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我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1 我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06 08:1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从哪里来》
  1.教与学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学会主动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活动,了解母亲的辛苦感悟亲情,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和亲情教育。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2.学习重点:
  学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的学习活动。
  3.学习难点:
  学生体验活动的学习指导,了解母亲的辛苦,感悟亲情、珍爱生命的学习活动。
  4.学习准备:
  学生前多方面搜集关于人类生长、繁殖的资料,如图书馆查阅资料、对母亲、专家、医生等访问、上网查询等获得的文字、图片相关资料。学生从小到长大照片、3至4千克重的沙袋(体验活动用)。
  5.教师准备:前多方面搜集关于人类生长、繁殖的资料,相关。
  6.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
  教师与学生谈话,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产生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想法,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引入本次学习活动内容。
  二、了解人的生育方式:
  师:人也是动物,只不过人是个高等动物,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题)对于这个问题你们知道些什么?
  (1)交流信息
  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前搜集获得的信息学习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前搜集关于人类生命怎么来的资料,教师巡视学生小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互相鼓励、加强交流,积极肯定其他同学的发现,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观点发现。
  教师展示图片、,下发资料卡片,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生命的起源,使学生科学直观的认识生命从哪里来:“因为我们的父母相爱,因此他们结婚了。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充分结合后,在母亲的子宫里形成了一个受精卵,经过将近十个月的时间,受精卵在这段时间不断发育,最终形成了小宝宝,在医生帮助下,子宫收缩,小宝宝送出体外,我们来到人间。”教师语言结合图片,语言力求通俗易懂,易与儿童接受。
  (2)提出问题
  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想了解的探究性问题,教师给学生方法上指导,引导学生多交流、勤思考,对产生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进一步查阅资料等。
  三、体验妈妈怀胎的辛苦
  (1)小组内分别做游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将沙袋放置腹前,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引导学生前了解交流母亲怀孕时的心情感受和身体感受,如吃饭呕吐等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爱母亲的亲情教育。
  (2)交流活动体会
  设计生命手册
  指导设计制作一份生命手册,内容涉及从新的生命的诞生开始,到现如今自身的体征变化。启发学生对自己的生命手册要进行多方面的设计,如颜色、花边、图案等,
  三、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完善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份生命手册,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进一步调查研究,延伸后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我从哪里来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大约十个月
  婴儿
  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