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考点】选修4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思维导图+知识梳理+过关练+提升练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考点】选修4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思维导图+知识梳理+过关练+提升练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05 14:37:26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思维导图】
(?http:?/??/?www.21cnjy.com?/??)
【知识梳理】
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统一六国
(1)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
(?http:?/??/?www.21cnjy.com?)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1·cn·jy·com
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创立皇帝制,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中央官僚体系——三公九卿制。
(3)在全国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促进文化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4.(加试)秦始皇的功过
(1)功: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1cnjy.com
(2)过:秦始皇暴政致亡。
①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②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征收大量赋税。③制定严酷的刑法,实施暴政导致秦速亡。www.21-cn-jy.com
【拓展】如何理解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要求?
1.战国时期,出现了封建制度逐步代替奴隶制
(?http:?/??/?www.21cnjy.com?)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步取代分封制,政治经济统一取代诸侯战乱纷争的历史特征。正是这种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为秦始皇提供了施展雄才大略的历史舞台和历史依据。www-2-1-cnjy-com
2.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总结春秋战国以来的
(?http:?/??/?www.21cnjy.com?)进步成果,进一步除旧布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确立了一整套先进的制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为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2-1-c-n-j-y
3.秦王嬴政审时度势,锐意
(?http:?/??/?www.21cnjy.com?)进取,善于用人,统一方略得当,策略灵活多变,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抓住有利时机,完成中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21教育网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历史:统一全国,吸取隋亡教训。
(2)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效率,强化君权。
(3)用人: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4)经济: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5)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6)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1)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2)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
(3)民族团结,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4)对外政策开明开放,与亚洲、非洲地区的友好往来加强。
3.“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唐太宗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唐朝政治清明,社
(?http:?/??/?www.21cnjy.com?)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1
cnjy
com
【拓展】怎样评价贞观之治?既要注意到积极意义,也要注意到其阶级实质。
1.积极意义:贞观年间,唐太宗采取
(?http:?/??/?www.21cnjy.com?)的各项积极措施,不仅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其各种制度、用人政策、重视发展生产的方针和民族政策等一直影响贯穿到武则天统治时期和唐玄宗统治时期,为唐朝持续发展,出现“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来源:21cnj
y.co
m】
2.阶级实质:“贞观之治”调整统治
(?http:?/??/?www.21cnjy.com?)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出处:21教育名师】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
(1)平定三藩:扫除了西南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国家的统一趋势。
(2)平定噶尔丹叛乱:
三次亲征,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取得平叛的胜利,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国家的广大疆域。【版权所有:21教育】
2.统一台湾和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理
(1)统一台湾:令施琅攻占澎湖,迫使郑氏政权降清。设台湾府,巩固东南海防,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清朝特封四大活佛,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21
cnjy
com
3.抗击沙俄侵略
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1
(?http:?/??/?www.21cnjy.com?)689年,中俄双方平等协商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中国主权。
4.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缔结、巩固了空前统一多民族国家,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消极: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先进潮流,为后来近代中国落后埋下隐患。
(3)总评:
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基础过关练】
1.“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
(?http:?/??/?www.21cnjy.com?)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汉武帝),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国学大师章太炎这段话认为秦始皇
A.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B.以严刑酷法进行政治统治
C.对中国的贡献高于汉武帝
D.以法律治理国家赏罚有信
2.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
(?http:?/??/?www.21cnjy.com?)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的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A.废除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开创统一格局
D.建立皇帝制度
3.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巡游东地,登琅琊
(?http:?/??/?www.21cnjy.com?)台时留有刻石。上面刻有:“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字样,这段石刻可以用来研究秦朝的
①领土疆域
②文字书法
③政治制度
④经济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唐太宗告诫巡视州县的官员:“就田陇
(?http:?/??/?www.21cnjy.com?)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还规定:“诸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超过一定的数量,“坐赃论”。这说明唐太宗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
C.保证农时,减轻负担
D.不兴土木,休养生息
5.贞观时,起居注中描写的唐太宗完
(?http:?/??/?www.21cnjy.com?)全是一代明君的形象,而对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则轻描淡写、模糊不清。同时,魏征负责编写的《隋书》中详细记载了隋炀帝的暴政以及隋末的动乱。据此可以推断……
A.官修史书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
B.唐朝君臣全面否定了隋朝的制度
C.唐太宗有意塑造理想的君主形象
D.谏官制度无法有效制约君主专制
6.为酬劳谋臣武将以及优待皇室诸王,贞观
(?http:?/??/?www.21cnjy.com?)十一年太宗定下制度:勋臣、诸王为世封刺史。当时,刺史是一州之长,唐初全国仅有州(府)158个。侍御史马周上书反对,他举史实为例陈述该制度的危害,太宗最终采纳马周之言,停止了世袭。这则史事2·1·c·n·j·y
A.折射出唐初政治的民主性
B.蕴含了唐太宗施仁政的方略
C.凸显了三省六部制的优越性
D.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施政风格
7.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游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以上材料说明
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③当时台湾主要出产糖类和粮食;
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康熙帝曾发布“容教令”,认为西洋
(?http:?/??/?www.21cnjy.com?)传教士“仰慕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其传教活动“不必禁止”。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材料反映了
A.专制统治阻碍西学东渐
B.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
C.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
D.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
9.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碑在陕西富平
(?http:?/??/?www.21cnjy.com?)县被发现。碑文载:“集厥大成,序书删诗,定礼制乐,上召往绪,下示来型,道不终悔,秩然大经,孔子之道,千圣所同。……康熙二十五年七月初四日。”康熙帝制此碑旨在
A.说明“六经”是儒家宝贵遗产
B.宣扬孔子追求礼乐文明的一生
C.打击分裂势力,完成国家统一
D.推崇儒家文化,缓和民族矛盾
10.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
(?http:?/??/?www.21cnjy.com?)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
B.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
C.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
D.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能力提升练】
1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秦人
(?http:?/??/?www.21cnjy.com?)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垦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秦人虽然居于周人的故里,但西周的礼乐制度在秦人那里却保留较少,因此,秦人的“尊尊”、“亲亲”观念相对而言是比较淡漠的。他们对具有不同特质的外来文化中的有用因素易于吸收和融合,并整合于秦文化之中。……如果说,战国时代的邹鲁文化是对西周礼乐制度文明的继承,那么此时此刻的秦地文化则是对西周技艺文明的发展,他们是从不同的领域和方面,共同继承和发展了西周文化,为秦统一六国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摘编自田文棠、杜乃俭《秦文化的历史构成与现代诠释》
材料二
秦文化产生于秦人、秦族、秦国,秦
(?http:?/??/?www.21cnjy.com?)始皇虽然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新政权,这个政权的统治阶级仍然是秦人,它不可能改变来源于它们、至今仍然影响着它们的文化。……秦人由一个西陲大夫加入到诸侯的行列,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战国群雄割据中又连连挫败其它六国,称雄中国。秦国的胜利,与其说是战争的胜利,不如说是政治的胜利,是秦文化政策的胜利。正是这种实践的成功,助长了秦人的功利主义,导致了功利主义的膨胀,驱使秦始皇继续执行秦国政策,以秦国政策为本,兼并其他文化。
——摘编自胡鸣焕《秦亡新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文化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文化的历史影响。
1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全
(?http:?/??/?www.21cnjy.com?)国划为十道,置军府634个,其中关中地区占261个,占全部军府的41%,形成了“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格局。还将骠骑府、车骑府改为折冲府,以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分任正、副统将。所有军府均隶属于12卫府及东宫六率。折冲府分为三等,担任宿卫、镇戍和征战的任务。至此,府兵制趋于定型和成熟。《新唐书·兵志》称:“府兵之道,居无事则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军府和地方长官无隶属关系,但州刺史也负有一定的军事责任。如征发府兵时,朝廷向州刺史、折冲都尉同时下符契,会同勘契后才能发兵。又如对练兵也有检查督促职责,加上州刺史品位较一般折冲都尉为高,故习惯上有上下级关系。21·世纪
教育网
——摘编自《中国古代兵制·唐朝兵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思维导图】
(?http:?/??/?www.21cnjy.com?/??)
【知识梳理】
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统一六国
(1)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
(?http:?/??/?www.21cnjy.com?)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1cnjy.com
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创立皇帝制,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中央官僚体系——三公九卿制。
(3)在全国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促进文化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4.(加试)秦始皇的功过
(1)功: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1·c·n·j·y
(2)过:秦始皇暴政致亡。
①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②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征收大量赋税。③制定严酷的刑法,实施暴政导致秦速亡。21
cnjy
com
【拓展】如何理解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要求?
1.战国时期,出现了封建制度逐步代替奴隶制
(?http:?/??/?www.21cnjy.com?)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步取代分封制,政治经济统一取代诸侯战乱纷争的历史特征。正是这种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为秦始皇提供了施展雄才大略的历史舞台和历史依据。【出处:21教育名师】
2.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总结春秋战国以
(?http:?/??/?www.21cnjy.com?)来的进步成果,进一步除旧布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确立了一整套先进的制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为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21
cnjy
com
3.秦王嬴政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善
(?http:?/??/?www.21cnjy.com?)于用人,统一方略得当,策略灵活多变,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抓住有利时机,完成中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历史:统一全国,吸取隋亡教训。
(2)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效率,强化君权。
(3)用人: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4)经济: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5)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6)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1)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2)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
(3)民族团结,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4)对外政策开明开放,与亚洲、非洲地区的友好往来加强。
3.“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唐太宗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唐朝政治清
(?http:?/??/?www.21cnjy.com?)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www.21-cn-jy.com
【拓展】怎样评价贞观之治?既要注意到积极意义,也要注意到其阶级实质。
1.积极意义:贞观年间,唐太宗采取的各
(?http:?/??/?www.21cnjy.com?)项积极措施,不仅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其各种制度、用人政策、重视发展生产的方针和民族政策等一直影响贯穿到武则天统治时期和唐玄宗统治时期,为唐朝持续发展,出现“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www-2-1-cnjy-com
2.阶级实质:“贞观之治”调整统治
(?http:?/??/?www.21cnjy.com?)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2-1-c-n-j-y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
(1)平定三藩:扫除了西南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国家的统一趋势。
(2)平定噶尔丹叛乱:
三次亲征,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取得平叛的胜利,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国家的广大疆域。
2.统一台湾和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理
(1)统一台湾:令施琅攻占澎湖,迫使郑氏政权降清。设台湾府,巩固东南海防,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2)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清朝特封四大活佛,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3.抗击沙俄侵略
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运用军事外交双重
(?http:?/??/?www.21cnjy.com?)手段。1689年,中俄双方平等协商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中国主权。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缔结、巩固了空前统一多民族国家,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消极: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先进潮流,为后来近代中国落后埋下隐患。
(3)总评:
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基础过关练】
1.“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
(?http:?/??/?www.21cnjy.com?)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汉武帝),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国学大师章太炎这段话认为秦始皇
A.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B.以严刑酷法进行政治统治
C.对中国的贡献高于汉武帝
D.以法律治理国家赏罚有信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夫有功
(?http:?/??/?www.21cnjy.com?)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可以看出秦始皇以法律治理国家赏罚有信,故D项正确。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依据材料“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可知,B项错误,材料没有对秦始皇和汉武帝进行比较,排除C。
2.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
(?http:?/??/?www.21cnjy.com?)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的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A.废除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开创统一格局
D.建立皇帝制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统一多
(?http:?/??/?www.21cnjy.com?)民族国家的形成。根据“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可知汤因比主要赞颂了嬴政在统一国家上的贡献,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和建立皇帝制度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的政治制度变革,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A、B、D项。故选C。
3.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巡游东地,登
(?http:?/??/?www.21cnjy.com?)琅琊台时留有刻石。上面刻有:“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字样,这段石刻可以用来研究秦朝的
①领土疆域
②文字书法
③政治制度
④经济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由“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http:?/??/?www.21cnjy.com?)东有东海,北过大夏”可研究秦朝疆域,①正确;根据该石刻上的文字,可研究秦朝的文字书法的状况,②正确;“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可用于研究秦朝的政治制度,③正确;因此A项正确。该石刻没有体现秦朝的经济方面,④错误,因此,B、C、D项均错误。
4.唐太宗告诫巡视州县的官员:“就
(?http:?/??/?www.21cnjy.com?)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还规定:“诸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超过一定的数量,“坐赃论”。这说明唐太宗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
C.保证农时,减轻负担
D.不兴土木,休养生息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不得令有送
(?http:?/??/?www.21cnjy.com?)迎,多废农时”“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中可以分析出,唐太宗注意保证农时,减轻负担,比较重视农业生产,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均田制,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休养生息政策,故D项排除。
5.贞观时,起居注中描写的唐太
(?http:?/??/?www.21cnjy.com?)宗完全是一代明君的形象,而对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则轻描淡写、模糊不清。同时,魏征负责编写的《隋书》中详细记载了隋炀帝的暴政以及隋末的动乱。据此可以推断……
A.官修史书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
B.唐朝君臣全面否定了隋朝的制度
C.唐太宗有意塑造理想的君主形象
D.谏官制度无法有效制约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唐太宗详细记录隋炀帝的劣迹反衬自己的
(?http:?/??/?www.21cnjy.com?)英明,同时对玄武门之变模糊描写,企图遮盖自己逼父轼兄的行为,想将自己塑造成明君形象。故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官修史书能较为详细真实的反映历史。故A项错误。B项,“全面否定”的说法过于绝对,唐代继承了隋朝许多制度。故B项错误。D项,材料并未涉及谏官制度。故D项错误21·cn·jy·com
6.为酬劳谋臣武将以及优待皇室诸王,
(?http:?/??/?www.21cnjy.com?)贞观十一年太宗定下制度:勋臣、诸王为世封刺史。当时,刺史是一州之长,唐初全国仅有州(府)158个。侍御史马周上书反对,他举史实为例陈述该制度的危害,太宗最终采纳马周之言,停止了世袭。这则史事
A.折射出唐初政治的民主性
B.蕴含了唐太宗施仁政的方略
C.凸显了三省六部制的优越性
D.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施政风格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太宗
(?http:?/??/?www.21cnjy.com?)最终采纳马周之言,停止了世袭”来看,说明唐太宗能够听取大臣的正确意见,因此这则史事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施政风格。故答案为D项。唐初政治不存在“民主性”,排除A项;材料中唐太宗采取建议与“施仁政”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排除C项。
7.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游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以上材料说明
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③当时台湾主要出产糖类和粮食;
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清代台
(?http:?/??/?www.21cnjy.com?)湾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统一后,在台湾加强了管理,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大陆的移民,也为台湾的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材料“糖谷之利甲天下”可以看出台湾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产食糖和粮食等,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的重要保障,故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A。【版权所有:21教育】
8.康熙帝曾发布“容教令”,认为西洋
(?http:?/??/?www.21cnjy.com?)传教士“仰慕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其传教活动“不必禁止”。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材料反映了
A.专制统治阻碍西学东渐
B.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
C.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
D.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
【答案】D
【解析】从康熙发布“容教令”的原因是认
(?http:?/??/?www.21cnjy.com?)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以及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等习俗来看,康熙对于宗教政策的标准是宗教传播不得有害统治,即反映了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是康熙允许进行有条件的宗教传播,不是阻碍西学东渐,排除A项;宗教可以在中国传播,不能说明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不能反映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排除B、C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9.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碑在陕西富平县
(?http:?/??/?www.21cnjy.com?)被发现。碑文载:“集厥大成,序书删诗,定礼制乐,上召往绪,下示来型,道不终悔,秩然大经,孔子之道,千圣所同。……康熙二十五年七月初四日。”康熙帝制此碑旨在【来源:21cnj
y.co
m】
A.说明“六经”是儒家宝贵遗产
B.宣扬孔子追求礼乐文明的一生
C.打击分裂势力,完成国家统一
D.推崇儒家文化,缓和民族矛盾
【答案】D
【解析】AB两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http:?/??/?www.21cnjy.com?)C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依据材料“《至圣先师孔子赞》”、“孔子之道,千圣所同”可以看出康熙帝推崇儒家文化,以缓和阶级矛盾,故D项正确。
10.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
(?http:?/??/?www.21cnjy.com?)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21教育网
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
B.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
C.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
D.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B
【解析】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以台
(?http:?/??/?www.21cnjy.com?)湾为根据地进行反清斗争,A错误。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闭关锁国属于对外政策,D错误。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势力,但台湾被清朝收复不涉及西方殖民势力问题,C错误。两次收复,都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一部分,都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B正确。
【能力提升练】
1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
(?http:?/??/?www.21cnjy.com?)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垦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秦人虽然居于周人的故里,但西周的礼乐制度在秦人那里却保留较少,因此,秦人的“尊尊”、“亲亲”观念相对而言是比较淡漠的。他们对具有不同特质的外来文化中的有用因素易于吸收和融合,并整合于秦文化之中。……如果说,战国时代的邹鲁文化是对西周礼乐制度文明的继承,那么此时此刻的秦地文化则是对西周技艺文明的发展,他们是从不同的领域和方面,共同继承和发展了西周文化,为秦统一六国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摘编自田文棠、杜乃俭《秦文化的历史构成与现代诠释》
材料二
秦文化产生于秦人、
(?http:?/??/?www.21cnjy.com?)秦族、秦国,秦始皇虽然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新政权,这个政权的统治阶级仍然是秦人,它不可能改变来源于它们、至今仍然影响着它们的文化。……秦人由一个西陲大夫加入到诸侯的行列,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战国群雄割据中又连连挫败其它六国,称雄中国。秦国的胜利,与其说是战争的胜利,不如说是政治的胜利,是秦文化政策的胜利。正是这种实践的成功,助长了秦人的功利主义,导致了功利主义的膨胀,驱使秦始皇继续执行秦国政策,以秦国政策为本,兼并其他文化。
——摘编自胡鸣焕《秦亡新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文化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文化的历史影响。
【答案】(1)主要特征:集权性;功利性;兼容
(?http:?/??/?www.21cnjy.com?)性。背景:秦朝统一全国;商鞅变法为秦国强大奠定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影响: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为秦统一六国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有利于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解析】(1)主要特征:根据“始皇统一天下
(?http:?/??/?www.21cnjy.com?)”得出集权性;根据“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垦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得出功利性;根据“对具有不同特质的外来文化中的有用因素易于吸收和融合,并整合于秦文化之中”得出兼容性。背景:联系所学,可从秦朝统一全国、商鞅变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等角度分析解答。
(2)影响:根据“秦人由一个西陲大夫加入到诸
(?http:?/??/?www.21cnjy.com?)侯的行列,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战国群雄割据中又连连挫败其它六国,称雄中国”得出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根据“为秦统一六国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出为秦统一六国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驱使秦始皇继续执行秦国政策,以秦国政策为本,兼并其他文化”得出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1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全国
(?http:?/??/?www.21cnjy.com?)划为十道,置军府634个,其中关中地区占261个,占全部军府的41%,形成了“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格局。还将骠骑府、车骑府改为折冲府,以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分任正、副统将。所有军府均隶属于12卫府及东宫六率。折冲府分为三等,担任宿卫、镇戍和征战的任务。至此,府兵制趋于定型和成熟。《新唐书·兵志》称:“府兵之道,居无事则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军府和地方长官无隶属关系,但州刺史也负有一定的军事责任。如征发府兵时,朝廷向州刺史、折冲都尉同时下符契,会同勘契后才能发兵。又如对练兵也有检查督促职责,加上州刺史品位较一般折冲都尉为高,故习惯上有上下级关系。
——摘编自《中国古代兵制·唐朝兵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答案】(1)特点:兵民合一;体制完备;州刺史与折冲都尉相互牵制
(2)意义: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保障了国家赋役来源,稳定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21·世纪
教育网
【解析】依据材料中“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车骑府改为折冲府,以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分任正、副统将”的信息归纳回答。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均田制结合、保障了国家赋役来源、稳定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央集权的加强”等归纳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