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变脸”带来的……
教材解读
《地球“变脸”带来的……》隶属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的第四课,从内容编排上该单元分为四个部分,在这课之前的第3课,学生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然后过渡到本课《地球“变脸”带来的》的拓展活动—鉴别本地的岩石的模样的改变,是学生认识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开始,重点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
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搜集了解岩石”,第二部分是“探索岩石模样变化的原因”,第三部分是“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最后的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形成的原因。本课主要通过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认识温差、流水、生物、大气等各种自然力量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下,岩石发生了变化,并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许多自然景观,当然这种变化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学情分析
《地球“变脸”带来的……》属于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的第四课,学生通知前一至三课的探究学习后,对地球结构的基础知识、地球表面及内部的变化的大致过程以及一些典型的地貌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很容易对奇形怪状的地质景观的成因产生疑问,有一定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岩石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风化作用会改变岩石模样,使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过程与方法: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用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猜想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知道在探究活动中证据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的人文关怀精神。
?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流水对岩石的作用。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猜想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
小组实验:碎砖块3-4块,带盖玻璃瓶1个,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课前让大家搜集了解岩石,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岩石是什么样儿的?(引导学生从大小、表面光滑程度、棱角等方面回答)
2.谈话: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岩石图片,想不想看啊?
3.谈话:看完这些图片,你感觉怎么样?
4.揭示课题:我们现在多幸福,能欣赏到这么漂亮的美景,如果几千年或者更久以后,这些美景还在吗?
生:(猜测:在,不在)
师:如果在的话,还和现在看到的模样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大家想不知道吗?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地球“变脸”带来的……》岩石模样的变化。
二、发出疑问,推测岩石变化原因?
师:那大自然的哪些力量会改变岩石的模样呢??
生:太阳晒会使岩石热胀冷缩出现裂缝。?
生:有些植物长在石头里,随着根茎长粗把石头撑裂开了。?
生:动物也会破坏岩石,如穿山甲钻洞。?
生:还有河水,把尖尖的石头变成了光滑的鹅卵石。?
师:(在学生说出想法时顺势板书:流水、植物动物、温度、大气、人为)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推测,如何来验证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怎么办?
生:(大声齐说)做实验。
?
三、模拟实验,探究岩石变化原因?
(一)探究温度对岩石的作用。
师:温度的不同,怎么会对岩石有影响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白天温度高,自然界中的岩石受热膨胀,到晚上温度降低了,岩石收缩,这样反复出现,时间长了,岩石就会破裂。
师:
夏天热,岩石膨胀,冬天冷,岩石收缩,岩石会破裂。
师:说得非常好,看来真得动了脑筋了,鼓掌表扬。?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自然界中温度对岩石的影响,想看吗?
师:通过看视频,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自然界中,温度的变化,对岩石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二)模拟实验,探究流水对岩石的作用。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验证了温度能使岩石改变模样,那么,流水对岩石有影响吗?你怎么想?
师:是否能根据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呢?
生:将碎砖块放进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摇晃,看看碎砖块有没有变化。
师:拿去装有半瓶水的瓶子轻轻摇晃,这像自然界河道中的流水的样子,要想使水流的很急,怎么办?
生:使劲儿摇晃。
师:你们的想法非常有道理。用碎砖块代替自然界中的岩石,怎么做呢?模拟实验有什么优点呢?它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一些难以用直接方法解决的问题。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流水对岩石的作用”的模拟实验。
2.出示实验要求:
(1)请左边打开桌上的纸包,看一看里面是什么?(碎砖块)
(2)实验前先观察碎砖块的表面、大小、形状和瓶子里的水,将观察到现象由右边同学填写在记录表中。
(3)然后,留两块碎砖块,把其余的小心放进装有半瓶水的玻璃瓶中,盖紧瓶盖,然后用力摇晃瓶子,时间为3分钟。
(4)停止实验后打开瓶盖,观察瓶中的水有什么变化?做好记录,接着将水倒进水池里,倒出或用镊子取出碎砖块放在瓶盖里或玻璃器皿中,仔细观察实验前后的两种碎砖块,用手摸一摸,比较碎砖块有什么变化?做好记录。
(5)小组同学讨论记录表内容,得出结论并填写表中。
师:请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下实验要求。
师:其他同学明白了吗?
谁来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生:实验前先观察瓶里的水和碎砖块是什么样的,然后将碎砖块放入瓶中摇晃,再观察水有什么变化,碎砖块有什么变化。
师:时间多长呢?
生:3分钟。
师:同学们,实验方法我们明白了,请左右同学合作完成模拟实验,开始实验吧。
生: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4.
小结:通过刚才的模拟实验,我们发现了实验前水是清的,碎砖块有尖尖的棱角、表面坑坑瓦瓦,实验后水变浑浊了,碎砖块的棱角不明显了,表面比实验前变的平了,光滑了,瓶中能看到很多细小的石头渣子,证明了流水对岩石有影响,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三)探究植物动物对岩石的作用
1.谈话:同学们,除了流水、温度之外,那么,植物动物对岩石有作用吗?你见过吗?
生:见过,植物将大岩石分成两块,并且是对称的,是因为岩石缝里有植物种子在萌发,可以证明植物对岩石有影响。
生:见过,动物在岩石上挖洞。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看看吧,播放视频。
师:通过看视频,你发现了什么?
生:植物动物对岩石有影响,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2.小结:植物动物也会对岩石产生作用。
四、总结风化作用,解释自然现象
1.谈话:师: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发现岩石在流水、温度、植物动物对岩石有影响,能改变岩石的模样,那么,请问是这些因素中的一种就能使岩石改变模样?还是两种因素呢?还是这些因素联合起来能使岩石改变模样呢?
生:联合作用下才能使岩石发生变化。
师:岩石在温度、水、植物动物等因素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风化。
师:同学们,刚才模拟实验中,你看到碎砖块变的光滑圆溜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时间不够长
师:那要多少时间?
生:要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
师:要使岩石发生巨大的变化,需要这些因素联合作用,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使岩石的模样发生变化。
师:在自然界中,岩石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呢?请看视频。
2.
小结:通过看视频,模拟实验的探究,我们发现岩石在流水、植物动物、温度等因素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了变化。看来,岩石的风化是一个缓慢、细微、长期的过程。
五、拓展延伸,鼓励课后继续探究
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位天才艺术家,他鬼斧神工般的作品不止这些,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查找一下有哪些特殊的地质景观,并了解其形成的原因,然后和其他同学探讨,好吗??下课。
六、板书设计
地球“变脸”带来的……
流水、温差、大气、生物的作用
岩石??????—————————————→????
模样?????????????
??????????????
?风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