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学
科:生物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
级:八年级下册
单
元: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章
次: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节
次: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授课具体内容:科学·技术·社会
《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
课题
科学·技术·社会
《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与传染病斗争
历史。
2.知道人类与传染病斗争取得的重要成就。
3.知道几种常见的传染病。
4.了解几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导入新课
1、什么是传染病?(学生回答)
2、几种传染病的图片展示:
瘟疫图片
黑死病图片
流行感冒图片
禽流感图片
艾滋病图患者片
埃博拉病图片
天花病图片
肺结核图片
非典病图片
霍乱病图片
新课教学
一、人类历史上的
“十大”传染病
1.瘟疫
血吸虫病在古代和近代人类还不明病因的情况下被称为瘟疫。古代在赤壁大战之时,赤壁一带就有血吸虫病广泛流行,曹军将士是北方人,来自非血吸虫病疫区,很容易感染,而且往往呈急性发作,危害十分严重,曹军光由于血吸虫病死亡者就达到10万多人。解放后血吸虫病又在江南一带流行,毛主席的一首《送瘟神》诗足以生命当时瘟疫的严重性。“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瘟疫图片
2.黑死病
又称鼠疫,肆虐三百年,死亡近两亿的欧洲黑死病。从黑死病开始人类知道
消毒和火葬。
黑死病图片
3.流行性感冒
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并可伴畏寒、寒战,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是全世界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
流行感冒图片
4.禽流感
病情发展迅速,出现重症肺炎、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等多种并发症,可导致死亡。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相关。其中感染H5NI亚型者预后相对较差,病死率高达59.3%。
禽流感图片
5.艾滋病
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致死率100%,往往死于几十种并发症。
艾滋病图患者片
6.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致死率高达90%。患者症状是突然发烧,关节和肌肉疼痛,然后通常会发展为呕吐、腹泻,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出现内出血和外出血。
埃博拉病图片
7.天花
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是靠枪炮实现的,而是天花。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2000-3000万原住民,约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万。
天花病图片
8.肺结核
感觉乏力,早上起床反而比较累,下午也有比较明显的无力症状,但是到了晚上却不能控制的兴奋,甚至失眠。
没有其他原因的情况下,身体慢慢的变得消瘦,体重下降。
长时间咳嗽或者咳痰,清晨会出现干咳,早期比较轻的症状时,咳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咳嗽加剧,痰中带血丝或者是血痰,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在入睡或者睡醒时,出现全身出汗,也就是盗汗,严重时被子都能湿透,而且患者自身感觉极度的疲劳和虚弱。
出现胸闷或者胸痛,开始时是间歇性的隐痛,随着病情的进展会越来越重。
肺结核图片
9.非典病
症状与体征的具体表述为“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C,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其他症
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
体征;实验室检查发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情况以及胸部X线检查为“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
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
非典病图片
10.霍乱
无法估量的损失霍乱横行的19世纪霍乱共有7次世界性大流行的记录。
霍乱病图片
二.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
传染病、战争、饥荒。
传染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战争、饥荒死亡的人数要多。
三、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历程
1.据史书记载,3世纪时,我国一些地方瘟疫流行,家人会丢下病人,扶老携幼外出避疫。宋真宗时期,我国就已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是世界上最早用免疫的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国家。到十八世纪时,这种方法已传遍欧亚大陆。
我国宋朝时期(公元998-1022年),已经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
18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詹纳,研究并推广了牛痘疫苗,在预防天花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称为免疫学之父。
在牛痘疫苗之后,在巴斯德狂犬病疫苗的基础上,科学家陆续研制了炭疽病疫苗、流感疫苗等多种疫苗,并进行了广泛的接种,使人类在与传染病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79年,天花这种传染病被消灭
2.1675年,列文虎克用自己磨制的能放大300倍的显微镜,观察到了以前人类从没看到过的微生物——细菌,这是人类真正认识传染病的开始。
列文虎克和他发明的显微镜
3.19世纪时,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学家通过研究证明了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
1885年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巴斯德研究证明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能力不断增强。科赫研究证明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
4.1796年,詹钠观察到感染了牛痘病毒的人不会再得天花的现象,受人痘疫苗的启示,用牛痘疫苗进行实验,发明了牛痘接种法。经过全世界人民的不懈努力,到1979年,天花终于内消灭。
詹钠
5.在牛痘疫苗之后,科学家不仅陆续研制了炭疽病疫苗、流感疫苗等多种传染病的疫苗,而且制备了抗毒素和抗生素,这些成果在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6.到20世纪60年代前后,随着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的提高,传染病曾一度被人类遏制住肆虐的脚步。然而,近些年来,不仅过去几乎销声匿迹的传染病,如霍乱、鼠疫等又卷土重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埃博拉病、克雅氏病、人禽流感等。可见,人类对传染病的预防不可有丝毫懈怠。
认识艾滋病
病原体:
传染源:
艾滋病患者
(病毒携带者)
四、课堂练习
艾滋病的病毒存在于艾滋病患者(病毒携带者)身体的哪些液体中呢?
存在于艾滋病患者(病毒携带者)的精液、血液、乳汁、唾液、泪液、尿液等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六、作业布置
1、十大传染病的内容有哪些?
2、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指的是什么?
3、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程中取得哪些辉煌成就?
4、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结束了吗?
同学们好,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