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05 11:54:0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
(?http:?/??/?www.21cnjy.com?)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诺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21·cn·jy·com
A.武王克商
B.平王东迁
C.诸侯争霸
D.王室衰微
【答案】D
【解析】公元前771年,西北的民族犬戎
(?http:?/??/?www.21cnjy.com?)攻破周的都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平王东迁后,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一些大的诸侯国,纷纷争做霸主。这就出现了题干描述的现象:“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说明周天子地位的下降,王室衰微。
点睛:重点考查学生阅读史
(?http:?/??/?www.21cnjy.com?)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对整段的史料不熟悉,但是可以通过注释得到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串联起整个史料。材料主要强调了周王朝中央权力衰弱,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地方诸侯割据壮大。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西周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周王室的衰落,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因而周天子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
(?http:?/??/?www.21cnjy.com?)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C.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分封制
(?http:?/??/?www.21cnjy.com?)的实施对华夏民族形成的影响,原族群受到了分封制的猛烈冲击,打破了原族群的隔绝状态,有利于各族群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故A项正确;B项的错误在于“彻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反映了分封制有利于各族群的交流,有利于原族群的发展,C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完成”,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1-c-n-j-y
3.读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无法获得的信息是
(?http:?/??/?www.21cnjy.com?/??)
A.儒家思想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主流
B.古代对男女有着不同的培养要求
C.依据儿童年龄规定学习主要内容
D.礼乐制度是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儒
(?http:?/??/?www.21cnjy.com?)家思想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主流,材料没有体现,故A选项符合题意;据材料“13-15岁男”“15岁女”称谓及其称谓由来可知,古代对男女有着不同的培养要求,并且依据儿童年龄规定学习主要内容,故B、C选项不符合题意;男孩在13-15岁之时,称为舞勺,需要学习乐,诵诗书,女子15岁时,需要行笄礼,体现了礼乐制度的渗透,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4.据《吕氏春秋》记载,昔者汤克
(?http:?/??/?www.21cnjy.com?)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剪其发,磨其手,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雨乃大至。这一记载的主旨是www-2-1-cnjy-com
A.商王权力受神权制约
B.殷商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C.商汤灭夏乃以暴制暴
D.君王顺应民心方能功成名就
【答案】D
【解析】商汤灭夏后,正值天大旱,商
(?http:?/??/?www.21cnjy.com?)汤“以身祷于桑林,剪其发,磨其手,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雨乃大至”。这一记载说明君王只有顺应民心方能功成名就,故D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王权受神权制约,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经济活动和以暴制暴,故BC错误。21
cnjy
com
5.《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
(?http:?/??/?www.21cnjy.com?)市行政管理的影响》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来源:21cnj
y.co
m】
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
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
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
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在这样的制度
(?http:?/??/?www.21cnjy.com?)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可知,郡县制制度下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民众是被管理者而非参与者,故A符合题意;据材料没有涉及“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B、C、D错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
(?http:?/??/?www.21cnjy.com?)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栏目中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
B.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
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
D.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认为中国从秦汉至清朝灭
(?http:?/??/?www.21cnjy.com?)亡,始终没有摆脱王朝更迭的简单循环的怪圈,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建立其上的君主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巨大阻碍作用,故D项正确;封建割据的根源是小农经济,故A项排除;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仅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在思想与选官制度方面的体现,而并不是根源,故C项排除;B项是地理因素,不是根本原因和决定性因素,排除。
7.秦朝的“三公九卿”中
(?http:?/??/?www.21cnjy.com?),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21·世纪
教育网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C.家国同治,皇权至上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答案】C
【解析】奉常、郎中令、少
(?http:?/??/?www.21cnjy.com?)府、宗正等官职为皇室专设,为皇帝私家服务,体现出家国同治、皇权至上的本质,故答案为C项;“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与题干中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为皇帝私家服务的信息不符,排除A项;题干材料与选才无关,排除B项;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为皇帝私家服务,体现家国同治,与官员众多、政务繁杂无关,排除D项。
8.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
(?http:?/??/?www.21cnjy.com?)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答案】A
【解析】我国奴隶社会盛行的是分封制下的
(?http:?/??/?www.21cnjy.com?)贵族政治,秦朝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集团政治,故A符合题意;B项是从经济的角度说的,故B不符合题意;西周时期并未实行分权政治,故C不符合题意;军功政治虽然在秦汉以后比重降低,但是并非是材料中说的这一转向的最主要的意义,故D不符合题意。
9.钱穆认为中央集权制度能维持此大一统之
(?http:?/??/?www.21cnjy.com?)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日,
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称赞它是“中国历史上无上成绩”。以下关于中央集权制度表述正确的有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因为当时中国周边复杂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B.中央集权制度被公认为开启了世界文明特别是政治文明的先河
C.不能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政治和文化保障
D.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也保障了中华文明的延续
【答案】D
【解析】中央集权制度在统一前提下,有利
(?http:?/??/?www.21cnjy.com?)于民族融合和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也保障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故D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制度由当时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决定,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并非秦始皇所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中华文明领先世界的先河,故B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封建专制国家的建立巩固,维护国家的统一完整,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政治和文化保障,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
(?http:?/??/?www.21cnjy.com?)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
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
【答案】B
【解析】材料“以为周制微弱,终
(?http:?/??/?www.21cnjy.com?)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认为郡县制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诸侯割据现象的出现,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宗法血缘关系,A选项排除。封建割据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C选项排除。商鞅变法时期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选项排除。
11.宋代创“特奏名”制,凡省试或
(?http:?/??/?www.21cnjy.com?)殿试落第者,积累到一定的举数和年龄可特许参加殿试,分等第赐出身或官衔。“自是士之潦倒不第者,皆觊觎一官,老死不止……英雄豪杰皆汩没消靡其中而不自觉,故乱不起于中国。”据此,推行“特奏名”制的目的是
A.扩大统治基础
B.体现科考公平
C.提高官员素质
D.维护统治秩序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英雄豪杰
(?http:?/??/?www.21cnjy.com?)皆汩没消靡其中而不自觉,故乱不起于中国”可以看出,这一做法可以笼络读书人,消弭反抗意识,维护宋朝的统治秩序,故答案为D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科举制本身相对公平,但材料中的做法削弱了科举制的公平,排除B项;这一做法不能起到提高官员素质的作用,排除C项。
12.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中载:武帝元光元年,初行孝廉之举,不是举孝与廉各一人.而是各郡国各举一人或孝或廉或兼有孝廉二德者。据此可知
A.汉代的选官制度逐渐完备
B.孝、廉是不同的选官依据
C.儒学独尊局面的完全形成
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不是举孝与廉各一人.而是各
(?http:?/??/?www.21cnjy.com?)郡国各举一人或孝或廉或兼有孝廉二德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推行察举制时期,要求各郡国推举或孝或廉或兼备孝廉的一人,说明当时孝和廉不是同一科目,对孝和廉区分的,即孝、廉是不同的选官依据,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武帝元光元年,初行孝廉之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元光元年时期刚开始实行孝廉之举,无法得出汉代选官制度逐渐完备的结论,故A选项错误;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推动儒家建立独尊的局面,但不能表述为“完全形成”,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是郡县制的全面推行,故D选项错误;
13.《史记·武安侯列传》记载:“田蚧于武
(?http:?/??/?www.21cnjy.com?)帝时为丞相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昕。”对此有学者认为:当时相权过大威胁君权。也有学者认为:皇帝不但不想削弱宰相权力,反倒亟力放手宰相行使权力。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认识角度的差异影响史论
B.史料太过单一无法得出结论
C.历史认识都是为现实服务的
D.因受时代影响不能形成结论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学者一是从君权与相权的
(?http:?/??/?www.21cnjy.com?)矛盾出发,学者二是从发挥丞相的作用出发,二者通过不同的认识角度进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故A项正确;论从史出,根据史料可以得出相应结论,排除B项;C项和D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4.有宋一代,神童辈出。诸如
(?http:?/??/?www.21cnjy.com?)丘浚十岁、孔文仲七岁、蒋堂六岁、黄庭坚七岁等,会赋诗、能作文的记载比比皆是。从宋太宗时起,朝廷专门设立童子科,有多位童子被赐予同进士或学究出身,其中最小的只有三岁。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A.皇权日趋随意独断
B.乡学教育成效显著
C.官僚体制充满活力
D.科举考试流于形式
【答案】B
【解析】材料“有宋一代,神童辈出”“从宋太宗
(?http:?/??/?www.21cnjy.com?)时起,朝廷专门设立童子科”说明了宋朝比较重视科举制度,乡学教育发展较好,故B项正确,D项错误;A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15.汉代太常的职责是掌管
(?http:?/??/?www.21cnjy.com?)祭祀祖先鬼神,引导天子祭祀。太常的“常”同“尝”,乃依四时奉献时物让祖先鬼神时时尝新之意。太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兼管文化教育,皇陵所在县的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据此可知,汉代的太常
A.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成为了当时级别最高的官职
C.强化了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D.延续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汉代太常的
(?http:?/??/?www.21cnjy.com?)职责是掌管祭祀祖先鬼神”“太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兼管文化教育,皇陵所在县的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可知,太常不仅掌管祭祀,也要监管文化教育以及行政,结合所学,家国一体是以伦理秩序为政治本体所构建而成的家国同构的政治管理结构,故汉代太常延续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D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中央内部的关系,与地方无关,排除A;太常为汉朝九卿之首,而九卿之上还有三公,故“级别最高的官职”这一说法错误,排除B;太常负责引导天子祭祀祖先,这并不能体现出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征,毕竟普通人每到清明也都会各自祭拜自己的祖先,排除C。
16.史载,唐太宗亲自翻阅当朝国史,
(?http:?/??/?www.21cnjy.com?)认为玄武门诛李建成、李元吉事件语多微隐,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房玄龄等史官把君王历来不阅的《起居注》修改为《今上实录》等,呈上太宗。此事主要反映了
A.君主参与的修史可信度更高
B.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C.避讳君主始终是修史的原则
D.朝廷注重提高史官地位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中国封建王朝君主专制不
(?http:?/??/?www.21cnjy.com?)断增强,故选B;君主参与的修史可信度更高说法错误,排除A;避讳君主始终是修史的原则说法错误,排除C;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7.《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
(?http:?/??/?www.21cnjy.com?)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门阀士族的政治作用显著提高
C.豪强势力推动了国家政权发展
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给出的词“家世州郡
(?http:?/??/?www.21cnjy.com?)”、“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都包含“家世”,说明在东汉世家大族兴起,对整个国家产生了一定的敢于和影响,这在西汉还是不多见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与材料无关;B选项曲解了“家世”的含义,误认为“家世”是门阀士族;D选项说法错误,与材料的含义不符。21教育网
18.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司
(?http:?/??/?www.21cnjy.com?)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谱籍成为选官的根据。唐太宗修《氏族志》则是“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以崇重当朝冠冕。材料表明唐代
A.彻底打破了延续多年的门阀观念
B.不再按照官职高低划分等级标准
C.削弱士族力量,有利于加强皇权
D.有利于实现社会阶层的广泛流动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谱籍成为选官
(?http:?/??/?www.21cnjy.com?)的根据”、“止取今日官爵高下做等级”信息可知,唐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削弱了士族势力,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中“彻底”一词过于绝对,不符合材料;B选项不符合材料,排除;D选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排除。故选C。
19.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
(?http:?/??/?www.21cnjy.com?)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朱元璋
A.废丞相制度
B.设立内阁
C.实行票拟制
D.设立军机处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人君不能躬览庶政
(?http:?/??/?www.21cnjy.com?),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可以看出,朱元璋认为皇帝应当亲理朝政,丞相权力太大不利于统治,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故答案为A项;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排除B项;明宣宗时期实行票拟制,排除C项;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排除D项。
20.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出现了一
(?http:?/??/?www.21cnjy.com?)种新的方式,称为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了决策机密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强化了专制皇权
D.适应了军务需要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寄信上谕……不再经由
(?http:?/??/?www.21cnjy.com?)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可知,皇帝的上谕直接让受命令的人办理,不让其他人知道,说明其根本目的是加强皇帝对绝对权力的控制,故选C。材料中“寄信上谕”使决策更加快捷、保密,但是这些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排除AB;军机处此时已经不在是单纯的军务机构,故D项错误。
21.在史学界,关于军机处成立的年
(?http:?/??/?www.21cnjy.com?)份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其成立于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的学者均有其人,而且每种观点都有比较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托。这应该说明了
A.军机处历经逐步演化才得成立
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经历了波折
C.历史研究史料丰富难有统一结论
D.军机处设置过程具有机密性特点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这几个时
(?http:?/??/?www.21cnjy.com?)间均有严谨的史料作为依托,说明这几个时间分别是军机处发展的重要阶段,故推知军机处发展是一个过程,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只是体现了军机处的发展但是并未体现其中的波折,故B选项错误;C选项表述太过绝对,材料只是出示了一个特殊的事例,并不具备总结性语句的条件,故错误;D选项,材料并未详细描述军机处的特征,故错误。
22.明代中期以后皇帝多不
(?http:?/??/?www.21cnjy.com?)见大臣,不去内阁。据记载,万历皇帝
24
年不上朝,从宪宗到熹宗前后竟有
160
余年没有召见大臣。皇帝与阁臣间的联系只能依靠太监,使得太监得以上下其手,从中弄权。这反映出明代政治
A.宦官专权加速政治腐败
B.高度集权导致大权旁落
C.皇帝腐朽削弱中央集权
D.内阁失去中枢机构地位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
(?http:?/??/?www.21cnjy.com?)期以后宦官专权的根源是明代废丞相、设内阁后皇权空前强化,皇帝与阁臣间的联系只能依靠太监。因此宦官专权反映出明代高度集权导致大权旁落,故B正确;宦官专权加速政治腐败是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不是强调中央集权,故C错误;内阁依然是中枢机构,故D错误。
23.奏折为清代特有文书制度,亦称
(?http:?/??/?www.21cnjy.com?)“密折”,由皇帝授意亲信撰写,格式不拘,内容不分公私,在呈送上避开内阁直达御前。皇帝在御览奏折后都要亲自朱批,并就一些重大事件直接同臣子商讨。该制度
A.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调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
C.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
D.形成了与军机处相制衡的态势
【答案】A
【解析】密折制度不需要经过层层上报,
(?http:?/??/?www.21cnjy.com?)直达皇帝,并且亲自朱批,有利于及时处理国家大事,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A;B不准确,也可能恶化矛盾,也可能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该制度是与军机处是互补,不是制衡的关系,D错误。21cnjy.com
24.清朝初年,经过康、雍、乾三代
(?http:?/??/?www.21cnjy.com?)的努力,最终通过设立军机处而消除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的掣肘,达到了机构精简、迅捷高效、机密严谨、运转和谐的境界。如图是军机处的运作流程,由此可见军机处最初的只能充其量不过是2·1·c·n·j·y
(?http:?/??/?www.21cnjy.com?/??)
A.执行皇帝决策的行政机构
B.皇帝独揽军政大权的工具
C.皇帝旨意的草拟传达机器
D.皇帝意志的领受传递班底
【答案】B
【解析】军机处职能是处理军务,参与处理
(?http:?/??/?www.21cnjy.com?)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跪奏笔录,所以军机处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强化皇权,时皇帝独揽军政大权的工具,故选B;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不是行政机构,A错误;CD两项是B想皇帝独揽大权的工具的具体表现,排除。【出处:21教育名师】
二、材料分析题(共3大题,满分52分)
25.(15分)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
(?http:?/??/?www.21cnjy.com?)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21
cnjy
com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
(?http:?/??/?www.21cnjy.com?)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代行省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7分)
【答案】(1)不同:唐朝设置节度使,重外轻内;宋朝厉行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后果:唐朝藩镇割据;宋朝积贫积弱。【版权所有:21教育】
(2)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
(?http:?/??/?www.21cnjy.com?)方的历史教训;民族征服。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解析】(1)不同:由材料“在边
(?http:?/??/?www.21cnjy.com?)地设十节度使”“失于外重”可知,唐朝采用的措施是设置节度使,重外轻内;由材料“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可知,宋朝采用的措施是厉行中央集权,强干弱枝。
后果:由材料“终于酿成藩镇割据”
(?http:?/??/?www.21cnjy.com?)可知,唐朝的后果是造成了藩镇割据;由材料“外患最多”“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易于虚弱瓦解”可知,宋朝的后果是造成了积贫积弱。
(2)原因:由材料“大部
(?http:?/??/?www.21cnjy.com?)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可知,其原因是元朝疆域辽阔;由材料“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可知,其原因是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由材料“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可知,其原因是民族征服。
影响:结合所学可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局面、省制开端等方面展开分析。
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皇权一直凌
(?http:?/??/?www.21cnjy.com?)驾于法权之上,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臣民不得违背和更改。中国古代曾经创制了许多对皇权限制的措施,但收效甚微。唐朝初年,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创造性地提出了“天下之法”的概念,把以皇权为代表的行政权纳入法权的约束之下,在司法行政官员中树立了法律至上的观念,初步确立了司法官员独立审判的传统;明确规定司法行政官员在任职前须通过吏部主持的法律考试,使其在任职后能迅速胜任司法审判的事务。唐朝政府在诉讼程序上作了许多制度的设计,如实行三审立案审核制。唐代国家监察官员和上级司法长官还通过录囚的方式监督、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审判。
——摘编自郑显文《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下的唐代司法》
材料二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
(?http:?/??/?www.21cnjy.com?)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
(?http:?/??/?www.21cnjy.com?)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政府借助司法监察加强中央集权的策略和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宋、元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影响。(13分)
【答案】(1)策略:提出“天下之法”的理
(?http:?/??/?www.21cnjy.com?)念,在法律框架下赋予皇帝行使最高决策权的合法性:在权力机构中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为行使最高行政权提供法律依据;开始确立司法官员独立审判:重视司法行政官员专业素养提升;改变诉讼程序。确立国家监察司法制度。
意义:有利于形成法律至上的观念,
(?http:?/??/?www.21cnjy.com?)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皇帝无节制地行使权力:相对独立地行使司法审判权:有利于古代司法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巩固统治,缓和社会矛盾:推动了唐初政治稳定和繁荣。
(2)不同:唐朝设置节度使,重外轻内:宋朝厉行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元朝推行行省制,上下一体。
影响:造成唐朝藩镇割据局面;宋朝积贫积弱,无力抵抗外部隐患:元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
【解析】(1)策略:依据材料一中“以唐
(?http:?/??/?www.21cnjy.com?)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创造性地提出了‘天下之法’的概念”、“在司法行政官员中树立了法律至上的观念,初步确立了司法官员独立审判的传统;”、“明确规定司法行政官员在任职前须通过吏部主持的法律考试,使其在任职后能迅速胜任司法审判的事务。”、“唐朝政府在诉讼程序上作了许多制度的设计,如实行三审立案审核制。唐代国家监察官员和上级司法长官还通过录囚的方式监督、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审判。”等信息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唐政府借助司法监察加强中央集权的策略。
意义:结合所学从有利于形成法律至上的观念
(?http:?/??/?www.21cnjy.com?)、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皇帝、相对独立地行使司法审判权、有利于古代司法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巩固统治,缓和社会矛盾、推动唐初政治稳定和繁荣等方面说明其意义。
(2)不同:依据材料二中“盛
(?http:?/??/?www.21cnjy.com?)唐年间……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及材料三中“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等信息结合所学可比较得出唐、宋、元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
影响:依据材料二中“安史
(?http:?/??/?www.21cnjy.com?)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及材料三中“……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等信息结合所学可得出各自产生的影响。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人在设计政治制度时,面临的难题是什么?换言之,他们煞费苦心、处心积虑地进行制度上的改造,要解决什么样的政治难题?
我觉得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膛?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根据材料中的某一政治难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www.21-cn-jy.com
【答案】示例一见解:我认为如何防范地方势
(?http:?/??/?www.21cnjy.com?)力做大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设计首要解决的难题论述:要防止地方势力做大,就要剥夺或分散地方权力,集权于中央。汉武帝采取“推恩令”等方式以削弱地方诸侯王国的力量,解决了汉初以来日益严重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北宋初期,为没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分别从行政上、军事上、财政上将地方的各项权力收归中央,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基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统治者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问题
示例二见解:我认为抑制外朝官僚集团做大是古代君主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论述:君主要加强自身的权力,就必须杜绝
(?http:?/??/?www.21cnjy.com?)官僚集团势力的膨胀。汉武帝时期建立的“内朝”制度,开启了任用身边的侍从亲信参与处理军国大事的决策的先河,这就剥夺了外朝官僚集团的决策权,加强了皇权的独断性。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处理繁重的政务而设置的内阁,同样是直接听命于君主的内侍机构,外朝六部只有行政事务的执行权而无决策权,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以古代中国政
(?http:?/??/?www.21cnjy.com?)治制度的构建作为命题角度,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需调用所学知识论证观点。论证部分可采用例证法(围绕主题举2—3个例子),也可采用评价法,论述部分就为什么(原因)怎么样(影响)进行分析。如根据材料“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论题:如何防止地方势力做大来加强中央集权。论述则可以结合秦朝的郡县制,汉代的推恩令、宋朝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加强对地方上统治等进行分析,从而基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统治者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
(?http:?/??/?www.21cnjy.com?)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诺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武王克商
B.平王东迁
C.诸侯争霸
D.王室衰微
2.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
(?http:?/??/?www.21cnjy.com?)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C.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3.读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无法获得的信息是
(?http:?/??/?www.21cnjy.com?/??)
A.儒家思想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主流
B.古代对男女有着不同的培养要求
C.依据儿童年龄规定学习主要内容
D.礼乐制度是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
4.据《吕氏春秋》记载,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
(?http:?/??/?www.21cnjy.com?),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剪其发,磨其手,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雨乃大至。这一记载的主旨是21教育网
A.商王权力受神权制约
B.殷商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C.商汤灭夏乃以暴制暴
D.君王顺应民心方能功成名就
5.《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
(?http:?/??/?www.21cnjy.com?)市行政管理的影响》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21cnjy.com
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
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
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
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
6.《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
(?http:?/??/?www.21cnjy.com?)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栏目中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
B.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
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
D.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
7.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
(?http:?/??/?www.21cnjy.com?)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出处:21教育名师】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C.家国同治,皇权至上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8.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
(?http:?/??/?www.21cnjy.com?)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9.钱穆认为中央集权制度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
(?http:?/??/?www.21cnjy.com?)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日,
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称赞它是“中国历史上无上成绩”。以下关于中央集权制度表述正确的有www-2-1-cnjy-com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因为当时中国周边复杂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B.中央集权制度被公认为开启了世界文明特别是政治文明的先河
C.不能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政治和文化保障
D.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也保障了中华文明的延续
10.据《汉书》载:“自周
(?http:?/??/?www.21cnjy.com?)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
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
11.宋代创“特奏名”制
(?http:?/??/?www.21cnjy.com?),凡省试或殿试落第者,积累到一定的举数和年龄可特许参加殿试,分等第赐出身或官衔。“自是士之潦倒不第者,皆觊觎一官,老死不止……英雄豪杰皆汩没消靡其中而不自觉,故乱不起于中国。”据此,推行“特奏名”制的目的是【版权所有:21教育】
A.扩大统治基础
B.体现科考公平
C.提高官员素质
D.维护统治秩序
12.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中载:武帝元光元年,初行孝廉之举,不是举孝与廉各一人.而是各郡国各举一人或孝或廉或兼有孝廉二德者。据此可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汉代的选官制度逐渐完备
B.孝、廉是不同的选官依据
C.儒学独尊局面的完全形成
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13.《史记·武安侯列传》记载:“田蚧
(?http:?/??/?www.21cnjy.com?)于武帝时为丞相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昕。”对此有学者认为:当时相权过大威胁君权。也有学者认为:皇帝不但不想削弱宰相权力,反倒亟力放手宰相行使权力。对此解读正确的是21
cnjy
com
A.认识角度的差异影响史论
B.史料太过单一无法得出结论
C.历史认识都是为现实服务的
D.因受时代影响不能形成结论
14.有宋一代,神童辈出。诸如丘浚十岁
(?http:?/??/?www.21cnjy.com?)、孔文仲七岁、蒋堂六岁、黄庭坚七岁等,会赋诗、能作文的记载比比皆是。从宋太宗时起,朝廷专门设立童子科,有多位童子被赐予同进士或学究出身,其中最小的只有三岁。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A.皇权日趋随意独断
B.乡学教育成效显著
C.官僚体制充满活力
D.科举考试流于形式
15.汉代太常的职责是掌管祭祀祖先
(?http:?/??/?www.21cnjy.com?)鬼神,引导天子祭祀。太常的“常”同“尝”,乃依四时奉献时物让祖先鬼神时时尝新之意。太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兼管文化教育,皇陵所在县的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据此可知,汉代的太常www.21-cn-jy.com
A.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成为了当时级别最高的官职
C.强化了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D.延续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
16.史载,唐太宗亲自翻阅当朝国史,认为
(?http:?/??/?www.21cnjy.com?)玄武门诛李建成、李元吉事件语多微隐,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房玄龄等史官把君王历来不阅的《起居注》修改为《今上实录》等,呈上太宗。此事主要反映了
A.君主参与的修史可信度更高
B.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C.避讳君主始终是修史的原则
D.朝廷注重提高史官地位
17.《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
(?http:?/??/?www.21cnjy.com?)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门阀士族的政治作用显著提高
C.豪强势力推动了国家政权发展
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18.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司选举,必稽
(?http:?/??/?www.21cnjy.com?)谱籍,而考其真伪”,谱籍成为选官的根据。唐太宗修《氏族志》则是“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以崇重当朝冠冕。材料表明唐代21
cnjy
com
A.彻底打破了延续多年的门阀观念
B.不再按照官职高低划分等级标准
C.削弱士族力量,有利于加强皇权
D.有利于实现社会阶层的广泛流动
19.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
(?http:?/??/?www.21cnjy.com?)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朱元璋
A.废丞相制度
B.设立内阁
C.实行票拟制
D.设立军机处
20.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出现了一种新
(?http:?/??/?www.21cnjy.com?)的方式,称为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了决策机密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强化了专制皇权
D.适应了军务需要
21.在史学界,关于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不同
(?http:?/??/?www.21cnjy.com?)的观点。认为其成立于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的学者均有其人,而且每种观点都有比较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托。这应该说明了
A.军机处历经逐步演化才得成立
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经历了波折
C.历史研究史料丰富难有统一结论
D.军机处设置过程具有机密性特点
22.明代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
(?http:?/??/?www.21cnjy.com?)大臣,不去内阁。据记载,万历皇帝
24
年不上朝,从宪宗到熹宗前后竟有
160
余年没有召见大臣。皇帝与阁臣间的联系只能依靠太监,使得太监得以上下其手,从中弄权。这反映出明代政治
A.宦官专权加速政治腐败
B.高度集权导致大权旁落
C.皇帝腐朽削弱中央集权
D.内阁失去中枢机构地位
23.奏折为清代特有文书制度,亦称“密
(?http:?/??/?www.21cnjy.com?)折”,由皇帝授意亲信撰写,格式不拘,内容不分公私,在呈送上避开内阁直达御前。皇帝在御览奏折后都要亲自朱批,并就一些重大事件直接同臣子商讨。该制度
A.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调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
C.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
D.形成了与军机处相制衡的态势
24.清朝初年,经过康、雍、乾三代的努
(?http:?/??/?www.21cnjy.com?)力,最终通过设立军机处而消除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的掣肘,达到了机构精简、迅捷高效、机密严谨、运转和谐的境界。如图是军机处的运作流程,由此可见军机处最初的只能充其量不过是21·cn·jy·com
(?http:?/??/?www.21cnjy.com?/??)
A.执行皇帝决策的行政机构
B.皇帝独揽军政大权的工具
C.皇帝旨意的草拟传达机器
D.皇帝意志的领受传递班底
二、材料分析题(共3大题,满分52分)
25.(15分)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
(?http:?/??/?www.21cnjy.com?)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21·世纪
教育网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
(?http:?/??/?www.21cnjy.com?)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2-1-c-n-j-y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8分)【来源:21cnj
y.co
m】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代行省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7分)
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皇权一直凌驾于法
(?http:?/??/?www.21cnjy.com?)权之上,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臣民不得违背和更改。中国古代曾经创制了许多对皇权限制的措施,但收效甚微。唐朝初年,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创造性地提出了“天下之法”的概念,把以皇权为代表的行政权纳入法权的约束之下,在司法行政官员中树立了法律至上的观念,初步确立了司法官员独立审判的传统;明确规定司法行政官员在任职前须通过吏部主持的法律考试,使其在任职后能迅速胜任司法审判的事务。唐朝政府在诉讼程序上作了许多制度的设计,如实行三审立案审核制。唐代国家监察官员和上级司法长官还通过录囚的方式监督、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审判。
——摘编自郑显文《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下的唐代司法》
材料二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
(?http:?/??/?www.21cnjy.com?)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
(?http:?/??/?www.21cnjy.com?)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政府借助司法监察加强中央集权的策略和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宋、元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影响。(13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人在设计政治制度时,面临的难题是什么?换言之,他们煞费苦心、处心积虑地进行制度上的改造,要解决什么样的政治难题?2·1·c·n·j·y
我觉得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膛?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根据材料中的某一政治难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