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件】【统编版】(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件】【统编版】(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05 11:5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明朝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政治、经济、外交以及科技文化的发展,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在我看来,自称日月双悬的'明',乃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和最沉闷的朝代。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大明印象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
明朝的灭亡
课程标准: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明代帝王世系
不理政事,尽情享乐
好神仙
爷爷:明神宗朱翊钧(万历)
“深度肥宅爱好者”
——20年不上朝
爸爸:明光宗朱常洛(泰昌)
“红丸案的一月天子”
——即位一月嗑药而亡
哥哥:明熹宗朱由校(天启)
“深度高达手办热爱者”
——名气仅次于鲁班的工匠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
(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政治腐败:表现①皇帝昏庸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为祸最烈。”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宦官)…数传之后,势成积重,始于王振,成于魏忠贤。
——《明史》
刘瑾
魏忠贤
王振
力邀英宗幸其宅第,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被瓦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杀死。
以进献飞禽走兽来博取明武宗欢心,以数次升迁。逐利腐败,任人唯亲。”
极受熹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时人“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政治腐败:表现②宦官专权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
万历二十二年,顾宪成被革职后,与同好高攀龙、钱一本等人在无锡东门外东林书院借讲学为名,讽议朝政,品评人物,时人称他们为“东林党”,号称“清流”。天启年间的党争进入到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时期。早期的东林党人具有一定的正义感,但是他们实质上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攻击异己。明末党争加速明朝腐败,进一步削弱明朝的统治力量。
顾宪成等人组成的“东林党”
政治腐败:表现③大臣结党营私
宣党
昆党
楚党
浙党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
促使
加速
社会动荡
(皇帝昏庸;宦官专权;结党营私)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明清史料》甲编
政治腐败:表现④土地兼并加剧
社会动荡:表现①流民问题严重
明代《流民图》
社会动荡:表现②农民起义不断
(1)王二:1627年,陕北起义,揭开序幕
(2)高迎祥:首称闯王
(3)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1644年在成都称帝
(4)李自成:继任闯王,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起义爆发的原因
①政治腐败,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根本原因)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②陕北连年干旱,饥民遍野,政府催征如故(直接原因)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页到86页的内容,梳理起义的过程
2.起义的过程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河南
“均田免赋“
西安
大顺
北京
1644
崇祯帝
276
明朝官府
李自成起义军
广大人民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
均田免赋
发放钱粮
(民心丧尽)
(赢得民心)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均田免赋”:平均土地,减免沉重赋税
朕自登基十七载,上邀天罪,致虏陷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颜见先皇于地下,将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首······勿坏陵寝,勿伤我百姓一人。
——崇祯《血衣遗诏》
大厦已经倾倒,农民军是最后的胜利者吗?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提出口号”均田免赋“:
平均土地,减免沉重赋税
严明军纪,不妄杀一人,
不侵占民房,严禁抢掠
追赃助饷,官绅人人自危
李自成一心关注登基大典
农民军很快腐化堕落


迅速发展
急速消逝
农民阶级有其自身局限之处,尽管明朝政府是被李自成直接推翻,但导致明朝灭亡绝不是农民起义单一之力……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女真已经渐渐兴起…
明朝
“腹背受敌”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后金的兴起
清太祖——努尔哈赤
1559年—1626年
(1)时间:
(2)建立者:
(3)国号:
1616年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大金(史称后金)
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
八旗制度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共存在296年,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2.清的建立
爱新觉罗·皇太极
1592年----1643年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称为四贝勒。皇太极12岁丧母,20岁带兵打仗,35岁登极,在位17年,52岁去世,是清朝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3.清军入关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吴三桂(1612年-1678年)
鼎湖当日弃人间,
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伟业《圆圆曲》
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战败离京,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从李自成攻克北京城到他最后逃离北京,一共历经了40天的时间,史称:
“北京四十天”
“两个务必”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重提“赶考精神”:
就是要坚守始终如一的初心
就是要遵守严明过硬的纪规
就是要不畏艰难,矢志奋斗
1.明朝中后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

A.宦官专权严重
B.政治日益腐败
C.皇帝疏于政事
D.大臣结党营私
2.关于图中人物说法错误的是(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建立大西政权
C.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
D.是农民起义的领袖
B
B
3.“他很幸运,因为他有两个不错,或者说很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这是《帝国政界往事》中的(

A.努尔哈赤
B.忽必烈
C.成吉思汗
D.康熙
4.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引清兵入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导致李自成起义军失败。这里说的“明军将领”是(

A.张献忠
B.袁崇焕
C.吴三桂
D.皇太极
A
C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
政治:日益腐败,法纪松弛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
社会动荡不安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爆发原因:①根本②直接
起义经过:
努尔哈赤建后金
皇太极改族名满洲,改国号为清
提出均田免税口号
建立大顺政权
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清军入关,李自成起义军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