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
四
课
教材分析
壹
学情分析
贰
教学目标
叁
教学重难点
肆
教法学法
伍
教学过程
陆
板书设计
柒
壹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向心力
传播力
学习力
生命力
壹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遣唐使-唐文化的向心力
鉴真东渡-唐文化的传播力
玄奘西行-唐文化的学习力
唐文化的生命力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贰
学情分析
七
年
级
学
生
从学生知识状况来看:
学生通过影视剧、历史故事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影视作品缺乏史学的严谨性,而且碎片化的历史印象,无法构建系统的历史认识。
以“唐文化的生命力”为教学立意,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
从学生思维特征来看:
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拥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还不能对历史事件有全面与深入的认识。
对一些重要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思考问题。
2
3
1
叁
教学目标
通过讲述阿倍仲麻吕的故事以及遣唐使渡海行程之艰难,学生了解日本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的基本史实,体会唐文化的向心力。
通过教师讲述和多媒体展示鉴真东渡以及玄奘西行的故事,学生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通过小组讨论,展示材料与动画,学生体会鉴真和玄奘矢志不渝、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
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突出表现,是学生理解唐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主要着力点。
教学难点
理解唐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难以掌握中外文化交流的本质是唐文化强大的生命力,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伍
教学教法
教
法
讲述法
图示法
问题教学法
学法
观察法
史料分析法
合作探究法
陆
教学过程
鉴真东渡
一
遣唐使
玄奘西行
唐文化的向心力
二
三
唐文化的传播力
唐文化的学习力
设计意图:以图片对比,让学生了解到日本服饰、建筑风格等深受唐朝影响。激发学生兴趣,以此导入新课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阿倍仲麻吕的故事,让学生明晰遣唐使这一历史概念。
设计意图:利用行程难度之大与遣唐使源源不断做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唐文化的向心力。
设计意图:展示材料与图片,让学生知道日本从唐朝学习到的内容。
分组
任务
A组
总结鉴真东渡的原因,可能携带的物品以及会遇到的困难。
B组
根据视频和书本知识,总结鉴真东渡给日本的影响。
C组
说出鉴真身上体现的伟大精神,以及对我们启示
设计意图:发放任务卡,明确小组任务,让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与材料,让学生对鉴真东渡的情况有所了解,为小组任务的完成提供知识基础。
设计意图:明确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贡献,突出鉴真的精神。让学生体会到唐文化的传播力。
设计意图:通过西游记与玄奘出行史实的对比,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与史实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西行之路困难重重,感受玄奘不畏艰险、矢志不渝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材料,让学生知道玄奘西行对加强中印文化交流所起的重要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总结出鉴真与玄奘出行的概况,学生梳理重点内容,并体会唐文化具有不断完善的学习力。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深化学生对“唐文化的生命力”这条线索的理解。
柒
板书设计
唐朝的中外文化
交流
唐文化的向心力——遣唐使
唐文化的传播力——鉴真东渡
唐文化的学习力——玄奘西行
唐文化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