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考点突破】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思维导图+知识梳理+过关练+提升练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考点突破】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思维导图+知识梳理+过关练+提升练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05 13:38:2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思维导图】
(?http:?/??/?www.21cnjy.com?/??)
【知识梳理】
1、雅尔塔体制:二战结束
(?http:?/??/?www.21cnjy.com?)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所谓的雅尔塔体系。
(1)主要内容
(2)评价
积极:有利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http:?/??/?www.21cnjy.com?)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将苏联与美苏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纳入国际关系体系)共处与合作以共同维护战后战后和平的精神,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进步性。21教育网
消极:建立在美苏战时实力均势的基础上
(?http:?/??/?www.21cnjy.com?),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安排战后世界两分天下,使雅尔塔体制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21·cn·jy·com
实质: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雅尔塔体制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http:?/??/?www.21cnjy.com?)的结束,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战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球对峙局面;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www.21-cn-jy.com
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全球战略矛盾对立。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挑起了针对弈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出处:21教育名师】
2、冷战的形成
(1)“冷战”的概念
(2)“冷战”序幕——1946.3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冷战”的全面开始——1947.3杜鲁门主义提出
政治上对抗:1947.9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上对抗:马歇尔计划1947.6:根本目的:稳定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版权所有:21教育】
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1949.9
军事上对峙: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北约)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华约)——标志
(?http:?/??/?www.21cnjy.com?)着战后欧洲正式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随着美国遏制政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展开,到1955年,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美苏争霸(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美苏争霸日益成为“冷战”的主旋律)
美苏争霸的原因:
?
美苏实力对比的变化;
?
苏联外交战略的变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主要原因)
决定事件发生发展的是内因,苏联外交战略的变化是主要的(同时也是主观原因),而双方实力对比变化是客观因素,可能性。21
cnjy
com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
争霸态势: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争霸的优势的美国。
表现:缓和:外交上“和解”——戴维营会议
紧张:军事上的对抗——第二次柏林危机(“柏林墙”的修筑)
古巴导弹危机(战略优势在美国)
美苏争霸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争霸态势:苏攻美守,优势在苏联方面。
?
美国:尼克松主义(缓和政策)——材料
?
苏联:积极进攻战略(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
缓和:
(1)1972年尼克松访苏(缓和高潮)
(2)1975年,欧安会召开,签署《赫尔辛基宣言》
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苏争霸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争霸态势:美攻苏守,优势在美国方面。
对抗:1980年“卡特主义”提出: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
1981年里根新遏制政策: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星球大战计划,逼苏联搞军备竞赛,以此拖垮经济实力相对落后的苏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缓和:标志:1987年《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签署(标志美苏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有限缓和时期,即所谓“第二次缓和”)2-1-c-n-j-y
(5)、冷战结束——苏联解体
1991.12.8,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体”。(初步解体)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签署《
(?http:?/??/?www.21cnjy.com?)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作为国际法一个主体停止存在。苏联完全解体。【来源:21cnj
y.co
m】
东欧剧变原因
内因:
历史原因: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经济政治原因:改革成效不大——经济政治危机
外因
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
西方因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
(?http:?/??/?www.21cnjy.com?)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其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使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以美国为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
苏联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原因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
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基础过关练】
1.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
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重建
B.
冷战时各国无武装冲突
C.
美苏两国在利益上避免冲突
D.
新的世界大战得以避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的特点及积极影响,
(?http:?/??/?www.21cnjy.com?)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但两大集团势均力敌,谁都不敢发动世界大战,这种均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所以可以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由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正确;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D。
2.某学者认为,就时间轴而言,20世纪可分
(?http:?/??/?www.21cnjy.com?)为三个时期: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1945);二、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1989);三、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后的时代。这种历史时期的划分注重了
A.
大国对历史的影响
B.
时间的不断更替
C.
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D.
国际关系的变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主要考查20世
(?http:?/??/?www.21cnjy.com?)纪国际关系变革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年至1945年)是围绕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时期;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年至1989年)是指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相互对峙时期;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是指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据以上分析可知,这种时期的划分,注重了国际关系的演变和变革,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材料中的划分主旨。故选D。21
cnjy
com
3.漫画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某一历史事件,丘吉尔背后是希特勒的影子。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
英国改变了对德国绥靖政策
B.
该事件标志冷战的正式开始
C.
漫画对该事件持否定的态度
D.
创作目的是反对法西斯主义2·1·c·n·j·y
【答案】C
【解析】A.选项与题干中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
(?http:?/??/?www.21cnjy.com?)战后的历史事件不符,故A项错误;B.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故B项错误;C.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丘吉尔背后是希特勒的影子,实际上反映出作者认为丘吉尔思想的背后是法西斯主义思想,这反映了作者对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否定,故C项正确;D.根据题干可知,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所以漫画创作的目的不是反对法西斯主义,故D项错误。
4.1955年,丘吉尔指出,新式
(?http:?/??/?www.21cnjy.com?)武器威胁着象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也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并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这里,他主要强调的是
A.
世界局势将会更加动荡不安
B.
核威胁有可能会抑制世界大战
C.
小国必须抱团应对大国威胁
D.
意识形态分歧将加剧美苏冷战
【答案】B
【解析】A.题中主旨并不是强调世
(?http:?/??/?www.21cnjy.com?)界局势更加动荡不安,故A错误;B.从题中“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可以看出题中主要说的是核恐怖下的和平,核威胁有可能会抑制世界大战,故B正确;C.“必须”的说法绝对化,且从题中信息无法看出,故C错误;D.题中主旨并不是在强调美苏冷战的加剧问题,故D错误。
5.阅读下表,下表中的变化反映了(  )
内容
时间
文件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维约国
(?http:?/??/?www.21cnjy.com?)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约国全体之攻击;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1949年
《北大西洋条约》
北约的主要任务是捍卫共同的价值观,
(?http:?/??/?www.21cnjy.com?)不仅运用军事手段,还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方法来构筑欧洲安全大厦。北约继续东扩,北约将有权对防区外的危机和冲突采取干涉行动
1999年
《联盟战略概念》
A.
区域性经济集团从封
(?http:?/??/?www.21cnjy.com?)闭走向开放
B.
北约由防御性组织变成进攻性组织
C.
美欧间形成相互借重和制约关系
D.
美国主导了冷战之后的世界新秩序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北
(?http:?/??/?www.21cnjy.com?)约是两极格局对峙时期,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构建的军事机构,从材料可以看出它主要是为了防御苏联的威胁,保障资本主义阵营的安全,但是到了1999年就明显具有全球侵略的特点,具备进攻性组织的特征。
6.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
(?http:?/??/?www.21cnjy.com?)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  )
A.
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
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C.
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
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重视与苏联对抗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这体现了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7.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上有一批公开
(?http:?/??/?www.21cnjy.com?)与美国为敌的国家,如朝鲜、利比亚、古巴、伊朗(79年以后)等,美国除了对这些国家实行一定的经济制裁外,没有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如石油禁运、军事打击等)。这是由于(
)
A.
社会主义阵营的联合反制
B.
美国军事、经济力量有所不足
C.
第三世界团结一致抗击美国
D.
美国的行为受到巨大牵制
【答案】D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
(?http:?/??/?www.21cnjy.com?)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正常化,不可能社会主义阵营的联合反制美国,故不选A;B.美国是当时世界上军事、经济力量最强大的国家,故不选B;C.依据史实可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出现第三世界团结一致抗击美国的局面,故不选C;D.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主题,美国没有采取更加严厉的诸如军事打击等措施,是受到世界形势的巨大牵制,故D正确。
8.1969年,尼克松总统上任伊始
(?http:?/??/?www.21cnjy.com?)即指示基辛格“试探重新与中国人接触的可能性”。7月,美国宣布对中美之间人员往来和贸易交流放宽限制。1970年1月,经美方首先提出,中美大使级会谈在华沙恢复举行。上述史实印证了(
)
A.
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B.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已经破产
C.
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
D.
中国重返联合国威望空前提高
【答案】A
【解析】A.题干表明,尼克
(?http:?/??/?www.21cnjy.com?)松试图修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关系,这是出于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考虑而调整外交政策。当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第三世界力量崛起,世界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故A正确;BC.这两项说法错误。故排除BC;D.该项题干未体现,时间上也不符合。故排除D。
9.《剑桥美国史》:“在冷战的背景下
(?http:?/??/?www.21cnjy.com?),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  )
A.
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B.
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
C.
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
D.
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1991年苏联的解
(?http:?/??/?www.21cnjy.com?)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B不合史实,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10.美国学者亭廷顿指出,冷
(?http:?/??/?www.21cnjy.com?)战结束后,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西方文化”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政治轴心”。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
A.
冷战结束使世界政治经
(?http:?/??/?www.21cnjy.com?)济冲突消失
B.
文明间的矛盾是引发国家冲突的根源
C.
国家冲突是文明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D.
享廷顿意在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辩护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享廷顿认
(?http:?/??/?www.21cnjy.com?)为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冲突的根源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意在说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和基督教文明受到挑战,西方国家应当以美国为首维护它们的文明和价值观,实际上是享廷顿在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辩护,故D正确;AC太过绝对,排除;引发国家冲突的根源是国家利益的冲突,故B错误。
21·世纪
教育网
【能力提升练】
11.(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6月5日,马歇
(?http:?/??/?www.21cnjy.com?)尔发表演说,宣布美国应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政党的经济状态,“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最后,他呼吁欧洲国家采取主动,共同制定一项欧洲经济复兴计划,美国则愿用其过剩物资给予友好的协助。演说发表后,“马歇尔计划”立刻就在美国和世界各国的报纸和广播中变成了通用的名词。7月12日,英、法、奥、比、意、葡等16国在巴黎召开经济会议,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后改为欧洲经济合作组织。www-2-1-cnjy-com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战后美国史:1945—2000》
材料二
1949年1月
(?http:?/??/?www.21cnjy.com?),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经济会议,讨论苏联、东欧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问题,并正式签署和发表了公报,力图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抗衡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7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歇尔计划发表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抵制马歇尔计划的举措,并分析该举措产生的影响。
【答案】(1)背景:二战后西欧国家
(?http:?/??/?www.21cnjy.com?)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推行全球扩张战略;苏联成为唯一能和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苏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差异,矛盾日益尖锐。目的: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
(2)举措: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影响:有利于东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了东欧国家的联合;加重了东欧国家对苏联经济的依赖;削弱了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苏联对东欧的经济干预和政治控制得到加强,增强了苏联对抗美国的实力;使东欧和西欧对峙加剧,造成欧洲的分裂。
【解析】(1)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发
(?http:?/??/?www.21cnjy.com?)表的背景及目的,要求具备分析理解、概括与知识运用的能力。关于背景,依据材料反映的马歇尔计划可联系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作答;关于目的,依据“帮助世界恢复政党的经济状态”、“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分析理解,直接目的在于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实质在于遏制共产主义。
(2)本题考查苏联抵制马歇尔计划的举措和影响,要求具备分析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关于举措,依据“力图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抗衡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可知苏联从经济上为与美国抗衡,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关于影响,依据材料并联系所学一分为二辩证分析作答,从“苏联、东欧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可以看出这种经济上的合作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东欧联合,以恢复和发展经济;但从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的目的和实质来看,容易加重东欧国家对苏联经济的依赖,从而削弱自身的独立性,主观目的是为了增强了苏联对抗美国的实力,结果东欧和西欧对峙加剧,造成欧洲的分裂。
12.(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年下半年,盟国开
(?http:?/??/?www.21cnjy.com?)始创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美国强调要建立一个以美、苏、英、中等几个大国组成的国际安全机构为核心的单一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大国要在战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起到国际警察的作用。丘吉尔称应建立一个世界性的组织,下设几个区域性委员会:一个是太平洋地区,一个是美洲,还有一个是欧洲。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主张建立一个包括美、英、苏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欧洲委员会处理欧洲大陆的安全问题……1943年10月30日,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四国“承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1945年,在雅尔塔会议上最终达成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实质性问题。此后,国际安全形势出现了重大转机,但仍面临诸多的挑战。
21cnjy.com
——摘编自卞秀瑜《二战战时美苏英三大国对战后世界和平的构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盟国准备创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在运行中面临的挑战。
【答案】(1)原因:国际联
(?http:?/??/?www.21cnjy.com?)盟的维和功能十分有限;维护战后世界和平,推动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世界大国企图借此划分势力范围,谋取世界霸权。
(2)挑战:大国分歧较大,矛盾重重;民族解放运动冲击殖民体系;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加剧;部分地区民族矛盾、领土纠纷、宗教矛盾交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1)本题考查盟国准备创建战后国际和
(?http:?/??/?www.21cnjy.com?)平组织的原因,要求具备分析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四国‘承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盟国准备创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原因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推动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世界大国企图借此划分势力范围,谋取世界霸权;国际联盟的维和功能十分有限。
(2)本题考查战后国际和平组织在运行中面临的挑战,要求具备分析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美国强调要建立一个以美、苏、英、中等几个大国组成的国际安全机构为核心的单一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大国要在战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起到国际警察的作用”、“丘吉尔称应建立一个世界性的组织,下设几个区域性委员会:一个是太平洋地区,一个是美洲,还有一个是欧洲”、“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主张建立一个包括美、英、苏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欧洲委员会处理欧洲大陆的安全问题”概括可知,大国分歧较大,矛盾重重;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民族解放运动冲击殖民体系;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加剧;部分地区民族矛盾、领土纠纷、宗教矛盾交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思维导图】
(?http:?/??/?www.21cnjy.com?/??)
【知识梳理】
1、雅尔塔体制:二战结束后,世
(?http:?/??/?www.21cnjy.com?)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所谓的雅尔塔体系。
(1)主要内容
(2)评价
积极:有利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体现
(?http:?/??/?www.21cnjy.com?)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将苏联与美苏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纳入国际关系体系)共处与合作以共同维护战后战后和平的精神,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进步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消极:建立在美苏战时实力均势的
(?http:?/??/?www.21cnjy.com?)基础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安排战后世界两分天下,使雅尔塔体制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实质: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雅尔塔体制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
(?http:?/??/?www.21cnjy.com?)局的结束,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战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球对峙局面;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21·世纪
教育网
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全球战略矛盾对立。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挑起了针对弈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21
cnjy
com
2、冷战的形成
(1)“冷战”的概念
(2)“冷战”序幕——1946.3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冷战”的全面开始——1947.3杜鲁门主义提出
政治上对抗:1947.9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上对抗:马歇尔计划1947.6:根本目的:稳定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2-1-c-n-j-y
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1949.9
军事上对峙: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北约)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华约)—
(?http:?/??/?www.21cnjy.com?)—标志着战后欧洲正式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随着美国遏制政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展开,到1955年,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来源:21cnj
y.co
m】
(4)美苏争霸(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美苏争霸日益成为“冷战”的主旋律)
美苏争霸的原因:
?
美苏实力对比的变化;
?
苏联外交战略的变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主要原因)
决定事件发生发展的是内因,苏联外交战略的变化是主要的(同时也是主观原因),而双方实力对比变化是客观因素,可能性。【出处:21教育名师】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
争霸态势: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争霸的优势的美国。
表现:缓和:外交上“和解”——戴维营会议
紧张:军事上的对抗——第二次柏林危机(“柏林墙”的修筑)
古巴导弹危机(战略优势在美国)
美苏争霸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争霸态势:苏攻美守,优势在苏联方面。
?
美国:尼克松主义(缓和政策)——材料
?
苏联:积极进攻战略(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
缓和:
(1)1972年尼克松访苏(缓和高潮)
(2)1975年,欧安会召开,签署《赫尔辛基宣言》
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苏争霸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争霸态势:美攻苏守,优势在美国方面。
对抗:1980年“卡特主义”提出: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
1981年里根新遏制政策: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星球大战计划,逼苏联搞军备竞赛,以此拖垮经济实力相对落后的苏联。【版权所有:21教育】
缓和:标志:1987年《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签署(标志美苏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有限缓和时期,即所谓“第二次缓和”)www-2-1-cnjy-com
(5)、冷战结束——苏联解体
1991.12.8,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体”。(初步解体)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
(?http:?/??/?www.21cnjy.com?)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作为国际法一个主体停止存在。苏联完全解体。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东欧剧变原因
内因:
历史原因: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经济政治原因:改革成效不大——经济政治危机
外因
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
西方因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
(?http:?/??/?www.21cnjy.com?)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其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使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以美国为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21
cnjy
com
苏联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原因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
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www.21-cn-jy.com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基础过关练】
1.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
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重建
B.
冷战时各国无武装冲突
C.
美苏两国在利益上避免冲突
D.
新的世界大战得以避免
2.某学者认为,就时间轴而言,20世纪可
(?http:?/??/?www.21cnjy.com?)分为三个时期: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1945);二、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1989);三、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后的时代。这种历史时期的划分注重了
A.
大国对历史的影响
B.
时间的不断更替
C.
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D.
国际关系的变革
3.漫画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某一历史事件,丘吉尔背后是希特勒的影子。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
英国改变了对德国绥靖政策
B.
该事件标志冷战的正式开始
C.
漫画对该事件持否定的态度
D.
创作目的是反对法西斯主义
4.1955年,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
(?http:?/??/?www.21cnjy.com?)威胁着象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也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并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这里,他主要强调的是
A.
世界局势将会更加动荡不安
B.
核威胁有可能会抑制世界大战
C.
小国必须抱团应对大国威胁
D.
意识形态分歧将加剧美苏冷战
5.阅读下表,下表中的变化反映了(  )
内容
时间
文件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
(?http:?/??/?www.21cnjy.com?)或数个维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约国全体之攻击;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1949年
《北大西洋条约》
北约的主要任务是捍卫共同的价值观,不仅
(?http:?/??/?www.21cnjy.com?)运用军事手段,还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方法来构筑欧洲安全大厦。北约继续东扩,北约将有权对防区外的危机和冲突采取干涉行动
1999年
《联盟战略概念》
A.
区域性经济集团从封闭
(?http:?/??/?www.21cnjy.com?)走向开放
B.
北约由防御性组织变成进攻性组织
C.
美欧间形成相互借重和制约关系
D.
美国主导了冷战之后的世界新秩序
6.1961年,肯尼迪当选
(?http:?/??/?www.21cnjy.com?)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  )
A.
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
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C.
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
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21教育网
7.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上有一
(?http:?/??/?www.21cnjy.com?)批公开与美国为敌的国家,如朝鲜、利比亚、古巴、伊朗(79年以后)等,美国除了对这些国家实行一定的经济制裁外,没有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如石油禁运、军事打击等)。这是由于(
)21cnjy.com
A.
社会主义阵营的联合反制
B.
美国军事、经济力量有所不足
C.
第三世界团结一致抗击美国
D.
美国的行为受到巨大牵制21·cn·jy·com
8.1969年,尼克松总统上任伊始即
(?http:?/??/?www.21cnjy.com?)指示基辛格“试探重新与中国人接触的可能性”。7月,美国宣布对中美之间人员往来和贸易交流放宽限制。1970年1月,经美方首先提出,中美大使级会谈在华沙恢复举行。上述史实印证了(
)
A.
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B.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已经破产
C.
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
D.
中国重返联合国威望空前提高
9.《剑桥美国史》:“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
(?http:?/??/?www.21cnjy.com?)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  )
A.
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B.
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
C.
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
D.
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
10.美国学者亭廷顿指出,冷战结束后
(?http:?/??/?www.21cnjy.com?),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西方文化”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政治轴心”。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
A.
冷战结束使世界政治经济冲突消失
(?http:?/??/?www.21cnjy.com?)
B.
文明间的矛盾是引发国家冲突的根源
C.
国家冲突是文明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D.
享廷顿意在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辩护
【能力提升练】
11.(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发表演
(?http:?/??/?www.21cnjy.com?)说,宣布美国应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政党的经济状态,“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最后,他呼吁欧洲国家采取主动,共同制定一项欧洲经济复兴计划,美国则愿用其过剩物资给予友好的协助。演说发表后,“马歇尔计划”立刻就在美国和世界各国的报纸和广播中变成了通用的名词。7月12日,英、法、奥、比、意、葡等16国在巴黎召开经济会议,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后改为欧洲经济合作组织。2·1·c·n·j·y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战后美国史:1945—2000》
材料二
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罗
(?http:?/??/?www.21cnjy.com?)马尼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经济会议,讨论苏联、东欧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问题,并正式签署和发表了公报,力图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抗衡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7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歇尔计划发表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抵制马歇尔计划的举措,并分析该举措产生的影响。
12.(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年下半年,盟国
(?http:?/??/?www.21cnjy.com?)开始创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美国强调要建立一个以美、苏、英、中等几个大国组成的国际安全机构为核心的单一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大国要在战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起到国际警察的作用。丘吉尔称应建立一个世界性的组织,下设几个区域性委员会:一个是太平洋地区,一个是美洲,还有一个是欧洲。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主张建立一个包括美、英、苏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欧洲委员会处理欧洲大陆的安全问题……1943年10月30日,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四国“承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1945年,在雅尔塔会议上最终达成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实质性问题。此后,国际安全形势出现了重大转机,但仍面临诸多的挑战。
——摘编自卞秀瑜《二战战时美苏英三大国对战后世界和平的构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盟国准备创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在运行中面临的挑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