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沉淀溶解平衡
1.
观察演示实验并阅读课本P91,能描述沉
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
通过自主研读P91表格并参照PbI2的溶解
平衡,能够准确书写沉淀溶解平衡方程
式和Ksp表达式,能够说明Ksp的意义;
3.
通过对比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
响,能准确分析温度、浓度对沉淀溶解
平衡的影响。
1、在装有少量难溶PbI2黄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约
3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静置。
2、取上层清液,加入试管中,逐滴加入0.1mol/L的
KI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有黄色沉淀产生。
实验现象:
说明:
上层清液中有Pb2+。
PbI2
(s)
Pb2+(aq)+2I-(aq)
溶解
沉淀
一、沉淀溶解平衡
PbI2
(s)
Pb2+(aq)+2I-(aq)
溶解
沉淀
v(溶解)=
v(沉淀)
≠
0,电解质的饱和溶液。
逆
动
等
定
变
1.特征
动态平衡
可逆过程
各离子的浓度不在发生改变
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PbI2(s)
Pb2+(aq)+2I-(aq)
2.表示方法:
必须写
必须写
可以省略
★此处“
”表示“溶解”和“沉淀”相对的
两个方面,不是电离。
★固体必须注明状态。
1.表达式:
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
能力。
二、溶度积
Ksp
2.意义:
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
和
有关,与
的量和溶液中
的浓度无关;
性质
温度
沉淀
离子
溶解
Ksp=[Pb2+][I-]2
溶解能力大小有:
难溶物
Ksp值(25℃)
溶解度(g)
AgCl
1.8×10-10
mol2?L-2
1.8×10-4
AgBr
5.0×10-13
mol2?L-2
8.4×10-6
AgI
8.3×10-17
mol2?L-2
2.1×10-7
Mg(OH)2
5.6×10-12
mol3?L-3
6.5×10-3
Cu(OH)2
2.2×10-20
mol3?L-3
1.7×10-5
AgCl>AgBr>AgI
Mg(OH)2
>Cu(OH)2
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越大,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大。
>
>
>
>
>
>
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电解质,不能直接通过比较Ksp的大小来判断其溶解能力的大小。
难溶物
Ksp值(25℃)
溶解度(g)
AgI
8.3×10-17
mol2?L-2
2.1×10-7
Cu(OH)2
2.2×10-20
mol3?L-3
1.7×10-5
>
<
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
三、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
(1)温度:
(2)浓度:
2.外因:
平衡移动
c(Ca2+)
c(SO42-)
Ksp
加CaCl2(s)
加Na2SO4(s)
加NaCl
(s)
加水
升温
CaSO4(s)
Ca2+(aq)+SO42-(aq)
?H>0
不移动
不变
不变
不变
左
减小
增大
不变
右
增大
增大
增大
左
增大
减小
不变
不变
不变
右
不变
小结: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因素
外因:
(1)浓度—
(2)温度—
(3)同离子效应—
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向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
使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
CaCO3(s)
Ca2+
+
CO32-
2HCO3-
+
H2O
+
CO2
CO32-
CaCO3(s)
+
CO2+H2O
2HCO3-
+
Ca2+
总的离子反应为:
溶洞形成的原理
难溶电解质
水
沉淀溶解平衡
影响因素
溶度积
Ksp
勒夏特列原理
表达式
意义
课堂总结
(双选)石灰乳中存在下列平衡:
Ca(OH)2(s)
Ca2+
(aq)+2OH-(aq),加入下列溶液,可使Ca(OH)2减少的是(
)
A.Na2CO3溶液
B.AlCl3溶液
C.NaOH溶液
D.CaCl2溶液
A、B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