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
文:童年的发现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作者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回忆童年时如何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及特殊的经历,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全文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富有启迪性。
教学中,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时,不要把着眼点放在发现的本身,不要在“胚胎发育规律”上去探讨,而是要放在如何发现的过程上,让学生探讨为什么“我”
童年会有这个发现。
教学本课力求以引导学生读、议为主线,读中有悟,在“议”中分享。并结合课内外阅读过的科学家的故事,展开较为深入的讨论,沟通课堂内外的联系,
体会童年的乐趣,培育学生勇于提问、不断研究、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引导学生学会“妨、碍”两个会认的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3.
通过阅读课文,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童年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阅读、搜集有关科学家发现、发明的故事。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展示课件第三屏)从画面上看,你会做出哪些判断?能判断出这个人的职业吗?他是谁?——他可是一位了不起的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卓越的飞行员。在他的飞行生涯中,共试飞过
297
种国内外飞机,是
29
项世界纪录的创造者。为此,1948
年,他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他的名字叫费奥多罗夫。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这位苏联英雄,走进他的童年,了解他《童年的发现》,共同感受他妙趣横生的童年经历。二、板书课题,自主提问14
童年的发现围绕课题,你会产生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三、初读感知,识读词语(展示课件第四屏)过渡语: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却充满情趣,或许你还能从中获得不少有趣的收益。试试看。通读全文,画出生字新词。想一想,文中介绍了一件什么事?组织交流。指定学生读一读。四、细读品味,感受乐趣(展示课件第五屏)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
是怎样发现的。请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从中读出了些什么。交流展示读书所得。
五、精读感悟,互动共享引导学生关注与体会——在文中找出关于“我”梦中飞行的叙述和描写,
再读一读,你会发现什么?(提示:儿童特有的心理以及与课题的联系。)对于“我”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发笑,被老师轰出教室罚站时的心理活动,你是如何理解的?联系自己课外阅读与搜集到的有关科学家的故事,谈谈自己曾经的发现与体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展开交流。)六、总结提炼,拓展延伸围绕《童年的发现》,各自有哪些收获与启发?请对童年的“我”做出评价。尝试用“‘我’是一个(
)的少年。‘我’之所以被老师驱逐出教室,是因为(
)。”的句式展开评价。
观察画面这一环节,
重在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对文中“我”生活的时代、职业角色的好奇心与主要经历了解的欲望。让学生借助文章题目捕捉文中信息。明确初步读书的目的,从整体入手,抓住主要内容,在交流中积累重要词句。有针对性地在读中有所得、有感悟,能够与同伴共享自己的成果,不断提高读书效率。强化了学生主体地位。适当的提醒与点拨,
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激活学生的课外阅读储备,沟通课内外联系。评价性阅读,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七、作业推荐(展示课件第六屏)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个小片断。
读写结合,内化读悟成果,丰富课堂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