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会熄灭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蜡烛会熄灭吗》是大象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揭开燃烧的秘密》中的第二课,是综合探究活动单元。《蜡烛会熄灭吗》是本单元探究的重点。通过学生的猜想,动手实践小组交流来达到对知识的了解。通过有效的探究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和学习的自主性。
学情分析
在科学探究方面,四年级的学生对其过程与方法,经过三年级的铺垫,已有一定的经验,动手能力还可以。为学生能积极的参与,更好的探究问题,我对本班学生进行调查,他们对燃烧还是非常熟悉的,学生的这些认知为本节课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使科学与生活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科学生活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知道氧气占21%,能支持燃烧,还能溶于水。
2.知道蜡烛熄灭的原因。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操作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从不同现象入手,进行实验探究,找出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2.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蜡烛燃烧与熄灭与氧气的多少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探究燃烧现象的科学性、趣味性,从而增强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究“蜡烛在容器中燃烧时间长短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和规范地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
长短不同的蜡烛若干、杯子、火柴、秒表、记录表、课件
一、开门见山,引入话题
1、小实验(邀请两位同学与老师配合)。
实验过程:
(1)取两支高低一样的蜡烛,同时点燃。将两支大小一样的杯子(其中一个杯有底,另一个杯没有底)倒扣在蜡烛上,让学生猜测结果会怎样?
(2)由两位同学配合老师演示变魔术过程;
(3)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细节变化,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4)探讨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最终发现蜡烛的燃烧可能与空气有关。
2、认识对比实验。
学生分析实验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到在一个实验中,有许多个相同点,只有一个不同条件,这就是对比实验的要求。
(设计意图:
教师以变戏法的形式开头,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有没有底儿的对比实验,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燃烧与空气可能有关,顺利引入了新课。)
二、猜想——实验,探究新知
(一)判断蜡烛燃烧与垫棋子有什么关系
实验1:判断在有底的玻璃杯下垫一枚棋子,蜡烛燃烧的情况。
1、先做出猜想并记录在实验表格内;
2、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猜想。(在老师的指引下同学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注意安全,杯子要轻拿轻放,小心烫伤。)
实验1步骤:
(1)点燃蜡烛;
(2)将有底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3)将玻璃杯一侧用棋子支起;
(4)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并将实验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
3、学生讨论、分析猜想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并得出结论。
对比魔术中有底杯下蜡烛燃烧熄灭可能需要空气,为什么支起一枚棋子,空气进去,但是蜡烛仍然熄灭了?
实验2:判断蜡烛燃烧与垫棋子个数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1、由学生大胆的做出猜想,是否杯子底下的缝隙越大,蜡烛燃烧的时间就越长呢?
2、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猜想。(在老师的指引下同学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注意安全,杯子要轻拿轻放,小心烫伤。)
实验2步骤:
(1)取三支同样长的蜡烛,有三名同学同时点燃;
(2)由3名同学在3枝蜡烛的旁边分别摆上1枚、2枚、3枚棋子;
(3)将3个玻璃杯同时倒扣在3支蜡烛上,用秒表开始计时;
(4)分别记录3个玻璃杯下蜡烛燃烧的时间,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3、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1)鼓励、表扬学生的探索精神;
(2)以小组形式汇报实验结果及发现;
(3)再次分析、总结、归纳出蜡烛燃烧的现象的确与空气有关。(杯子下面棋子垫得越多,缝隙就大,流入的空气就多,蜡烛燃烧时间就长。)
(设计意图:
学生在教师已经演示了一个对比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经过见证杯口下面垫棋子多少不一样的确导致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不同,从初步感知蜡烛燃烧可能与空气有关,到明白蜡烛燃烧的确与空气有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判断蜡烛燃烧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1.教师引导:蜡烛的燃烧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例如蜡烛的长短,玻璃杯的大小、火焰的大小等等)
3.教师引导:既然大家已经学会设计对比实验了,那么你能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吗?
4.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各组的猜想自己亲自设计实验并动手实验。
5.请根据自己的猜想,用实验来验证。(学生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案,进行实验,用柱形图、实验记录表等形式做好记录。)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实验进行操作,可供选择的实验如下:
(1)判断蜡烛燃烧与蜡烛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2)判断蜡烛燃烧与玻璃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3)判断蜡烛燃烧与火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
……
3、实验成功的小组进行汇报。(师生共同参与分析实验汇报结果。)
(1)蜡烛越长燃烧的时间越短,反之蜡烛越矮燃烧的时间越长。
(2)玻璃杯越大里面的空气越多,蜡烛燃烧的时间越长;反之玻璃杯越小则燃烧之间就越短。
(3)火焰越大燃烧时间越短,反之火焰越小燃烧时间越长。
4、教师总结并归纳出结论。
从大家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蜡烛燃烧需要什么?(空气)如果离开空气,蜡烛还能燃烧吗?(不能)
(三)探讨蜡烛的燃烧和空气中的什么有关系。
1、将课本72页的阅读制作成课件播放。
2、从这个小资料中,我们知道其实是空气中的什么能够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
(四)魔术再现奇迹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对“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的问题进行猜想并验证。
实验步骤:
(1)取一支蜡烛点燃并固定在玻璃片上;
(2)在玻璃水槽内加入适量的水,并将点燃的蜡烛放入水槽内;
(3)将贴有刻度的量筒倒扣在蜡烛上;
(4)仔细观察蜡烛燃烧的变化以及量筒内水位的变化并得出结论。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而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是21%,所以蜡烛将空气中21%的氧气燃尽后就熄灭了。
(设计意图:
本环节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为了节省时间,让学生从猜想、设计方案,到实验一同进行,然后再进行汇报,知识点上使学生更进一步知道了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
三、拓展思维,合作小结
1、请同学们来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吧。(生发言师总结)
2、燃烧需要氧气,除此外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留做课后思考,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
(设计意图:
结尾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评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到科学并不神密,愿意亲近科学。)
板书设计
蜡烛会熄灭吗
无底杯子——氧气充足——燃烧时间长
棋子多——氧气较充足——燃烧时间长
教学反思
本课最突出的特点是解放孩子的思维,尊重学生的选择,猜想来自于所有学生,取证来自于小组实验。在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到了蜡烛燃烧时间长短与杯口处垫的棋子多少的关系后,让学生进一步猜想蜡烛燃烧时间长短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之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组研究内容,设计对比实验。整节课堂,老师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片广阔自由的天地,给了这些羽翼还未丰满的“小鸟”又一次试飞的机会,才使他们思维活跃,大胆设计实验,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成了真正的课题主角,出现了教材中没有的实验设计。学生们参与热情空前高涨,自主学习的特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亲自参与中体验到了探究的快乐,也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