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和文体知识。
2、掌握重点词语读音,划分文章节奏。
3、按要求背诵、默写课文。
4、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理解翻译全文。
5、文言知识归纳梳理,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课内外比较阅读,学会赏析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7、体验中考,熟悉中考题型及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1、按要求背诵、默写课文。
2、熟悉中考题型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规律,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复习检查
1、根据课文填空
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
⑵闭之,则右刻“_____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______”,石青糁之。
⑶船头坐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居右者__________,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__________。
⑸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⑹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可二黍许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水波不兴
椎髻仰面
若啸呼状
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清风徐来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根据理解填空
⑴《核舟记》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⑵《核舟记》中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⑶《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核舟记》中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是:_________,_________。
盖大苏泛赤壁云
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
嘻,技亦灵怪矣哉
袒胸露乳,
矫首昂视
3、翻译下列句子
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⑵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⑶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⑷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⑸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基础复习
1、作家作品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
本文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2、文体知识
⑴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⑵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⑶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此外,还有引资料、摹状貌、列图表、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㈠文学常识
3、内容概述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面具体的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
基础复习
魏学洢(
)
器皿(
)
罔(
)不因势象形
尝贻(
)余核舟一
长约八分有(
)奇(
)
二黍(
)许
箬(
)蓬
石青糁(
)之
峨冠(
)
多髯(
)
衣褶(
)
不属(
)
诎(
)右臂
舟楫(
)
椎(
)髻(
)
叔远甫(
)
篆(
)章
㈡读准加点字字音
yī
wǎng
yòu
sǎn
jī
shǔ
ruò
guàn
rán
mǐn
zhě
yí
fǔ
chuí
jí
zhǔ
qū
jì
zhuàn
基础复习
核舟记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㈢把握朗读节奏
基础复习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
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㈣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⑴长约八分有奇:▁▁同▁▁
释义:▁▁▁▁▁
⑵诎右臂船:▁▁同▁▁
释义:▁▁▁▁▁
⑶右手倚一衡木:▁▁同▁▁
释义:▁▁▁▁▁
⑷右手攀右趾:
▁▁同▁▁
释义:▁▁▁▁▁
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同▁▁
释义:▁▁▁▁▁
⑹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同▁▁
释义:▁▁▁▁▁
“有”同“又”,
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诎”同“屈”,
弯曲
“衡”同“横”,
横着
“攀”同“扳”,
bān,往里拉
“简”同“拣”,
挑选
“甫”同“父”,
古代男子美称。
2、一词多义
⑴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⑵可①高可二黍许
▁▁▁▁
②珠可历历数也
▁▁▁▁
⑶有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⑷为①为宫室
▁▁▁▁
②中轩敞者为舱
▁▁▁▁
⑸端①东坡右手执卷端
▁▁▁▁
②其人视端容寂
▁▁▁▁
⑹其①其两膝相比者
▁▁▁▁
②其船背稍夷
▁▁▁▁
⑺绝①佛印绝类弥勒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⑻属①祌情与苏、黄不属
▁▁▁▁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⑼语①如有所语
▁▁▁▁
②此中人语云
▁▁▁▁
⑽云①大苏泛赤壁云
▁▁▁▁
②此中人语云
▁▁▁▁
⑾而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②启窗而观
▁▁▁▁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⑿之①径寸之木
▁▁▁▁
②左臂挂念珠倚之
▁▁▁▁
③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代左膝
奇妙
零头
大约
可以
与“无”相对
同“又”
做,雕刻
是
一头
正视
他们的
那
极
与世隔绝
类似
类
说话
告诉
句末语气词
说
表并列
表承接
表转折
助词,的
代词,这
3、词类活用
⑴箬蓬覆之
⑵石青糁之。
⑶中峨冠而多髯者
⑷椎髻仰面
⑸石青糁之
4、古今异义
⑴卧右膝:
⑵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⑶其两膝相比者:
⑷高可二黍许:
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名词作状语,用箬蓬。
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名词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现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卧,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今义:躺下,躺着的样子。
峨冠,古义:(戴着)高高的帽子;今义:峨眉山之顶。
比,古义:靠近;今义: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
许,古义:左右;今义:答应,许可。
简,古义:通“拣”,挑拣;今义:简单,容易。
5、特殊句式:
⑴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⑵各隐卷底衣褶中。
⑶则题名其上。
⑷其两膝相比者。
⑸尝贻余核舟一。
(判断句)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
(省略句)
(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省略句)
作者在上面题上自己的名字。
(定语后置句)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
(状语后置句)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1.根据课文填空
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
⑵中轩敞者为舱,__________。
⑶启窗而观,____________。
⑷闭之,则右刻“_____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______”,石青糁之。
⑸______________,各隐卷底衣褶中。
⑹卧右膝,_____________,而竖其左膝。
⑺居右者__________,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__________。
⑻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可二黍许
箬篷覆之
雕栏相望焉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其两膝相比者
诎右臂支船
椎髻仰面
若啸呼状
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㈤名句默写
2.根据理解填空
⑴《核舟记》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⑵《核舟记》中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⑶《核舟记》中突出苏东坡形象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核舟记》中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⑹《核舟记》中写苏、黄二人友好关系、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动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大苏泛赤壁云
嘻,技亦灵怪矣哉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左手抚鲁直背;
苏黄共阅一手卷;
如有所语
㈥解释重点实词
⑴能以径(
)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⑵罔(
)不因(
)势象(
)形,各具情态。
⑶尝(
)贻(
)余核舟一,盖(
)大苏泛赤壁云。
⑷高可二黍许(
)。
⑸中轩(
)敞者为舱,箬篷覆(
)之。
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⑺中峨(
)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⑻其两膝相比(
)者
⑼佛印绝类(
)弥勒,袒胸露乳,矫(
)首昂视,
⑽其船背稍夷(
)
⑾而计其长,曾(
)不盈(
)寸。
⑿盖简桃核修(
)狭者为之。
直径
没有
顺着,就着
模仿
曾经
赠送
原来是
左右
高起
模仿
盖
起
高
靠近
像
举
平
竟然
满
长
㈦重点句子翻译
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⑵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⑶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⑷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⑸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
⑹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⑺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⑻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⑼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⑽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
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
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㈧文章重点赏析
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
2、
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可分几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明确:
——“奇巧”
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
本文采用了“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说明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4段),具体介绍核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的主要部分。第二层(第5段),介绍核舟的背面,写王叔远的题名和篆章。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赞叹雕刻家的技艺。
3、从第2至5段中划出显示说明顺序的词语,说说作者采用了那种说明顺序?
4、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雕刻晶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
通过描绘核舟,赞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技艺的高超,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中心意思)
中轩敞者(船舱)→船头→舟尾→船背
(课文第二部分介绍核舟按空间顺序有主有次地说明。先介绍核舟的正面,再介绍核舟的背面。核舟的正面是主要部分,作重点介绍,核舟的背面是次要部分,作概略介绍。在介绍核舟的正面时,先介绍中间的船舱,然后介绍船头,最后介绍船尾。)
1、背诵默写课文。
2、准确翻译全文。
布置作业
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课文。
2、指名默写语段。
3、翻译下列句子
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⑷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
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达标练习
㈠基础练习
1、注音或写汉字
八分有(
)奇(
)
不属(
)
矫(
)首
诎(
)右臂
壬(
)戌(
)
虞(
)山
曾(
)不盈寸
wǎng(
)不
yí(
)余
二shǔ
(
)许
ruò
(
)篷
石青sǎn(
)之
多rán
(
)
椎jì(
)
zhuàn(
)章
2、根据课文填空
▁▁寸之木
因势▁▁形
箬篷▁▁之
▁▁窗而观
雕栏相▁▁
石青▁▁之
▁▁冠多髯
▁▁胸露乳
▁▁首昂视
椎▁▁仰面
视端容▁▁
▁▁不盈寸
zhǔ
jiǎo
qū
rén
xū
yú
zēng
罔
贻
黍
箬
糁
髯
髻
篆
径
糁
象
覆
启
望
峨
袒
矫
髻
寂
曾
4.文学常识填空
⑴《核舟记》选自清朝
______编著的《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全文通过描绘核舟的人和物,赞美了雕刻家____________,也显示出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核舟记》从表达方式上属于一篇______文。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形式。第二部分是全文重点,介绍核舟按______顺序有主有次地说明。
⑶《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___________》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________》中的句子。
张潮
虞初新志
魏学洢
明
说明
空间
总述--分述--总述
苏轼
赤壁赋
后赤壁赋
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技艺的高超
5.根据课文填空
⑴中轩敞者为舱,__________。
⑵闭之,则右刻“___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______”,石青糁之。
⑶居右者__________,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__________。
⑷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理解填空
⑴《核舟记》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核舟记》中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核舟记》中写苏、黄二人友好关系、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动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箬篷覆之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视端容寂
盖大苏泛赤壁云
若听茶声然
嘻,技亦灵怪矣哉
袒胸露乳,
罔不因势象形,
若啸呼状
椎髻仰面
左手抚鲁直背;苏黄共阅一手卷;
如有所语
各具情态
矫首昂视
7、下列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左手倚一衡木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椎髻仰面
B.中峨冠而多髯者
C.石青糁之。
D.石青糁之
“诎”同“屈
”弯曲
“衡”同“横”
“甫”同“父”,男子的美称
B
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峨冠: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C
糁:名词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9.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奇妙
零数
原来是
一头
代左膝
的
原来是
正视
D
A.奇
B.端
C.之
D.盖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①东坡右手执卷端
②其人视端容寂
①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②左臂挂念珠倚之
①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高可二黍许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尝贻余核舟一
D.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11、下列句子与“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其两膝相比者
C.尝贻余核舟一。
D.各隐卷底衣褶中
可,古意:大约;今意:可以。
峨冠,古义:(戴着)高高的帽子;今义:峨眉山之顶
卧,古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今意:躺下
C
判断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A
定语后置句
判断句
12、指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B.《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朝代)嘉善人。
C.《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通过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悟见解。《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都是脍炙人口的精美散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
?
?
D
?
《核舟记》是说明文。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⑵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⑶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⑷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⑸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达标练习
㈡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达标练习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
⑴罔不因势象形
因:▁▁▁▁
⑵尝贻余核舟一
贻:_________
⑶诎右臂支船
诎:▁▁▁▁
⑷其两膝相比者
比: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属①祌情与苏、黄不属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绝①佛印绝类弥勒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曾①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盖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②盖竹柏影也
顺着
赠送
同“屈”,弯曲
靠近
类似
类
极
没有出路的
竟然
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原来是
原来是
D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⑵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2分)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5、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湛技艺。(用原文第一段文字回答)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列数字
作比较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D.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D
作者没有描写黄鲁直的外貌。
?
?
?
?
达标练习
㈢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
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fèi):狗叫。
翻译:
【乙】黄履庄年少时聪慧明敏,读书没读几遍,就能背诵。特别喜欢自出新意,制作各种机械。七八岁的时候,曾经背着私塾里的老师,偷偷拿了木匠的刀和锥,凿了一个长一寸许的木人,放在桌上能自己行走,手脚都能自己运动,观看的人十分惊讶认为很神奇。他制作的东西很多,我不能都记住。……他制作木狗,放在门旁边,像平常的狗一样蜷卧着,只有人进入屋子,触动机关便立即叫个不停。叫声与真狗没有区别,即使聪明的人也不能辨别它是真是假。他制作木鸟,放在竹笼里,能够自己跳舞飞鸣,叫声像画眉一样,凄切清越,声音动听。……他所做的东西都像这样奇特,我不能全部记载下来。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含义。
⑴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_)
⑵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___)
⑶不能悉载(_______)
⑷予不能悉记(_______)
2.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暗
窃
匠
氏
刀
锥
凿
木
人
长
寸
许
置
案
上
能
自
行
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为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B.语①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②此中人语云
C.尤①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
②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D.奇①所作之奇俱如此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同“屈”,弯曲
类似
记载
全,都
是
对,向
说话
告诉
特别
特别
奇特
余数
C
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⑵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5.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______”一词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掩在画卷下面的
衣褶里。
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
是真是假。
奇巧
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
体验中考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2018年中考四川巴中卷】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
体验中考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
【乙】译文: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许许的声音,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要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其两膝相比者
比:________
⑵右手攀右趾
攀:_________
⑶两股战战
股:________
⑷奋袖出臂
奋: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大腿
扬起
表修饰
一会儿
极
消失
是
是
大约
拟声词
C
靠近
同“扳”,往里拉
A.而
B.绝
C.为
D.许
①启窗而观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
①佛印绝类弥勒
②群响毕绝
①中轩敞者为舱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①高可二黍许
②曳屋许许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⑵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_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等细节,运用___________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空间
侧面(间接)
5、【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示例: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或: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
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课文。
2、整理本文文言知识。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舟记》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及文体常识。
2、掌握重点词语读音,划分文章节奏。
3、按要求背诵、默写课文。
4、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理解翻译全文。
5、文言知识归纳梳理,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课内外比较阅读,学会赏析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7、体验中考,熟悉中考题型及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1、按要求背诵、默写课文。
2、熟悉中考题型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规律,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根据课文填空
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
⑵闭之,则右刻“_____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______”,石青糁之。
⑶船头坐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居右者__________,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__________。
⑸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高可二黍许⑵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⑷椎髻仰面
若啸呼状⑸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⑹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根据理解填空
⑴《核舟记》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⑵《核舟记》中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核舟记》中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盖大苏泛赤壁云⑵嘻,技亦灵怪矣哉⑶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⑷袒胸露乳;矫首昂视3、翻译下列句子
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⑵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⑶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⑷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⑸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答案: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⑵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⑶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⑷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
⑸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二、基础复习
㈠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
本文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2、文体知识
⑴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⑵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⑶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此外,还有引资料、摹状貌、列图表、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3、内容概述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面具体的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
㈡读准加点字字音
魏学洢(
)
器皿(
)
罔(
)不因势象形
尝贻(
)余核舟一
长约八分有(
)奇(
)
二黍(
)许
箬(
)蓬
石青糁(
)之
峨冠(
)
多髯(
)
衣褶(
)
不属(
)
诎(
)右臂
舟楫(
)
椎(
)髻(
)
叔远甫(
)
篆(
)章
答案:yī
mǐn
wǎng
yí
yòu
jī
shǔ
ruò
sǎn
guàn
rán
zhě
zhǔ
qū
jí
chuí
fǔ
zhuàn
㈢把握朗读节奏
核舟记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
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㈣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⑴长约八分有奇:▁▁同▁▁
释义:▁▁▁▁▁
⑵诎右臂船:▁▁同▁▁
释义:▁▁▁▁▁
⑶右手倚一衡木:▁▁同▁▁
释义:▁▁▁▁▁
⑷右手攀右趾:
▁▁同▁▁
释义:▁▁▁▁▁
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同▁▁
释义:▁▁▁▁▁
⑹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同▁▁
释义:▁▁▁▁▁
答案:⑴“有”同“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⑵“诎”同“屈”,弯曲⑶“衡”同“横”,横着
⑷“攀”同“扳”,bān,往里拉⑸“简”同“拣”,挑选⑹“甫”同“父”,古代男子美称。
2、一词多义
⑴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⑵可①高可二黍许
▁▁▁▁
②珠可历历数也
▁▁▁▁
⑶有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⑷为①为宫室
▁▁▁▁
②中轩敞者为舱
▁▁▁▁
⑸端①东坡右手执卷端
▁▁▁▁
②其人视端容寂
▁▁▁▁
⑹其①其两膝相比者
▁▁▁▁
②其船背稍夷
▁▁▁▁
⑺绝①佛印绝类弥勒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⑻属①祌情与苏、黄不属
▁▁▁▁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⑼语①如有所语
▁▁▁▁
②此中人语云
▁▁▁▁
⑽云①大苏泛赤壁云
▁▁▁▁
②此中人语云
▁▁▁▁
⑾而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②启窗而观
▁▁▁▁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⑿之①径寸之木
▁▁▁▁
②左臂挂念珠倚之
▁▁▁▁
③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答案⑴①奇妙②零头⑵①大约②可以⑶①有②通“又”⑷①做,雕刻②是⑸①一头②端正⑹①他们的②那⑺①极②与世隔绝⑻①类似②类⑼①说话②告诉⑽①句末语气词②说⑾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转折⑿①助词,的②代左膝③代词,这
3、词类活用
⑴箬蓬覆之
⑵石青糁之。
⑶中峨冠而多髯者
⑷椎髻仰面
⑸石青糁之
答案:⑴名词作状语,用箬蓬。⑵名词作状语,用石青。⑶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⑷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⑸名词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现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4、古今异义
⑴卧右膝:卧,古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今意:躺下,躺着的样子。
⑵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古意:(戴着)高高的帽子;今意:峨眉山之顶。
⑶其两膝相比者:比,古意:靠近;今意: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⑷高可二黍许:可,古意:大约;今意:可以。许,古意:左右;今意:答应,许可。
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意:通“拣”,挑拣;今意:简单,容易。
5、特殊句式:
⑴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判断句)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
⑵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句)
(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⑶则题名其上。(省略句)
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
⑷其两膝相比者。(定语后置句)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
⑸尝贻余核舟一。(状语后置句)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㈤名句默写
1.根据课文填空
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
⑵中轩敞者为舱,__________。
⑶启窗而观,______________。
⑷闭之,则右刻“_____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______”,石青糁之。
⑸________________,各隐卷底衣褶中。
⑹卧右膝,_____________,而竖其左膝。
⑺居右者__________,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__________。
⑻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高可二黍许⑵箬篷覆之⑶雕栏相望焉⑷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⑸其两膝相比者⑹诎右臂支船⑺椎髻仰面
若啸呼状⑻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⑼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根据理解填空
⑴《核舟记》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⑵《核舟记》中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核舟记》中突出苏东坡形象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核舟记》中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核舟记》中写苏、黄二人友好关系、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动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盖大苏泛赤壁云⑵嘻,技亦灵怪矣哉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⑷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⑸袒胸露乳;矫首昂视⑹左手抚鲁直背;苏黄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
㈥解释重点实词
⑴能以径(
)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⑵罔(
)不因(
)势象(
)形,各具情态。
⑶尝(
)贻(
)余核舟一,盖(
)大苏泛赤壁云。
⑷高可二黍许(
)。
⑸中轩(
)敞者为舱,箬篷覆(
)之。
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⑺中峨(
)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⑻其两膝相比(
)者
⑼佛印绝类(
)弥勒,袒胸露乳,矫(
)首昂视,
⑽其船背稍夷(
)
⑾而计其长,曾(
)不盈(
)寸。
⑿盖简桃核修(
)狭者为之。
答案:⑴直径⑵没有
顺着,就着
模仿,指雕刻
⑶曾经
赠送
原来是⑷左右⑸高起
盖⑹起⑺高⑻靠近⑼象
举⑽平⑾竟然
满⑿长
㈦重点句子翻译。
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⑵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⑶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⑷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⑸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⑹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⑺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⑻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⑼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⑽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答案: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⑵(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⑶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⑷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⑸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
⑹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⑺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
⑻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
⑼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⑽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㈧文章重点赏析
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
——“奇巧”
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
2、
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可分几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明确:1、本文采用了“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说明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4段),具体介绍核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的主要部分。第二层(第5段),介绍核舟的背面,写王叔远的题名和篆章。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赞叹雕刻家的技艺。
3、从第2至5段中划出显示说明顺序的词语,说说作者采用了那种说明顺序?
中轩敞者(船舱)→船头→舟尾→船背
(课文第二部分介绍核舟按空间顺序有主有次地说明。先介绍核舟的正面,再介绍核舟的背面。核舟的正面是主要部分,作重点介绍,核舟的背面是次要部分,作概略介绍。在介绍核舟的正面时,先介绍中间的船舱,然后介绍船头,最后介绍船尾。)
4、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雕刻晶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
通过描绘核舟,赞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技艺的高超,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中心意思)
三、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准确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课文。
2、指名默写语段。
3、翻译下列句子
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⑷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答案: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⑵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⑶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
⑷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二、达标练习
㈠基础练习
1.注音或写汉字
八分有(
)奇(
)
不属(
)
矫(
)首
诎(
)右臂
壬(
)戌(
)
虞(
)山
曾(
)不盈寸
wǎng(
)不
yí(
)余
二shǔ
(
)许
ruò
(
)篷
石青sǎn(
)之
多rán
(
)
椎jì(
)
zhuàn(
)章
答案:yòu
jī
zhǔ
jiǎo
qū
rén
xū
yú
zēng
罔
贻
黍
箬
糁
髯
髻
篆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寸之木
因势▁▁形
箬篷▁▁之
▁▁窗而观
雕栏相▁▁
石青▁▁之
▁▁冠多髯
▁▁胸露乳
▁▁首昂视
椎▁▁仰面
视端容▁▁
▁▁不盈寸
答案:径
象
覆
启
望
糁
峨
袒
矫
髻
寂
曾
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明
有
奇
巧
人
曰
王
叔
远。
⑵尝
贻
余
核
舟
一,盖
大
苏
泛
赤
壁
云。
⑶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
⑷珠
可
历
历
数
也。
⑸其
船
背
稍
夷,则
题
名
其
上。
⑹虞
山
王
毅
叔
远
甫
刻。
⑺盖
简
桃
核
修
狭
者
为
之。
⑻技
亦
灵
怪
矣
哉!
答案:⑴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⑵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⑷珠/可/历历数/也。
⑸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⑹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⑺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⑻技/亦灵怪/矣哉!
4.文学常识填空
⑴《核舟记》选自清朝
______编著的《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全文通过描绘核舟的人和物,赞美了雕刻家______________,也显示出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核舟记》从表达方式上属于一篇_________文。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形式。第二部分是全文重点,介绍核舟按______顺序有主有次地说明。
⑶《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___________》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___________》中的句子。
答案:⑴张潮
虞初新志
魏学洢
明
技艺的高超
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⑵说明
总述--分述--总述
空间。⑶苏轼
《后赤壁赋》
《赤壁赋》
5.根据课文填空
⑴中轩敞者为舱,__________。
⑵闭之,则右刻“_____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______”,石青糁之。
⑶居右者__________,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__________。
⑷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箬篷覆之⑵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⑶椎髻仰面
若啸呼状⑷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
6.根据理解填空
⑴《核舟记》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核舟记》中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核舟记》中写苏、黄二人友好关系、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动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盖大苏泛赤壁云
嘻,技亦灵怪矣哉⑵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⑶袒胸露乳;矫首昂视⑷左手抚鲁直背;苏黄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
7、下列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左手倚一衡木
答案:B(A.“诎”同“屈
”弯曲C.“甫”同“父”,男子的美称D.“衡”同“横”)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椎髻仰面
B.中峨冠而多髯者
C.石青糁之。
D.石青糁之
答案C(A.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B.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C.名词作状语,用石青。D.名词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端①东坡右手执卷端
②其人视端容寂
C.之①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②左臂挂念珠倚之
D.盖①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答案:D(A.奇妙/零头B.一头/端正C.助词,的/代词,代左膝D.原来是/原来是)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高可二黍许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尝贻余核舟一
D.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答案C(A.可,古意:大约;今意:可以。许,古意:左右;今意:答应,许可。B.峨冠,古义:(戴着)高高的帽子;今义:峨眉山之顶。D.卧,古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今意:躺下,躺着的样子。)
11、下列句子与“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其两膝相比者
C.尝贻余核舟一。
D.各隐卷底衣褶中
答案:A(A.判断句B.定语后置C.状语后置句D.省略句。例句是判断句)
12、指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B.《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朝代)嘉善人。
C.《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通过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悟见解。《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都是脍炙人口的精美散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答案:D(《核舟记》是说明文。)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⑵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⑶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⑷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⑸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答案:⑴(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⑵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⑶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⑷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⑸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㈡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
⑴罔不因势象形
因:▁▁▁▁
⑵尝贻余核舟一
贻:_________
⑶诎右臂支船
诎:▁▁▁▁
⑷其两膝相比者
比: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属①祌情与苏、黄不属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绝①佛印绝类弥勒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曾①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盖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②盖竹柏影也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⑵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2分)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5、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湛技艺。(用原文第一段文字回答)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D.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答案:1、⑴顺着⑵赠送⑶同“屈”,弯曲⑷靠近
2、D(A项前一个“类似”,后一个“类”;B项前一个“极”,后一个“没有出路的”;C项前一个“竟然”,后一个“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D两个都是“原来是”。)
3、⑴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⑵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4、列数字 作比较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6、D(作者没有描写黄鲁直的外貌。)
㈢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
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fèi):狗叫。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含义。
⑴诎右臂支船(_______)
⑵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___)
⑶不能悉载(_______)
⑷予不能悉记(_______)
2.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暗
窃
匠
氏
刀
锥
凿
木
人
长
寸
许
置
案
上
能
自
行
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为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B.语①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②此中人语云
C.尤①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
②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D.奇①所作之奇俱如此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⑵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5.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____
”一词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
1.⑴同“屈”,弯曲
⑵类似
⑶记载
⑷全,都
2.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
3.C(A.①是②对,向B.①说话②告诉C.①特别②特别D.①奇特②余数)
4.⑴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掩在画卷下面的衣褶里。
⑵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
5.
“奇巧”
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
【乙】黄履庄年少时聪慧明敏,读书没读几遍,就能背诵。特别喜欢自出新意,制作各种机械。七八岁的时候,曾经背着私塾里的老师,偷偷拿了木匠的刀和锥,凿了一个长一寸许的木人,放在桌上能自己行走,手脚都能自己运动,观看的人十分惊讶认为很神奇。他制作的东西很多,我不能都记住。……他制作木狗,放在门旁边,像平常的狗一样蜷卧着,只有人进入屋子,触动机关便立即叫个不停。叫声与真狗没有区别,即使聪明的人也不能辨别它是真是假。他制作木鸟,放在竹笼里,能够自己跳舞飞鸣,叫声像画眉一样,凄切清越,声音动听。……他所做的东西都像这样奇特,我不能全部记载下来。
三、体验中考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2018年中考四川巴中卷】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其两膝相比者
比:________
⑵右手攀右趾
攀:_________
⑶两股战战
股:________
⑷奋袖出臂
奋:__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①启窗而观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
B.绝①佛印绝类弥勒
②群响毕绝
C.为①中轩敞者为舱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许①高可二黍许
②曳屋许许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⑵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_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等细节,运用____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5、【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答案:
1、⑴靠近;⑵同“扳”,bān,往里拉;⑶大腿;⑷扬起
2、C(C项,意思都是“是”。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表修饰/一会。B:极/消失。D:左右/拟声词。)
3、⑴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⑵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4、⑴空间;⑵侧面(间接)。
5、示例: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或: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
【乙】译文: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许许的声音,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要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四、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整理本文文言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舟记》复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及文体常识。
2、掌握重点词语读音,划分文章节奏。
3、按要求背诵、默写课文。
4、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理解翻译全文。
5、文言知识归纳梳理,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课内外比较阅读,学会赏析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7、体验中考,熟悉中考题型及解题方法。
〖学习重点〗
1、按要求背诵、默写课文。
2、熟悉中考题型及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规律,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根据课文填空
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
⑵闭之,则右刻“_____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______”,石青糁之。
⑶船头坐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居右者__________,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__________。
⑸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理解填空
⑴《核舟记》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⑵《核舟记》中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核舟记》中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⑵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⑶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⑷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⑸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二、基础复习
㈠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
本文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2、文体知识
⑴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⑵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⑶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此外,还有引资料、摹状貌、列图表、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3、内容概述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面具体的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
㈡读准加点字字音
魏学洢(
)
器皿(
)
罔(
)不因势象形
尝贻(
)余核舟一
长约八分有(
)奇(
)
二黍(
)许
箬(
)蓬
石青糁(
)之
峨冠(
)
多髯(
)
衣褶(
)
不属(
)
诎(
)右臂
舟楫(
)
椎(
)髻(
)
叔远甫(
)
篆(
)章
㈢把握朗读节奏
核舟记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
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㈣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⑴长约八分有奇:▁▁同▁▁
释义:▁▁▁▁▁
⑵诎右臂船:▁▁同▁▁
释义:▁▁▁▁▁
⑶右手倚一衡木:▁▁同▁▁
释义:▁▁▁▁▁
⑷右手攀右趾:
▁▁同▁▁
释义:▁▁▁▁▁
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同▁▁
释义:▁▁▁▁▁
⑹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同▁▁
释义:▁▁▁▁▁
2、一词多义
⑴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⑵可①高可二黍许
▁▁▁▁
②珠可历历数也
▁▁▁▁
⑶有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⑷为①为宫室
▁▁▁▁
②中轩敞者为舱
▁▁▁▁
⑸端①东坡右手执卷端
▁▁▁▁
②其人视端容寂
▁▁▁▁
⑹其①其两膝相比者
▁▁▁▁
②其船背稍夷
▁▁▁▁
⑺绝①佛印绝类弥勒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⑻属①祌情与苏、黄不属
▁▁▁▁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⑼语①如有所语
▁▁▁▁
②此中人语云
▁▁▁▁
⑽云①大苏泛赤壁云
▁▁▁▁
②此中人语云
▁▁▁▁
⑾而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②启窗而观
▁▁▁▁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⑿之①径寸之木
▁▁▁▁
②左臂挂念珠倚之
▁▁▁▁
③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3、词类活用
⑴箬蓬覆之
⑵石青糁之。
⑶中峨冠而多髯者
⑷椎髻仰面
⑸石青糁之
4、古今异义
⑴卧右膝:卧,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高可二黍许: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特殊句式:
⑴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句)
⑵各隐卷底衣褶中。(______句)
⑶则题名其上。(______句)
⑷其两膝相比者。(______句)
⑸尝贻余核舟一。(______句)
㈤名句默写
1.根据课文填空
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
⑵中轩敞者为舱,__________。
⑶启窗而观,______________。
⑷闭之,则右刻“_____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______”,石青糁之。
⑸________________,各隐卷底衣褶中。
⑹卧右膝,_____________,而竖其左膝。
⑺居右者__________,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__________。
⑻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理解填空
⑴《核舟记》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⑵《核舟记》中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核舟记》中突出苏东坡形象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核舟记》中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核舟记》中写苏、黄二人友好关系、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动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㈥解释重点实词
⑴能以径(
)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⑵罔(
)不因(
)势象(
)形,各具情态。
⑶尝(
)贻(
)余核舟一,盖(
)大苏泛赤壁云。
⑷高可二黍许(
)。
⑸中轩(
)敞者为舱,箬篷覆(
)之。
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⑺中峨(
)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⑻其两膝相比(
)者
⑼佛印绝类(
)弥勒,袒胸露乳,矫(
)首昂视,
⑽其船背稍夷(
)
⑾而计其长,曾(
)不盈(
)寸。
⑿盖简桃核修(
)狭者为之。
㈦重点句子翻译。
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⑵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⑶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⑷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⑸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⑹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⑺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⑻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⑼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⑽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㈧文章重点赏析
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
2、
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可分几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3、从第2至5段中划出显示说明顺序的词语,说说作者采用了那种说明顺序?
4、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雕刻晶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准确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课文。
2、指名默写语段。
3、翻译下列句子
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⑷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二、达标练习
㈠基础练习
1.注音或写汉字
八分有(
)奇(
)
不属(
)
矫(
)首
诎(
)右臂
壬(
)戌(
)
虞(
)山
曾(
)不盈寸
wǎng(
)不
yí(
)余
二shǔ
(
)许
ruò
(
)篷
石青sǎn(
)之
多rán
(
)
椎jì(
)
zhuàn(
)章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寸之木
因势▁▁形
箬篷▁▁之
▁▁窗而观
雕栏相▁▁
石青▁▁之
▁▁冠多髯
▁▁胸露乳
▁▁首昂视
椎▁▁仰面
视端容▁▁
▁▁不盈寸
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明
有
奇
巧
人
曰
王
叔
远。
⑵尝
贻
余
核
舟
一,盖
大
苏
泛
赤
壁
云。
⑶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
⑷珠
可
历
历
数
也。
⑸其
船
背
稍
夷,则
题
名
其
上。
⑹虞
山
王
毅
叔
远
甫
刻。
⑺盖
简
桃
核
修
狭
者
为
之。
⑻技
亦
灵
怪
矣
哉!
4.文学常识填空
⑴《核舟记》选自清朝
______编著的《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全文通过描绘核舟的人和物,赞美了雕刻家______________,也显示出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核舟记》从表达方式上属于一篇_________文。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形式。第二部分是全文重点,介绍核舟按______顺序有主有次地说明。
⑶《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___________》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___________》中的句子。
5.根据课文填空
⑴中轩敞者为舱,__________。
⑵闭之,则右刻“_____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______”,石青糁之。
⑶居右者__________,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__________。
⑷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理解填空
⑴《核舟记》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核舟记》中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核舟记》中写苏、黄二人友好关系、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动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左手倚一衡木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椎髻仰面
B.中峨冠而多髯者
C.石青糁之。
D.石青糁之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端①东坡右手执卷端
②其人视端容寂
C.之①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②左臂挂念珠倚之
D.盖①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高可二黍许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尝贻余核舟一
D.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11、下列句子与“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其两膝相比者
C.尝贻余核舟一。
D.各隐卷底衣褶中
12、指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B.《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朝代)嘉善人。
C.《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通过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悟见解。《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都是脍炙人口的精美散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⑵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⑶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⑷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⑸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㈡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
⑴罔不因势象形
因:▁▁▁▁
⑵尝贻余核舟一
贻:_________
⑶诎右臂支船
诎:▁▁▁▁
⑷其两膝相比者
比: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属①祌情与苏、黄不属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绝①佛印绝类弥勒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曾①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盖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②盖竹柏影也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⑵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2分)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5、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湛技艺。(用原文第一段文字回答)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D.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㈢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
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fèi):狗叫。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含义。
⑴诎右臂支船(_______)
⑵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___)
⑶不能悉载(_______)
⑷予不能悉记(_______)
2.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暗
窃
匠
氏
刀
锥
凿
木
人
长
寸
许
置
案
上
能
自
行
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为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B.语①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②此中人语云
C.尤①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
②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D.奇①所作之奇俱如此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⑵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5.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____
”一词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三、体验中考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2018年中考四川巴中卷】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其两膝相比者
比:________
⑵右手攀右趾
攀:_________
⑶两股战战
股:________
⑷奋袖出臂
奋:__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①启窗而观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
B.绝①佛印绝类弥勒
②群响毕绝
C.为①中轩敞者为舱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许①高可二黍许
②曳屋许许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⑵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_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等细节,运用____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5、【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四、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整理本文文言知识。
《核舟记》复习课导学答案
第一课时
一、1、⑴高可二黍许⑵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⑷椎髻仰面
若啸呼状⑸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⑹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⑴盖大苏泛赤壁云⑵嘻,技亦灵怪矣哉⑶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⑷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3、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⑵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⑶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⑷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
⑸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二、㈡yī
mǐn
wǎng
yí
yòu
jī
shǔ
ruò
sǎn
guàn
rán
zhě
zhǔ
qū
jí
chuí
fǔ
zhuàn
㈣1、⑴“有”同“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⑵“诎”同“屈”,弯曲⑶“衡”同“横”,横着
⑷“攀”同“扳”,bān,往里拉⑸“简”同“拣”,挑选⑹“甫”同“父”,古代男子美称。
2、⑴①奇妙②零头⑵①大约②可以⑶①有②通“又”⑷①做,雕刻②是⑸①一头②端正⑹①他们的②那⑺①极②与世隔绝⑻①类似②类⑼①说话②告诉⑽①句末语气词②说⑾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转折⑿①助词,的②代左膝③代词,这
3、⑴名词作状语,用箬蓬。⑵名词作状语,用石青。⑶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⑷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⑸名词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现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4、⑴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今义:躺下,躺着的样子。
⑵古义:(戴着)高高的帽子;今义:峨眉山之顶。
⑶古义:靠近;今义: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⑷古义:大约;今义:可以。许,古义:左右;今义:答应,许可。
⑸古义:通“拣”,挑拣;今义:简单,容易。
5、⑴(判断句)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
⑵(省略句)(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⑶(省略句)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
⑷(定语后置句)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
⑸(状语后置句)(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㈤1.⑴高可二黍许⑵箬篷覆之⑶雕栏相望焉⑷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⑸其两膝相比者⑹诎右臂支船⑺椎髻仰面
若啸呼状⑻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⑼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⑴盖大苏泛赤壁云⑵嘻,技亦灵怪矣哉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⑷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⑸袒胸露乳;矫首昂视⑹左手抚鲁直背;苏黄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
㈥⑴直径⑵没有
顺着,就着
模仿,指雕刻
⑶曾经
赠送
原来是⑷左右⑸高起
盖⑹起⑺高⑻靠近⑼象
举⑽平⑾竟然
满⑿长
㈦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⑵(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⑶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⑷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⑸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
⑹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⑺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
⑻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
⑼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⑽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㈧1、“奇巧”
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
2、
本文采用了“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说明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4段),具体介绍核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的主要部分。第二层(第5段),介绍核舟的背面,写王叔远的题名和篆章。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赞叹雕刻家的技艺。
3、中轩敞者(船舱)→船头→舟尾→船背
(课文第二部分介绍核舟按空间顺序有主有次地说明。先介绍核舟的正面,再介绍核舟的背面。核舟的正面是主要部分,作重点介绍,核舟的背面是次要部分,作概略介绍。在介绍核舟的正面时,先介绍中间的船舱,然后介绍船头,最后介绍船尾。)
4、通过描绘核舟,赞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技艺的高超,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中心意思)
第二课时
一、3、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⑵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⑶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
⑷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二、㈠1.yòu
jī
zhǔ
jiǎo
qū
rén
xū
yú
zēng
罔
贻
黍
箬
糁
髯
髻
篆
2.径
象
覆
启
望
糁
峨
袒
矫
髻
寂
曾
3.⑴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⑵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⑷珠/可/历历数/也。
⑸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⑹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⑺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⑻技/亦灵怪/矣哉!
4.⑴张潮
虞初新志
魏学洢
明
技艺的高超
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⑵说明
总述--分述--总述
空间。⑶苏轼
《后赤壁赋》
《赤壁赋》
5.⑴箬篷覆之⑵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⑶椎髻仰面
若啸呼状⑷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
6.⑴盖大苏泛赤壁云
嘻,技亦灵怪矣哉⑵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⑶袒胸露乳;矫首昂视⑷左手抚鲁直背;苏黄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
7、B(A.“诎”同“屈
”弯曲C.“甫”同“父”,男子的美称D.“衡”同“横”)
8、C(A.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B.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C.名词作状语,用石青。D.名词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9、D(A.奇妙/零头B.一头/端正C.助词,的/代词,代左膝D.原来是/原来是)
10、C(A.可,古意:大约;今意:可以。许,古意:左右;今意:答应,许可。B.峨冠,古义:(戴着)高高的帽子;今义:峨眉山之顶。D.卧,古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今意:躺下,躺着的样子。)
11、A(A.判断句B.定语后置C.状语后置句D.省略句。例句是判断句)
12、D(《核舟记》是说明文。)
13、⑴(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⑵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⑶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⑷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⑸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㈡1、⑴顺着⑵赠送⑶同“屈”,弯曲⑷靠近
2、D(A项前一个“类似”,后一个“类”;B项前一个“极”,后一个“没有出路的”;C项前一个“竟然”,后一个“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D两个都是“原来是”。)
3、⑴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⑵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4、列数字 作比较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6、D(作者没有描写黄鲁直的外貌。)
㈢1.⑴同“屈”,弯曲
⑵类似
⑶记载
⑷全,都
2.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
3.C(A.①是②对,向B.①说话②告诉C.①特别②特别D.①奇特②余数)
4.⑴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掩在画卷下面的衣褶里。
⑵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
5.
“奇巧”
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
【乙】黄履庄年少时聪慧明敏,读书没读几遍,就能背诵。特别喜欢自出新意,制作各种机械。七八岁的时候,曾经背着私塾里的老师,偷偷拿了木匠的刀和锥,凿了一个长一寸许的木人,放在桌上能自己行走,手脚都能自己运动,观看的人十分惊讶认为很神奇。他制作的东西很多,我不能都记住。……他制作木狗,放在门旁边,像平常的狗一样蜷卧着,只有人进入屋子,触动机关便立即叫个不停。叫声与真狗没有区别,即使聪明的人也不能辨别它是真是假。他制作木鸟,放在竹笼里,能够自己跳舞飞鸣,叫声像画眉一样,凄切清越,声音动听。……他所做的东西都像这样奇特,我不能全部记载下来。
三、1、⑴靠近;⑵同“扳”,bān,往里拉;⑶大腿;⑷扬起
2、C(C项,意思都是“是”。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表修饰/一会。B:极/消失。D:左右/拟声词。)
3、⑴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⑵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4、⑴空间;⑵侧面(间接)。
5、示例: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或: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
【乙】译文: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许许的声音,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要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