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6-06 15:0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达标检测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Na—23 Cl—35.5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3分,共35分)
1.“减少污染,行动起来”。下列四种标志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2.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硬水经过滤后可软化
B.食用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
C.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
D.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
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有机物:甲烷、碳酸钡
B.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
C.混合物:氮气、空气
D.复合肥料:磷酸钾、氯化铵
4.硝酸钾(KNO3)是一种能使农作物增产的常用化肥。它属于(  )
A.复合肥
B.氮肥
C.磷肥
D.钾肥
5.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以饱和食盐水、NH3和CO2为原料,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该方法中涉及的反应有:①NaCl+CO2+NH3+H2O===NaHCO3+
NH4Cl ②2NaHCO3===Na2CO3+CO2↑+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B.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该生产工艺中CO2可以循环利用
D.副产品氯化铵作氮肥时,应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6.小军同学自制汽水所需配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苏打属于碱类物质
B.柠檬酸溶液的pH<7
C.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D.汽水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跟水发生反应
7.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实验目的:检验NH4Cl溶液和Na2SO4溶液;所用试剂或方法:NaOH溶液或Ba(NO3)2溶液
B.实验目的:区分失去标签的白酒和白醋;所用试剂或方法:闻气味
C.实验目的: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杂质石灰石;所用试剂或方法:水或稀盐酸
D.实验目的: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2CO3
;所用试剂或方法:稀盐酸
8.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H4+、Na+、NO3-、CO32-
B.NO3-、Cu2+、SO42-、OH-
C.Mg2+、K+、SO42-、Cl-
D.Ca2+、Na+、HCO3-、Cl-
9.下表中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类别
归纳的知识
A
生活常识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明矾可用于净水
B
安全常识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验纯;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可用石灰水中和
C
环保常识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化肥、农药施用多一些没关系;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D
健康常识
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不能吃含黄曲霉素的食物
10.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
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钾肥不但能促进农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还能提高作物产量
B.CO2排放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C.合金、塑料、橡胶等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12.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1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B.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14.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
g
Zn,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质量仍为m
g。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蓝色
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取滤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15.将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
C.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D.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2分)
16.(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
(1)现有聚乙烯塑料、食盐、硝酸铵、甲烷、牛奶五种物质,其中:①属于氮肥的是     ;②富含蛋白质的是     ;③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④可用作厨房调味品的是     ;⑤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及青少年可适当补充一些富含     元素的食品。
17.(18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利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海洋区域广大,资源丰富。
①海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晒盐属于混合物分离操作中的    (填序号);
A.蒸馏
B.蒸发
C.过滤
D.沉淀
②南海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加工可得到石油液化气,假设某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为C4H10,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中,“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这说明金、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2)厨房中有很多化学知识。
①热水瓶中倒开水,拿下瓶塞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其操作与药品的取用操作相似;
②下列厨房用品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写序号);
A.塑料盆
B.玻璃杯
C.不锈钢勺子
D.铁锅
③做馒头发酵面团时,会产生乳酸等有机酸,揉面团时需加入适量的纯碱或小苏打,让它们相互作用产生      气体,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
④若油锅着火可以使用的灭火方法是          ,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更是比比皆是。
①下列服装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填字母);
A.羊毛衫
B.涤纶连衣裙
C.腈纶运动衣
D.纯棉T恤
②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以除去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③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致,在被咬的皮肤上涂少许下列用品中的________
(填序号),痛痒便会消失;
A.香油
B.食盐水
C.纯碱水
D.糖水
④均衡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小强家某天午饭的食谱如下:馒头、红烧排骨、花生米、清蒸鱼、牛奶。小强的午餐中包括的营养素主要有________
和    。从营养学的角度考虑,你建议食谱中应增加    (填写字母)。
A.油饼
B.烧豆腐
C.凉拌黄瓜
D.炒鸡蛋
18.(8分)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①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中都含有大量    (填离子符号);
②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充分反应后,可看到的现象是                             ,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2)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Cu(NO3)2和Cu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    、    (任举两例,填化学式,下同)。
(3)在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而不与Cu(NO3)2反应的物质有    (任举一例)。
19.(10分)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填“导电”或“延展”)性。
(2)为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选用了下列药品进行实验,其中可行的是    (填字母)。
A.铝丝、铜丝、氯化镁溶液      B.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
(3)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①出化学式:A       ;B       。
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4分)
20.(14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做了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并将废液倒入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Ⅰ:甲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应先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探究Ⅱ: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CaCl2        
 猜想二:CaCl2、HCl
猜想三:CaCl2、HCl、Ca(OH)2
你的猜想:      
丙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设计】
设计者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丁同学
取少量废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一正确
戊同学
取几粒锌粒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废液
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正确
【评价与反思】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        同学的方案合理,请分析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与交流】若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你认为该
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填一点)。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
21.(9分)将含有可溶性杂质的某氯化钠样品3
g溶于足量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的溶液中小心滴入2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AgNO3溶液(杂质不与AgNO3溶液反应)。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AgN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质量为    。
(2)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
g)
(3)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
到0.1%)
答案
一、1.B 2.D 3.B 4.A 5.D 6.A 7.C
8.C 点拨:pH=3,溶液呈酸性,含有大量的H+,OH-、CO32-、HCO3-不能与之大量共存。
9.D
10.B 点拨: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
℃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该温度下,等量的水中溶解的KCl较KNO3多,因此烧杯①中是KCl溶液,烧杯②中是KNO3的饱和溶液,B错误;t2
℃时KNO3、KCl的溶解度相等,将温度升高到t2
℃,烧杯②中的固体会全部溶解。
11.D
12.C 点拨:设计对比实验,必须控制变量,只有一个条件不同,才可知道该条件对实验是否有影响。C项还应做一个有无水的对比实验,才能探究出铁生锈的条件,C符合题意。
13.B、C 点拨:A选项中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例如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也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例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符合题意;C选项中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符合题意;D选项中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二氧化碳不是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14.B 点拨:由于银比铜的活动性更弱,故锌优先与AgNO3溶液反应,后与Cu(NO3)2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Zn+2AgNO3===Zn(NO3)2+2Ag,Zn+Cu(NO3)2===Zn(NO3)2+Cu。从第一个方程式可以看出: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如果只发生第一个反应,反应后滤渣的质量比加入锌的质量大;从第二个反应可以看出: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会生成64份质量的铜,会使反应后滤渣的质量比加入锌的质量少,由于反应前加入锌的质量与反应后的滤渣质量相等,故两个反应均发生,因此滤渣中至少含有银和铜两种金属,也可能含有没有反应完的锌,故C、D两个选项都是正确的;滤液中已经没有硝酸银存在,因此再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不会产生白色沉淀,故B错误;滤液中可能有硝酸铜存在,故滤液可能显蓝色,A正确。
15.C 点拨: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得到BaCO3和NaOH,加入稀盐酸时,依次发生的反应为:HCl+NaOH===NaCl+H2O(O~P),BaCO3+2HCl===BaCl2+CO2↑+H2O(P~Q),因此N点溶液的pH<7,Q点的溶质有NaCl、BaCl2。
二、16.(1)①硝酸铵 ②牛奶 ③甲烷 ④食盐
⑤聚乙烯塑料 (2)钙(或Ca)
17.(1)①混合物;B ②2C4H10+13O2
===
8CO2+10H2O
③Fe、Cu、Au
(2)①倒 ②A ③二氧化碳(或CO2)
④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
(3)①B、C ②吸附 ③C ④糖类;蛋白质;C
18.(1)①Cu2+
②Cu(NO3)2+2NaOH===Cu(OH)2↓+2NaNO3
③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Cu2+;
SO42-;
Zn2+
(2)Mg;Ba(OH)2 (3)BaCl2(合理即可)
点拨:Zn+CuSO4===Cu+ZnSO4,反应前后不变的离子是SO42-,Cu2+变成Cu,Zn变成Zn2+。
19.(1)延展 (2)B
(3)①C;Fe2O3 ②CO2+C===2CO
③Fe+CuSO4===FeSO4+Cu
点拨:(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2)A中铝丝和铜丝都不能与氯化镁反应,B正确。(3)A为黑色固体单质,应是碳,B为红棕色粉末,应是氧化铁,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C为二氧化碳,D为铁;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E,E是一氧化碳,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应是铜,F为氧化铜。
三、20.探究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探究Ⅱ:【作出猜想】CaCl2、Ca(OH)2;2HCl+Ca(OH)2===CaCl2+2H2O
【实验设计】锌粒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评价与反思】戊;反应后一定生成CaCl2,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表达与交流】腐蚀铁质下水道(合理即可)
四、21.解:(1)5.74
g
(2)设样品中NaCl的质量为x,消耗的AgNO3质量为y。
NaCl

AgNO3
===
AgCl↓

NaNO3
58.5
170
143.5
x
y
5.74
g
= x=2.34
g
(3)= y=6.8
g
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6.8%。
答:略。
点燃
高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