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6张PPT)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主讲教师:
贺老师
年
级:高
一
时
间:
2020-6-4
人教版必修二生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
1.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枯叶,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2.从进化的角度,怎样解释这种适应的形成?
3.同一环境中不乏翅色鲜艳的蝴蝶,这与你所做的解释有矛盾吗?如果有,又怎样解释?
问题探讨
1.这是拟态现象,使枯叶蝶不易被天敌发现。
2.枯叶蝶的祖先种群中出现翅似枯叶的变异个体后,由于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这种变异的个体生存和留下后代的机会多,久而久之,使这类蝴蝶具有翅似枯叶的适应性特征。
3.这与对枯叶蝶适应性的解释看似矛盾。其实,翅色鲜艳的蝴蝶可能具有其它防御敌害的适应性特征,如翅上有类似猛禽眼睛的眼斑,等等。
在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的进化的?
在西方国家,当时神创论和物种不灭论占据着统治地位,人们普遍认为所有的物种都是上帝创造的,自古以来既没有物种的绝灭,也没有新的物种产生。不同物种之间没有亲缘关系!
一、拉马克学说
主要内容
:
①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来的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认为生物进化原因:
一是“用进废退”;
二是“获得性遗传”
指环境引起或由于用进废退引起的变化是可以遗传的
食蚁兽
拉马克认为,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如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由于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鼹鼠
拉马克认为,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如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就萎缩、退化。
长颈鹿的始祖
现代长颈鹿
想一想?
用拉马克进化学说解释一下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的进化是因为草地退化后要吃树叶,当然颈长的有优势,它们想要长颈,于是天天使劲地将颈伸长,终于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历史意义
:
1、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进化理论的学者;
2、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1、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
2、拉马克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不足
:
进化论
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一.拉马克进化学说
1.“用进废退”
2.“获得性遗传”
1.
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来的
2.
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
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生物进化主要原因:
主要内容:
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鼹鼠的眼睛因为长期不用而退化。
想一想?
用拉马克进化学说解释一下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的进化是因为草地退化后要吃树叶,当然颈长的有优势,它们想要长颈,于是天天使劲地将颈伸长,终于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请评价拉马克的进化论
?先进之处(优点)
?不足之处
最早提出“进化”,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获得的性状不一定能遗传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查理·达尔文(1809-1882)是英国的博物学家,是最终建立进化论的人。
达尔文曾随英国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做了历时五年(1831-1836)的环球航行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观察,并采集了大量的生物标本和矿物标本,经过深入研究,形成了生物进化的观点。
达尔文(1809-1882)是英国的博物学家,他曾随英国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做了历时五年(1831-1836)的环球航行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观察,并采集了大量的生物标本和矿物标本,经过深入研究,形成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虽有一定道理,但事实上由于使用而发达起来的器官特征并不能遗传给后代。达尔文通过几十年的观察分析,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1、提出:
十九世纪中期
⑵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方式: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
2、内容:
⑴共同祖先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事实,指出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的生物都来自同一祖先,生物的进化是一个树枝状的不断分化的过程;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
4、适者生存
——生物生存的条件
——生物生存的手段
——生物生存的基础、内因
——生物生存的结果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思考与讨论:
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一下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长颈鹿的始祖
现代长颈鹿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适者生存
经过这样的一代一代的选择和淘汰和选择,最后选择出现代前肢和颈都很长的长颈鹿。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生存条件
变异
选择
遗传
长颈鹿
颈、腿较短
颈、腿较长
(被淘汰)
(被保留)
颈、腿较短
颈、腿较长
(被淘汰)
(被保留)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事实1:生物都有过渡繁殖的倾向
事实2:物种内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事实3:资源是有限的
推理1: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事实4:
个体间存在差异(变异)
事实5:
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2: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推论3: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历史意义
:
1、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2、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
1、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3、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不
足
:
3、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形成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认清遗传变异的本质,摈弃获得性遗传
以种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
思考与讨论:
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否否定了拉马克的观点呢?
(1)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但他承认了变异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遗传。
(2)他改变了拉马克过分强调“生物内在的自我改进的力量”的观点,在解释适应性的形成时强调“自然选择”的作用。
达尔文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因此生命现象存在统一性。生物界是通过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的,因此,生物存在适应性和多样性。
否定了”神创论“,不能为当时的宗教观念所容!
2.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主要冲突是什么?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之后,为什么遭到许多人的攻击、谩骂和讥讽?
3.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有什么启示?
达尔文进化论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理解了人性。
达尔文进化论指出,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是同一的。今天的一切生物都是人类的亲属,人类与其他生物、特别是类人猿并无本质的区别。人类不能视自已为其它生物的“主宰”。
小结:
拉马克进化学说——用进废退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物竞天择
1.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他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
D.
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课堂巩固
过度繁殖
有限的生活条件
+
导致
生存斗争
+
变异
导致
适者生存
+
有利性状遗传
导致
生物新类型出现
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事实1: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事实3:资源是有限的
推论1: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事实4: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
事实5:许多变异是可能遗传的
推论2: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推论3: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填空:
自然选择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
自然选择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
自然选择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
过度繁殖
鳕鱼的年产卵量是500万粒。有人计算过,如果鳕鱼所产的卵全部能孵化长大成鱼,那么不出6年,整个大西洋就会被鳕鱼塞满。
过度繁殖
过度繁殖
人可能是繁殖能力最小的!若以每对夫妻平均生三个子女,平均30年传递一代计算,每隔50年人口就将增加一倍。只需数百年时间世界人口就将达到几万亿人,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繁殖能力比人强很多很多倍!若全部后代都能成活下来,只要很短时间就会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各种生物都有极强大的生殖力。但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会保持相对稳定。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旅鼠:一年能生7-8胎,每胎可生12个幼崽,而且只需20多天,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开始生育。让我们来计算一下它的繁殖能力:如果一对旅鼠从3月份开始生,假使它们一年中共生了
7胎,每胎12只,一共就是84只,这是它们的第二代,也就是儿子和女儿。再假设每胎都是6公6母,则为6对。20天后,第一胎的6对开始生育,每胎12只,一下子就可生出72只,一共可以生6胎,则为432只。40天后,第二胎的6对也投入了生育大军,它们一共可以生
5胎,若每胎12只,则为360只。以此类推,那么,它们的孙子和孙女能有多少呢?一共可以有1512只。这是第三代。不要忘了,40天以后,第三代的第一胎共36对也开始繁殖了,它们的第一胎就可以生432只,共可生5胎,为2160只。还有第三代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呢,所以第四代可以生出6480只小老鼠。照这样推算下去,第五代为25920只,第六代为93312只,第七代为279936只,第八代,也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批为559872只。你看看,从
3月份的两只,到8月底9月初就会变成
967118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几乎还有50万只。
生活在海洋的翻车鱼:
如果这些卵都变成鱼并存活下来,那么广阔的海洋就会成为翻车鱼的世界了。遗憾的是,这些鱼卵能平安地长大成鱼的,只有10条左右,其他的都成了沙丁鱼等鱼类的美餐。
一条鱼能产卵3亿多粒。
生物个体之间进行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环境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
生物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
许多变异是可遗传的。
生物的变异有的比亲代更适应环境,
有的却更不适应环境,
即变异是不定向的。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竹节虫的拟态
拟态
警戒色
保护色
结合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
;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
;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
。
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
积极意义:
局限性:
1.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2.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3.解释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1.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无法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材料一:
1984年在我国云南澄江发现了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澄江动物化石群向人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寒武纪里大爆发式的出现,动物的演化要比今天快得多,动物新的构造模式或许能在“一夜间”产生。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动物门类当时几乎都已经存在,只是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
达尔文认为生物的有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加强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但是此材料表明许多新物种的产生不是微小的变异漫长的积累,而是呈现为大爆发式地出现。
材料二:
生物群落中,个体之间不仅有激烈的生存斗争,也有和谐的合作。小鸟会帮助鳄鱼清除牙缝中的肉,母狮子会合作哺乳别的幼狮子,老斑马甚至在群体被狮子追逼的时候迎上去,以自杀来保护群体。
达尔文认为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但是本材料表明,生物群落中不仅有生存斗争,还有广泛的互助、全面合作,通过互助和合作使微弱小的个体得以生存,从而使“不适者也生存”。
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物种是可变的
生物由低等到高等
逐渐进化的
生物的各种适应性
特征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生—生,生—环)
遗传和变异(现象)
适者生存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首先提出了系统的进化理论,
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思想
是错误的。
合理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改变人们思想。
无法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物种大爆发,对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性状水平
深入
基因(分子)水平
以生物个体为单位
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形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已经被多数人摈弃。
1.一只雌蛙能产卵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5%~10%
能发育为成体。达尔文对这一事实的解释是(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自然选择
2.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
A.适者生存
B.过度繁殖
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学说
3.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适者生存
4.最先提出生物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孟德尔
C.拉马克
D.摩尔根
B
D
C
C
练习
5.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
①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
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
变异是定向的
⑤
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B
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D
7.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评价,因果关系正确的叙述是(
)
A.因长期不同眼睛,生活在地穴中的盲螈失去了视觉
B.因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食蚁兽的舌很长
C.因长期的相互选择,狼与鹿的奔跑速度都很快
D.因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力,春小麦连年冬种就可
变成冬小麦
c
2
.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3.下列哪一项符合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过程的论述
A.
变异——生存斗争——有利变异的积累——适者生存;
B.
生存斗争——生物变异——有利变异的积累——适者生存;
C.
环境变化——生物变异——适者生存——有利变异积累;
D.
生物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有利变异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