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
复 习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M、行星的质量m成正比,与两者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1) G是比例系数,与行星、太阳均无关
(2)引力的方向沿太阳和行星的连线
行星绕太阳运动遵守这个规律,那么在其他地方是否适用这个规律呢?例如行星与它的卫星之间。
伦敦,1665年
黑死病流行,超过10万人死亡……
剑桥大学暂时关闭,牛顿回到了他位于英格兰林肯郡沃尔索普(Woolsthorpe)的家中,时年23岁……
1666年,秋天傍晚……
思考:
(1)苹果熟了,为什么会落到地上而不是天上?
(2)苹果树不论长得矮还是高,树上的苹果都会落地。由此可知,即使苹果长到月球那么高,照样会落地。那么,月球为何没有落地呢?
(3)苹果树上的苹果相对地球静止,在重力的作用下,因此会落到地面;若月球相对于地球静止,月球也将像苹果一样的落回地面。月球上的苹果若具有月球一样的运动速度,它也将像月球一样不落回地面。能否假设月球和苹果受到同一性质的力呢?
那么,牛顿是怎样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
牛顿在这假设基础上,设计了著名的“月—地”实验,证明了月球和苹果受到同一性质的力。
(3)由此可推知重力、行星对其卫星的引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可能同一性质的力。
(4)既然一切天体之间有引力,地球与物体之间有引力。那么,是否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呢?那么,这个力又是多大呢?
(5)最后,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了许多年的思考和严密的数学推导以后,才正式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猜想1:”天上”的力与”人间”的力可能出于同一个本源。
检验思想:如果猜想正确,月球在轨道上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与地面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应该等于地球半径平方与月球轨道半径平方之比。
月-地检验
验证:(1)理论推导:
=
月-地检验
验证:(2)实际计算:
两种计算结果一致,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和使苹果下落的力真的是同一种力!
地表重力加速度:g = 9.8m/s2
地球半径: R = 6400×103m
月亮周期: T = 27.3天≈2.36×106s
月亮轨道半径: r ≈ 60R
月-地检验
猜想2: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
并遵从相同的规律。
说明:该猜想仍要接受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检验,本章后面的讨论表明,此结论与事实相符。
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表达式:
3、引力常量:
标准值
常用值
你和你同桌之间的万有引力。
试估算:
【生活实例】 粗略的计算一下两个质量为50kg,相距0.5m的人之间的引力多大。
一粒芝麻重的几千分之一
N
计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已知:太阳的质量为M=2.0×1030kg,地球质量为m=5.8×1025kg,日地之间的距离为R=1.5×1011m
3.5×1022N非常大,能够拉断直径为9000km的钢柱。
3.5×1022(N)
而太阳对质量为50kg的人,引力很小,不到0.3N。当然我们感受不到太阳的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重要意义: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对物理学、天文 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在科学文化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建立了极大的信心,人们有能力理解天地间的各种事物.
重点突破
1、公式的适用条件(定律无限制) :
(1)两个质点
(2)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r为两个球心间的距离
(3)不能看作质点时的处理方法
当研究物体不能看作质点时,可以把物体假想分割成无数个质点,求出每个质点受到的引力,然后求合力。
2、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1)普遍性
(2)相互性
(3)宏观性
引力常量的测量——扭秤实验
【思考】对于一个十分微小的物理量该采用什么方法测量?
(1)实验原理: 科学方法——放大法
卡文迪许
卡文迪许实验室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引力常量的测定:
引力
扭转力矩
金属丝扭转
平面镜 转动角度
金属丝 扭转角度
反射光转动
光点移动
引力力矩
放大
放大
放大
扭称原理流程图:
练习
1、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两个大小相同的实心小球紧靠在一起时,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是F,若两个半径2倍于小铁球的实心大铁球紧靠在一起,则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 )
A、2F B、4F C、8F D、16F
D
课堂练习
3、要使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下列办法不可采用的是( )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不变
B.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1/4,距离不变
C.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D.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和质量都减为原来的1/4
ABC
地球在自转
分析:
可见,g与R是有关系的
可见,g与h是有关系的
在地球表面或在地表附近,可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即:
小结:
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
2.表达式:
3理解:(1)普遍性(2)相互性(3)宏观性
4.引力常量:
作业:
课后练习2,3
O
m
思维拓展:
O`
·
d
在半径为R的铅球中挖出一个球形空穴,空穴与球相切,并通过铅球的球心。在未挖去空穴前铅球质量为M。求挖出空穴后铅球与至铅球球心距离为d、质量为m的小球间的引力。
提示 设法将铅球重新填满
解析:
设挖出空穴前铅球与小球的引力为F1,挖出的球形实体(质量为M/8)与小球的引力为F2,铅球剩余部分与小球的引力为F,则有
F1=F+F2。
由
可得挖出空穴后铅球与小球间的引力为
。
7.3 万有引力定律 问题与练习参考解答:
1.答:假设两个人的质量都为60kg,相距1m,则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估算:
=6.67×10-11×
≈2.4×10-7N
这样小的力我们是无法察觉到的,所以我们通常分析物体受力时不需要考虑物体间的万有引力。
2.解: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6.67×10-11×……=1.19×1028N
可见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很大的。
3.解: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6.67×10-11×
=3.4×10-37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