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 咏梅》课件 (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 咏梅》课件 (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7 10:28:4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4张PPT)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一、解题:
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外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撰《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寓居”在古代指寄居他国的官僚贵族;后泛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地主绅士官员等人。
二、按照韵脚,诵读诗歌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诗意: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四、感知意象,体会意境
全文分为上下两片,共有哪些意象?
缺月、疏桐、漏断、幽人、孤鸿、寒枝、沙洲
这些意象分别有哪些特点?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它们?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月——缺
桐——疏
漏——断
人——幽
鸿——孤
枝——寒
沙洲——冷
寂寞清冷
五、揣摩意象,体悟情感
缺月:表面写月亮不圆,其实是比喻才华如明月的苏轼,此时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悲凉阶段,与家人悲离;暗示封建社会的残缺黑暗,为全词奠定悲凉的情感基调。
疏桐:暗示良禽择木而栖的环境的荒凉,暗示封建社会里正直的人才难以得到重用。
漏断:说明到了深夜,作者的心情才得以安静下来。
幽人:苏轼自称为幽囚之人,可知当时苏轼处境艰难,心情低落。
孤鸿:指孤单的鸿雁,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比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
寒枝:暗示苏轼当时的凄凉处境。
沙洲:是江湖河流里和海滨、湖滨带出露水面的沙滩,在当时人烟稀少,荒凉清冷。
孤鸿:人似鸿,鸿似人;而托鸿以见人,实乃作者用意所在。
词人以象征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背景介绍
此词为公元1082年12月或公元1083年初,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公元1080年2月至黄州,至公元1084年6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慧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心情。
情感:
表现了作者初贬黄州时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表达了作者对无人理解的忧愤,对人生的反省,对理想的坚守。
六、课堂小结:
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沙洲,每个意象都那么幽寒清冷,全词笼罩着浓郁的孤独与感伤的气氛,意境清幽绝尘,“孤鸿”的形象尤为鲜明突出。全词语语双关,托物寓怀,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初贬黄州时期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七、思考题:
1.简要分析上阕“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作用。
用“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描写深秋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情景,
渲染寂寞清冷的氛围,
表现诗人贬官后心境的孤独,
衬托诗人志趣的高洁,
为下面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2.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里“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恨的内容:小人当道,才美不得重用,无人理解的忧愤。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
同意。本词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这些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3.
结合下片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
①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鸿无良木之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
②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
③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诗人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
4.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简要赏析。
用拟人手法,
写孤鸿遭遇不幸,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诗人以孤鸿自比(或类比),
表达了作者初贬黄州时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5.请说说这首词反映了苏轼哪些复杂的情感。
本词反映了作者初贬黄州时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不愿随波逐流),
表达了对无人理解的忧愤,对人生的反省,对理想的坚守。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一、朗读全词
理解词意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意:
驿馆外断桥边,寂寞无主的梅开放。已到日落黄昏,它独自忧愁感伤,又遭到风雨摧残。
它无意争抢春光,听任众多凡花俗朵的嫉妒。纵使它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
二、朗读全词,鉴赏品析
朗读这首词,
说说陆游所咏之梅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朗读与鉴赏
驿外断桥:荒凉、破败
无主:孤独寂寞
黄昏:幽暗、凄凉
风雨:凄惨、悲苦
梅特点一:
生存环境恶劣、无人欣赏的寂寞、暮雨黄昏的愁苦、处境悲凉。
无意苦争:纯粹
淡然
宁静
一任:洒脱
如故:香气不改,精神犹在
梅的特点二:高洁坚贞
朗读与鉴赏
三、朗读全词
体悟情感
这首词仅仅是在咏梅吗?
再读全词,思考作者咏梅的用意。
朗读与鉴赏
此亦作者身世之感,但借梅抒出之。
——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背景介绍
情感:
表达对寂寞悲凉却高洁坚贞的梅的喜爱赞美;
表达自己在仕途上虽屡遭排斥、怀才不遇却始终孤高傲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高尚人格。
小结:
词人以花自喻,托物言志,写出了梅生存环境恶劣、无人欣赏的寂寞、暮雨黄昏的愁苦、处境悲凉、高洁坚贞的特点。巧借饱受摧残、香气不改的梅花,比喻自己在仕途上虽屡遭排斥、怀才不遇却始终孤高傲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高尚人格。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四、比较阅读: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比较阅读: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此词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写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全词运用逆向思维来立意,融合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等手法,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陆游咏梅诗拓展阅读
落梅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
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雪中寻梅
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
正是花中巢许辈,人间富贵不关渠。
陆游咏梅诗拓展阅读
梅花绝句二首?其一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陆游咏梅诗拓展阅读
五、思考题
1、陆游所咏之梅有哪些特点?
寂寞悲凉、高洁坚贞。
2、这首词通过咏梅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表达对寂寞悲凉却高洁坚贞的梅的喜爱赞美;
表达自己在仕途上虽屡遭排斥、怀才不遇却始终孤高傲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高尚人格。
思考题
3、词中提到群芳有何作用?
写众多凡花俗朵嫉妒梅,但梅不与凡花俗朵争艳,且对它们的嫉妒置之不理,
侧面衬托出了梅高洁坚贞的美好品质,
表达了对梅的赞美,
也暗示词人孤高傲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高尚人格。
也为下文进一步赞美梅品质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