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呼吸》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科学概念: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
2.探究能力: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语言或图画表达。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证据。
(2)原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的一级目标是事实与证据,本课所在的第二单元《我们怎样呼吸》是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能力的第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二级目标是“能借助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搜集相关事实与证据,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本课《我们在呼吸》是该单元的第1课,通过憋气体验、测量运动前后1分钟的呼吸次数、借助简单材料认识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不同等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以下科学概念:
人离不开空气(氧气)。
人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不一样的。
三、学情分析
呼吸是动植物维持生命的必要活动。10岁左右的四年级孩子,结合生活经验,对于植物时刻不停地进行呼吸(五年上册时才学习)还几乎没有认知,对于人类、对于动物要时刻不停地进行呼吸却有着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吸入和呼出气体有什么异同就不甚清楚了。基于此,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让学生亲身感知、活动体验、分析思考、观察认知等一系列课堂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呼吸的意义,清楚吸入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1.学习目标:
(1)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人需要时刻不停地进行呼吸。
(2)通过测量运动前后1分钟的呼吸次数,知道人在运动时需要更多的空气(氧气)。
(3)通过观察实验,知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不同。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难点:呼吸时,我们吸入的是空气,并且只利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不同。
3.教学准备:秒表(或手机秒表)、澄清的石灰水、清水、锥形瓶、橡胶塞、胶管、玻璃管、活动记录表(画到大卡纸上)、磁钉。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引入课题
(1)谈话:请大家坐端正,安安静静地看着老师。安静,安静!轻吸一口气,呼出来;再轻吸一口气,呼出来;再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屏住呼吸,屏住呼吸······呼出来吧!(2)提问:啥感觉?[生:憋得不行,快憋死我了······]这说明:我们需要时刻不停地呼吸(板书:我们在呼吸)
体验憋气感受,思考、表述感受。
引入课题。[达成学习目标1]
2. 1分钟呼吸的次数
(1)谈话:我们吸一口气,再呼出来,就完成了一次呼吸。也就是说,一次完整的呼吸包括:一次吸气和一次呼气。(2)谈话:试一试,完成一次完整的呼吸过程。(3)测量平静时1分钟呼吸的次数:①1、3、5、7、9小组的“一号”同学,请起立。你们明白怎样算完成一次完整的呼吸了吗?②讲述: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活动,测试一下你们5个1分钟呼吸的次数。请下面的同学安安静静地坐着,我说“开始”之后,请你们5个自己默默数自己的呼吸次数。③活动:请安静站好。(教师用手机秒表记时)“开始······”,1分钟时间到老师喊“停”。④记录:学生报出呼吸次数,教师记录到数据记录表中。(4)测量运动后1分钟呼吸的次数:①谈话:请刚才这几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衣服整理好。老师说“开始”后,请你们用力原地跳高100次,下面的同学帮你们数跳高的次数。②活动:被测试同学原地跳高100次,师生共同数跳高次数。③讲述:请跳高结束的5位同学立即站好。(教师用手机记时)“开始······”,1分钟时间到老师喊“停”。④记录:学生报出呼吸次数,教师记录到数据记录表中。(3)比较数据,得出结论。①提问:观察这5位同学平静时和运动后的呼吸次数,你有什么发现?(运动后呼吸次数增加)②提问:这说明了什么?(运动时,我们需要更多的氧气。)
感受完成一次完整呼吸的过程。全班参与:测量平静时1分钟呼吸的次数。全班参与:测量运动后1分钟呼吸的次数。观察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全班参与的对比实验,知道人在运动时需要更多的空气(氧气)。[达成学习目标2]
3.
比较吸入和呼出气体的差异
(1)提问:运动时我们的呼吸、心跳等都明显加快。那么,我们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一样吗?它们有什么区别?(生: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2)谈话:大家的回答对不对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个小实验。但是,在做实验之前呢,我们还得学习一个小知识:(板书: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实验。①教师简单介绍实验材料。吸入的气体进入哪个锥形瓶,呼出的气体进入哪个锥形瓶。②找一个学生到前台,请学生站到凳子上,以保证下面的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实验现象。③前台的学生使用实验材料,用嘴呼吸。全体学生观察两个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颜色变化。④得出结论:(板书:呼吸时,我们吸入空气并利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把教材P13给出的“呼吸过程”降低为学生更容易理解的“肺换气过程”。】(4)谈话:什么?老师,难道我们吸入的不是氧气?呼出的不是二氧化碳吗?孩子们,我们都上过厕所。进入厕所后,你说:我不想闻(实际是吸)臭味,我只想吸干净的空气,能吗?(不能)还有,这几年比较严重的雾霾天气,在大街上,我们不戴口罩的情况下,你说:我不想吸入PM2.5、PM10等脏东西,我只想吸干净的空气。孩子们,老师也只想吸干净的空气,能吗?(不能)所以,呼吸时,我们吸入的是空气(因为我们时刻都处在空气中),而且,我们的身体只能利用我们吸入的空气当中的氧气的一小部分,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相比)。(5)记录结论。请大家翻开书P13,从中部找到“呼吸时,我们吸进了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这句话,把它勾掉。把黑板上的这句话抄到P13的最上边。并反复读几遍。
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观看板书,阅读记忆。观察实验,认知吸入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反复朗读,掌握结论。抄写,再次诵读。
通过巧妙的实验,观察吸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入澄清石灰水后的现象,认知吸入和呼出气体的不同。[达成学习目标3]
4.拓展活动
提问:我们在时刻不停地进行着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会用完吗?
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引发思考,初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
5.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回顾、梳理本节学习的主要知识。
回顾、梳理,增强记忆。
6.
引伸思考,为下节课学习做铺垫
(1)提问:我们是用什么呼吸的?(2)提问:鱼、青蛙、蚂蚱、蚯蚓等等小动物,又是用什么呼吸的?(3)谈话:请大家认真思考,查阅资料,下节课我们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引发思考。
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7.下课
五、板书设计
我们在呼吸
一、1分钟呼吸资料记录表(磁钉贴卡纸)
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三、呼吸时,我们吸入空气,并利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