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教学案例
姓
名
学
校
学
科
音
乐
任课年级
六年级
课
题
欣赏《赛马》
教
具
电子琴、多媒体
教
法
情境引导法、启发教学法对比聆听法、参与体验法
课
时
1课时
教
材分
析
《赛马》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二胡名曲,描写了蒙古族人民在节日中赛马的热烈景象。作品为有再现的三段体。第一乐段音乐性格热烈奔放,以坚定有力的强音和急促的音型宽紧相间,刻画了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的沸腾场景;第二乐段民歌的主题出现后变奏两次既悠扬又跳跃妙趣横生;第三乐段再现第一部分的主题,情绪变得更加热烈欢腾。
学
情分
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形成了较好的聆听习惯,能够通过基本的音乐要素去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但他们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课应进行着重训练并引导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通过交流与合作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教学目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赛马》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热爱。
过程与方法
围绕速度、力度、节奏、情绪等音乐要素对比聆听感知音乐形象,通过交流合作加以表现。
知识与技能
欣赏二胡曲《赛马》,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认识民族乐器二胡,了解其构造、技法等特点。
教
学重
点难
点分
析
重
点
认识民族乐器二胡,感受《赛马》热烈欢腾的气氛。
难
点
围绕音乐要素分析各乐段的音乐形象并加以表现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视频:那达慕大会大会中有哪些有趣的竞技项目?(骑马
摔跤
射箭)
了解蒙古族风俗,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教学
初次聆听
感知乐曲(听三遍)听一听乐曲描绘那达慕大会中的哪种竞技?(赛马)乐曲介绍:蒙古族风格二胡曲介绍二胡:民族拉弦类乐器教师演奏,乐曲带给你什么感受?(学生交流讨论)听一听乐曲的情绪有什么变化?(紧张激烈-悠扬欢乐-紧张激烈)三、分段赏析
方法多样(一)第一乐段1.聆听感受第一乐段的速度是怎样的?(快)并注意观察出现的次数多,节奏有什么特点?(十六分、八分音符
宽紧相间)2.聆听感受第一乐段的强弱有什么特点?(强弱相间)3.第一乐段描绘了赛马场上什么场景?(起跑
你追我赶)第一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紧张激烈)4.打击乐器演奏,随乐曲的强弱力度表现。(二)第二乐段1.聆听比较第二乐段发生了什么变化?(速度快、力度变小、节奏舒展)情绪是怎样的?(悠扬欢乐)2.模唱主题:表达骑手什么情感?(对草原的歌唱赞美)学生模仿长弓技巧演奏。3.变奏一:运用顿弓进行了变奏,表现了骑手在马背上的什么心态?(乐观
得意洋洋)学生用骑马的动作体验4.变奏二:观看视频模仿拨弦技巧,拨弦在模仿什么声音?(马蹄)5.完整聆听学生用三种技巧模仿演奏。(三)第三乐段1.聆听感受和之前的那个乐段相似?(第一)又有什么不同?(节奏紧凑、力度更强、情绪更加紧张激烈)2.赛马进行到什么阶段?(冲刺)学生骑马的动作表现。四、再次聆听
体会内涵1.总结曲式结构:有再现的三段体2.完整聆听
初步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风格及情绪的变化;加深学生对乐曲风格及对二胡的了解与认识。引导学生围绕速度、力度、节奏、情绪等音乐要素分析各乐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通过律动、模仿演奏等方式加以感受并表现。完整欣赏,便于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感知。
创编表演
五、体验参与
编创表演第一乐段:加入打击乐器第二乐段:模仿二胡演奏第三乐段:表现骑马动作
通过表演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加深审美体验
小结
六、师生总结
拓展延伸1.观看维也纳金色大厅版《赛马》谈感受2.今天的音乐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小结升华课堂
板书设计
赛
马
有再现的三段体A
-
B
-
A’紧张激烈
悠扬欢乐
更加紧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