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
1.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实际观察、想象与推算,初步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理解并体会
1
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建立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
1
公顷
=
10000
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梳理所学面积单位,明确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形成面积单位体系。
?3.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2学情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采用。学生在学习这两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之前,已经在三年级下册有了面积及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的认识基础,在图形面积的认识方法和直观表象建立上已积累了丰富的基本活动经验。本单元内容是在进一步巩固面积认识的基础上,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场景为素材,帮助学生将土地面积单位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在知识内容的呈现过程中,通过“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唤醒学生面积单位学习的经验,有意识引导学生从以之前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学习中汲取有价值的经验,为新的面积单位学习服务,体现了教材编写的连续性与衔接性。在学习行为的设计上,除了引导学生用观察、想象等方式学习之外,提出了许多通过实践活动进行体验的要求,有意识引导学生积累起丰富的实践经验。如
“做一做”要求测量并围一围、看一看边长10米的正方形地的大小等。认识“平方千米”,由于不可能直接建立表象,教材通过语言描述、沟通与平方米、公顷之间的关系、推算及想象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千米的空间表象。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两个面积单位概念,感知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
1
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面积,也知道了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我们学过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从大到小说一说吗?(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一平方米有多大呢?数学上我们是怎么规定的?(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一平方米)
师:老师也带来了这样一个正方形,那是不是1平方米的面积就一定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吗?(不是)对,只要面积和这个正方形一样大,不管什么形状都可以。
师:那1平方分米呢?1平方厘米呢?教师依次板贴、重叠贴。
师:那他们之间的进率你知道吗?(100、100、10000)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生已学的面积及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知识,尤其是面积单位的定义,为本节课要学习的“公顷”和“平方千米”做好铺垫)
2.引入新课。
师:大家都说的很棒,你知道有比平方米更大的单位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个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板书)
师:分别用hm2和km2字母来表示(板书),一起读一遍。
师:他们是测量土地面积时的常用单位。
二、探究
(一)公顷
1.初步感知公顷
师:关于公顷,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预设:有多大?)
那就请看下面几条信息,相信你对它会有一些了解。(课件出示)
师:看了这些信息,公顷给了你怎么样的印象?(很大)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上观看四个不同的地方,初步感知公顷是个挺大的单位)
2.推算、想象,加深对公顷的认识。
(1)认识1公顷。
①1公顷到底有多大?
师:数学上规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板书、齐读)
师:见过100米的长度吗?(ppt出示操场,沿着直跑道跑100米,转弯……演示一周四边)
师:终于又跑回到了起点,1公顷在哪里?你看到了吗?
师:说的很好(ppt,涂色),这就是1公顷。大约有我们两个操场那么大,闭上眼睛想一想。
②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
师:这个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你会算吗?(100×100=10000平方米)(ppt出示)
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师:(指平方米)也就是像这样的正方形要贴几个?(10000个)怎么贴?(每行100个,贴100行)像我们平时上课的教室大概只能贴60个左右,1公顷大不大?(大)
沟通进率:
师:再来观察这3个正方形,如果把1平方米看成缩小版的1公顷,你觉得1平方米在哪里?为什么?
师:因此,公顷与平方米的关系跟平方米跟平方厘米的关系是一样的。他们的进率都是10000。
③及时反馈。
师: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大家对公顷掌握的怎么样?
4公顷=(??
)平方米???
60000平方米=(??
)公顷???
你是怎么想的?
师:大家都说的非常好。
④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a?
师:我们学校还有哪块场地也是1公顷,你能看出来吗?是不是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b
依托熟悉的场地,推算出1公顷的面积,加深1公顷的表象。
课件出示边长10米的花坛,面积是多少?想一想几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我们来铺一铺。(ppt演示)
师:估一估,我们整个学校大约有多少公顷?(3)
⑤反馈练习
师:大家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用公顷来解决几个问题。
a
学校报告厅面积大约是200平方米,(??
)这样的报告厅面积大约是1公顷。(50个)
b
学校足球场面积约2000平方米,(????
)个这样的足球场占地面积约1公顷,做操时,上面站了1500个学生,照这样计算,(????
)个学生能站满1公顷。
c
?一辆洒水车的宽度为10米,每分钟行驶200米。它一分钟能撒多少面积?照这样计算,洒完1公顷路面要几分钟。
⑥估一估
利用学校的3公顷,来猜锦屏街道的面积。(4400)
师:这是我们学校所在街道,锦屏街道的地图,已知学校的面积是3公顷,你觉得锦屏街道的面积会有多少?(4400公顷)
(设计意图:以运动场的大小为参照,在学校平面图中找大约1公顷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公顷的表象;还以学生上课的报告厅、洒水车等为材料,更深刻感悟1公顷或几公顷的空间观念。)
(二)平方千米
1.引出平方千米。
师:锦屏街道是奉化市里其中一个镇,你知道奉化市有多大吗?(12
6800公顷)
师:那如果让你测量宁波市的面积呢?浙江省的面积,甚至全国的面积呢?如果还用公顷这个面积单位来计量,你有什么想说?(太小了)
师:那用什么面积单位合适呢?(平方千米)大家说的太对了。平方千米是用来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的单位名称。
2.认识1平方千米
(1)1平方千米的概念。
师:根据已学面积单位的经验,你认为多大的面积是一平方千米。
(板书: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师:1千米有多长?老师在地图上截取了锦屏街道的其中一部分,我们看大屏幕。
(ppt演示,1千米的路程,再动态围成1平方千米)
师:在这围成的框内,有你熟悉的地方吗?想象一下他们的大小。
师:再来看屏幕,看到1平方千米在哪里了吗?(ppt涂色),刚才你说的地方和1平方千米相比感觉怎么样?(相差很多)1平方千米大不大?看着地图再想象一下。
(设计意图:以学生所在区域的简易地图为素材,在地图上圈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清楚周围熟悉的地方及1平方千米内熟悉的地方,通过想象使学生初步感悟1平方千米的大小。)
(2)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之间的关系及简单换算。
师:1平方千米有多少平方米,你会算吗?(1000×1000=100
0000平方米)
又有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就是100公顷)
(板书:1平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100公顷)
建立联系,(指着3个板贴)如果把1平方千米看成缩小版的1平方千米,你觉得1公顷在哪里?怎么才能用这个1公顷去铺满1平方千米。
(3)反馈练习
师:看样子,大家都掌握的不错了,老师来考考大家。
3平方千米=(?
)平方米?
5平方千米=(?
)公顷?
700公顷=(?
)平方千米
(4)动手操作。
师: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更进一步认识1平方千米,这是一张奉化市区地图一部分,刚才我们已经圈出了大概1平方千米的面积,现在老师又圈了一个地方,你觉得有1平方千米吗?现在呢?你觉得是1平方千米吗?为什么?(不一定要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只要面积一样就可以。)
师:你能动手也来圈一圈吗?看活动要求,齐读一遍。四人小组合作,圈出1个或2个1平方千米。
反馈:现在来看几个小组的作品。你觉得他们圈的大概是1平方千米吗?
师:各组合作的都很不错。
(4)动态感受1平方千米。
师:现在让大家来看一看我国故宫的航拍图,一起来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参照老师围的1平方千米小组合作围不同的1平方千米,进一步建立1平方千米的大致表象;还通过观看航拍故宫视频,使学生再一次感悟平方千米的大小。)
(5)及时反馈
师:看了故宫视频,下面我们来实际应用一下平方千米这个知识。
a
居敬小学的面积是3公顷,(???
)个这样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你是怎么想的?
b
天一广场占地面积4公顷,(????
)个天一广场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师:大家都换算的不错。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计算,熟悉单位之间的换算。)
(6)介绍几个地方的面积。
师:平方千米作为一个较大的面积计量单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几个地方的面积大小。(ppt出示,宁波、浙江、全国的面积)
(三)整理单位。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把所有常用的面积单位都学完了,今天学的两个,我们该排在哪里呢?(板书补充)
师:想什么办法记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找出所学单位之间进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使学生能更好地熟记进率。)
三、巩固内化,填写适当的面积单位。
师:最后,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题,下面的三幅图,请你从这些面积单位中选择合适的,来填一填。
四、课堂小结。
师:回答的非常好。那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