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成了一棵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变成了一棵树》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了大胆的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了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全文语言轻快活泼,字里行间充满童趣。
故事中的“我”率真可爱,充满了奇思妙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希、痒”等8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
3.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过程与方法
1.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生动再现课文所讲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妈妈永远是最了解孩子的,体会伟大的母爱。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希、痒”等8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看看我变成了树之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
设计意图:巩固生字新词,复习旧知识,再次熟悉课文,为这节课做准备。
(二)学习课文,边读边想象
过度:学生默读课文,把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用
画出来。学生分享,全班交流。
1.课件出示: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师:这是介绍“我”变成树的过程,你觉得哪些词用的很有趣?
预设(1):我认为“痒痒的”一词用的非常好,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居然是冒出来树枝,还痒痒的。
预设(2):“冒出来”用的非常好,从人身上冒出来树枝,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啊。
板书
变成树:痒痒的
冒
师:从身上长出树枝的“我”,和大家一样感到好玩,感到惊奇,请读出这种情感。
2.
师:“我”变成了一棵怎样的树?
课件出示: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生: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
师板书
长满鸟窝
各种形状
师:在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还有很多鸟窝。
师:发挥想象,想一想,那省略号还省略了那些形状的鸟窝呢?
生:梯形、星形,心形、五角形等等。
师:你们说的真棒!
3.课件出示: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师:“我”变成的这棵树上住的居住的居民和其他的树有什么不同呢?
生:“我”变得树上有许多不会爬树的小动物,其他树上住的都是小鸟。
师:想象的世界是不是特别的神奇?
生:是。
师:更为神奇的不是这个,最为神奇的是,妈妈也住了进来,还要住在三角形的鸟窝里!妈妈的到来,还带来了许多好吃的和大家一起分享,而我——这棵大树,又有什么反应呢?
4.课件出示:“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把他们吓了一跳。
“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
师:为什么“我”的肚子里会发出咕噜噜的声音?这说明了什么?
生:我肚子饿了。
师:但是没人理会我,没人会想到我变成了一棵树,更不会想到变成了树的我还要和他们一样吃东西。以至于——我的口水流了出来,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回答。
5.课件出示:唉,变成了树真麻烦。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师:事实上是所有人都不知道“我”变成了树吗?
生:不是,妈妈知道:“我”变成了树。
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回答。
师:看来,最了解“我”的人还是妈妈呀,母爱最伟大!
三、拓展思维,展开想象
师:本文的想象真大胆,真有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我变成了一棵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方法认读“鳄、零、肠、醋、秘”等生字,会写“狐、狸、继、续”等13个生字。
能读出“咕噜噜、糖醋排骨”等词语的味道。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人公变成树的原因。根据关键字词,概括出有意思的想象,连成一段总分总的话。
知道故事的“有趣”可以从题目、字词、想象多方面去展开。
开启想象大门,模仿课文,试着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教学重点
1.
能读出“咕噜噜、糖醋排骨”等词语的味道。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人公变成树的原因。根据关键字词,概括出有意思的想象,连成一段总分总的话。
3.知道故事的“有趣”可以从题目、字词、想象多方面去展开。
教学难点
根据关键字词,概括出有意思的想象,连成一段总分总的话。
模仿课文,能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教学准备
课件、写话纸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能变,想让自己变成什么?有个姑娘叫英英,她变成了一棵树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我变成了一棵树》(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猜猜看,这将是个怎样的故事?用一个词来形容(板书:有趣、
课题)原来从课题中就能看出这将是个有趣的故事。
认识作家
写出这么有趣故事的作家是谁呢?看着课件,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顾鹰,女,当代童话作家。
代表作:《小妖怪的彩色糖纸》、
《兔子爱吃胡萝卜》。成就:作品多次入选各出版社的年选,获2008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总览全文,学习有趣的事
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找找英英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画出关键词。
这个故事不仅题目让人觉得有趣,它的字词也很有趣。一排一排出示词语:
“菱形、椭圆形”——形状
“鳄鱼、狐狸、刺猬”——动物(让学生评价学生的朗读,两个要读轻声)
“香肠、巧克力、糖醋排骨”——食物
“嗵嗵、丁零、咕噜噜”——声音
其实每一个词语都有它自己的情绪,读起来可不一样哦!举例“狐狸”,可以读出狡猾,“咕噜噜”可以读出饥饿(请三个同学读三个食物的词,比较谁读得有味道)。让我们一起带着词语自己的味道来读一读。
所以,故事不仅题目有趣,字词也很有趣。(板书:字词)
同学们能根据黑板上的词来说一说有哪些趣事:各种形状的鸟窝、小动物们进鸟窝、妈妈给小动物们分食物、英英饿得咕咕叫、大树流口水。
这么多有趣的事情,都靠的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才让这个故事变得更有趣。(板书:想象)
你看,其实我们已经把英英变成树后的故事概括出来了,那你能用上总分总的结构,把它连词成段吗?
评价学生说的话,提取学生用到的关联词,同桌互说。
学习1-4自然段
那么英英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呢?大声朗读课文1-4段,找找答案。
出示“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你觉得英英是个怎样的女孩?(贪玩)所以英英想变成树,这样就不用被叫去吃饭了。这是英英的心理想法,我们称为心理描写。
当我们追不上别人的时候,我们真希望自己变成?当我们看到天空的时候,我们真希望自己变成?可是那仅仅是想象,而英英却不同,她的希望成真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哪个词你觉得用得特别好?重点:
“冒”字能用哪些字代替?(长、生)为什么用了“冒”字?(很意外,很突然)这里用到了动作描写。
当时英英心情如何?(激动、兴奋)朗读。这里还有语言描写。
同学们,如果现在你也和英英一样,也能变成你想变成的样子,你能模仿英英变成树的段落,用上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把它写出来吗?
我真希望变成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心里想着,________________,低头一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呀,我真的变成了_____。
交流反馈学生的写话。互评然后再读。
结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要写一个“有趣”的故事,可以从题目、字词和想象三方面入手,也学会了用关键词句概括文章,还用上了总分总的结构。这都是我们能用到平时习作中的,你们都学会了吗?
板书
我变成了一棵树
(
想象
)
(
字词
)
(
题目
)
(
有趣
)
(
小动物们进鸟窝
)
(
各种各样的鸟窝
)
(
英英饿得咕咕叫
)
(
妈妈给动物们分食物
)
(
大树流口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