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平衡》教学设计
《制造平衡》是义务教育
(?http:?/??/?cpro.baidu.com?/?cpro?/?ui?/?uijs.php?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7&is_app=0&jk=3176f56b1474183&k=%D2%E5%CE%F1%BD%CC%D3%FD&k0=%D2%E5%CE%F1%BD%CC%D3%FD&kdi0=0&luki=6&n=10&p=baidu&q=yklxs_cpr&rb=0&rs=1&seller_id=1&sid=834147b1566f1703&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1833853&u=http%3A%2F%2Fwww%2Ezhaojiaoan%2Ecom%2Fsoft%2Fsort07%2Fsort0491%2Fsort0495%2Fdown%2D51940%2Ehtml&urlid=0"
\t
"_blank?)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象版小学
(?http:?/??/?cpro.baidu.com?/?cpro?/?ui?/?uijs.php?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7&is_app=0&jk=3176f56b1474183&k=%D0%A1%D1%A7&k0=%D0%A1%D1%A7&kdi0=0&luki=9&n=10&p=baidu&q=yklxs_cpr&rb=0&rs=1&seller_id=1&sid=834147b1566f1703&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1833853&u=http%3A%2F%2Fwww%2Ezhaojiaoan%2Ecom%2Fsoft%2Fsort07%2Fsort0491%2Fsort0495%2Fdown%2D51940%2Ehtml&urlid=0"
\t
"_blank?)《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总目标是综合探究活动,二级目标是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制造平衡》这节课是在《机械是什么》这一整体感知机械的基础上,具体感知杠杆尺的平衡。本课的目的不仅是利用杠杆尺研究等臂平衡和不等臂平衡的条件,还为下一课中的研究再次做实验与记录数据两方面作好铺垫。
学情分析:
平衡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过理性分析,有些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对平衡的条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他们的这种了解并不清晰,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未曾上升到科学层面。
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尺、钩码等实验器材,能准确判断什么是平衡状态,什么是不平衡状态;
2、根据探究过程和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3、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所见的平衡事例;
教学重点
能有目的地用杠杆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教学难点
分析、整理数据,发现等臂、不等臂平衡的条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杠杆尺、钩码、铁架台,课件
2、学生准备:每组一套实验仪器
3、探究实验记录表(小科学家记录本中相关部分,教材配套材料――教师补充数据记录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1.游戏活动引入。
游?戏:“尺子能不掉下去吗?”要求学生将尺子平放在手指上,保持平衡(手指充当了支点);在此基础上,在尺子的一端放上一块橡皮或硬币,还能保持平衡吗??若想保持平衡,必要移动尺子的位置,使手指距重物一端的距离小于支点与尺子另一端的距离,这个游戏为杠杆尺平衡条件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2.为什么手指离橡皮近一些,就能保持平衡呢?大家说的只是一种猜想,怎么验证我们说的是否正确呢?(做实验)。对,今天,我们
就利用手中的实验材料也来制造平衡(板书:制造平衡),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
二、猜想假设,实验探究
(一)介绍实验器材
为了帮助大家完成实验,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
首先同学们请看,这是杠杆尺,它由底座、竖杆和平衡尺三部分组成。使用时,我们只需要将杠杆尺固定在支点上,拧上螺丝就行了。现在杠杆尺平衡了吗?(我们试着调整平衡尺两端的螺母,直到平衡为止)
仔细观察杠杆尺,说说杠杆尺还有什么特点?
(杠杆尺的中间有一个点叫做支点。支点的两边有一个一个的格子、每个格子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仔细观察还有什么?下面的孔是用来挂钩码的。)这是钩码,我给大家准备的钩码是同样的10个,每个钩码的上下两端各有一个钩子,方便我们挂在杠杆尺上。
?
(二)使用杠杆尺,实验探究
挂几个才能平衡?
(1)第一个实验,在杠杆尺的左边位置2处挂3个钩码,那么在右边位置1处挂几个钩码,杠杆持才能平衡呢?把实验过程记录在表中。
(2)改变钩码的位置,在左边位置3处挂2个钩码,要使杠杆平衡右边应该怎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判断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老师也不能直接说你对他错,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
出示实验要求(默读)
1.?????根据实验记录表1的数据进行实验
2.?????小组合作,组长操作,其他成员帮忙,杠杆尺平衡后,一人记录数据。
(3).?钩码容易掉,挂的时候要小心。
最后一次试验,杠杆尺平衡后,让钩码留在杠杆尺上。交代学生做实验前先让杠杆尺平衡。
(4)分组实验,使桌上的杠杆尺平衡。杠杆尺达到平衡之后,记录员要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交流时由汇报员来汇报小组内的实验情况;杠杆尺平衡之后,小组成员迅速坐好,准备交流。
(5)教师巡回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记录,问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平衡?两边比较,两边挂一样多钩码会怎样?两边不一样多时会怎样?
你们发现了吗,刚才的平衡有什么特点呢?(左右两边的位置一样,钩码数也一样。)再让一个同学说说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杠杆尺平衡数据记录表1
左??边
右???边
位置
钩码数
位置
钩码数
1
3
1
?
2
2
2
?
3
1
3
?
?我们发现:只要钩码数相同,位置相同,杠杆尺就会平衡。
??
?在杠杆尺的左边和右边不同的位置挂不同的钩码,也会平衡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请同学们根据记录表上的数据,制造平衡。
2.谁能行?
?
(1)如果我在杠杆尺左边的位置1挂三个钩码,要想使它平衡,除了在右边对应位置挂相同数量钩码外,我们还可以怎样使它平衡呢?
(2)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探究情况。(教师不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暗示或干扰)。
(3)汇报学生可能探究出以下情况,?报员汇报并将结果记录到记录表中
杠杆尺平衡实验数据记录表(2)
左边
右边
位置
钩码数
位置
钩码数
1
3
?
?
2
2
?
?
?
?
?三、尝试解释,表达交流
谈话:同学们找到这么多平衡的方法,真了不起,通过刚才的实验探究,对于杠杆尺的平衡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杠杆尺的平衡还有什么规律呢?我们发现:杠杆尺左右两边钩码数不同,格数不同,杠杆尺也会平衡。钩码数多的离支点近,钩码数少的离支点远。如果用公式表示:左边的位置数×钩码数=右边的位置数×钩码数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同学们,平衡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们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交流,如人们利用平衡现象发明了秤、天平、体重计:挑水时扁担放到肩部中间;起重机吊起重物而不倒;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做动作时要保持平衡等。)
3.总结:这节课,我们制造出了平衡,掌握了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规律制造出更多的平衡。我也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制作出有趣的平衡玩具来。
4.各组组长整理实验器材。
5.送给同学们两句话:一是科学中的许多重大发明与发现都来自于人类的大胆猜测;二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家可以把这些有趣的事情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