燃烧呢?(不许用酒精灯点燃,也不许擦燃)
引发思考:我们知道火柴是可燃物,也有氧气为什么还不燃烧?
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动手做一做。
学生随着老师一起完成实验。小组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一定的温度三个条件,少了一个也不能发生燃烧。
4、质疑: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生煤球火时,先用纸片、茅草将木材点燃,再将煤球慢慢点燃,结合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又得到一个结论,物体能燃烧,在必须是可燃物的基础上,不仅需要氧气,还需要一定温度的火种。(板书
一定温度)
5、通过以上几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物体燃烧必须有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的火种,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出示课件)
6、我们知道了物体燃烧需要三个必要条件,如果要破坏燃烧,我们该怎么办?现在假如一堆木材着火了,我们怎么才能灭火呢?(出示课件)
7、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虽然方法不同但结果都一样,都能使木材熄灭,也就是说我们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了。
三、拓展延伸
我们学会了灭火,假如我们以后遇到火灾该怎么自救和逃生呢?你们学会遇到火灾的自救方法了吗?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一个情景模拟。
小明家燃起了大火,怎么怎么想办法帮助他呢?
作为一名小学生,遇到火灾时。一定不能惊慌失措,一定要学会自救和逃生,保护自己,远离危险。
四、
总结
好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究了燃烧之谜,了解了燃烧的必要条件,还学会了怎么破坏燃烧,怎么在火灾中自救和逃生。其实自然界中有很多事物和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究,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希望同学们能运用我们所学习的科学知识探索更多的自然之谜。好了,这节课就到这儿。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