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课堂达标】
1.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主要特征是( )
A.反应停止了
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C.正、逆反应都还在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解析:选D 一定条件下,当同一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表明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分析各选项中的各组反应,其中互为可逆反应的是( )
A.2KHCO3K2CO3+H2O+CO2↑
K2CO3+H2O+CO2===2KHCO3
B.CO2+H2O===H2CO3 H2CO3===CO2+H2O
C.NH3+HCl===NH4Cl NH4ClNH3+HCl
D.2NaCl2Na+Cl2↑ 2Na+Cl22NaCl
解析:选B 可逆反应是指同一条件下进行的反应,而选项A、C、D中的两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均不属于可逆反应。
3.在一定的条件下,使NO与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下列各选项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0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解析:选B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但都不为零。
5.(2019·沈阳高二期中)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
解析:选A 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O2)∶v逆(NO)=5∶4,即4v正(O2)=5v逆(NO),A正确;生成NO和消耗NH3均表示正反应方向,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增加容器体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C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v正(NH3)∶v正(H2O)=4∶6,即3v正(NH3)=2v正(H2O),D错误。
6.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解析:选C 如果v(正)与v(逆)的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而v(正)∶v′(正)或v(逆)∶v′(逆)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7.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SO3(g)+NO(g) ΔH=-41.8
kJ·mol-1,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
解析:选B 由于该反应为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体系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故不能以压强不变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A错误;SO3与NO的体积比始终保持1∶1,C错误;消耗SO3和生成NO2为同一方向的反应,D错误。
8.在一定量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2NH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N2为0.2
mol·L-1,H2为0.6
mol·L-1
B.N2为0.15
mol·L-1
C.N2、H2均为0.18
mol·L-1
D.NH3为0.4
mol·L-1
[解析] 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体系中任何一种物质的转化率都小于100%,所以A、D错误;从题给量的关系知无论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c(N2)∶c(H2)=1∶3,因此两者不可能同时均为0.18
mol·L-1,所以C错误。
[答案] B
9.一定条件下,在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Z为0.3
mol·L-1
B.Y2为0.4
mol·L-1
C.X2为0.2
mol·L-1
D.Z为0.4
mol·L-1
解析:选A 本题可用“一边倒”法来判断:
X2 + Y22Z
①全部为反应物 0.2 0.4 0
②最多的生成物 0 0.2 0.4
即可得各物质平衡浓度的取值范围:
0mol·L-1;
0.2
mol·L-1mol·L-1;
0mol·L-1。
10.下列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对不属于可逆反应的说明理由。
(1)2H2+O22H2O
。
(2)6CO2+6H2O6O2+C6H12O6
。
(3)H2+I22HI
。
答案:(1)(2)均不属于可逆反应,因为正逆反应反应条件不同 (3)可逆反应
11.向含有2
mol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O22SO3,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
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
0
mol,转化率
100%。
答案:< > <
12.在某一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CO和0.2
mol的H2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至高温,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反应中C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
(1)根据上图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CO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反应达到平衡时;c(H2)=
。
(2)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
。
①CO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和CO2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②CO、H2O、CO2、H2的浓度都相等
③CO、H2O、CO2、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④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解析:(1)由图可知10
min时达到平衡,v(CO)=v(CO2)=0.03
mol·L-1÷10
min=0.003
mol·L-1·min-1。由化学方程式得c(H2)=c(CO2)=0.03
mol·L-1。
(2)达到平衡的标志是各物质的百分组成不变,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CO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CO2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是逆反应速率。所以①③可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
答案:(1)0.003
mol·L-1·min-1 0.03
mol·L-1
(2)①③
【课后总结】
分点突破1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
(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约定采用(符号)表示,把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作正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作逆反应。
(3)特征:可逆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同,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不能实现完全转化,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
2.不可逆反应
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可忽略,把几乎完全进行的反应叫不可逆反应,用“===”表示。
【归纳总结】
可逆反应的特征
1双向性:可逆反应分为方向相反的两个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
2双同性:正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是同时进行的。
3共存性: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于同一体系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4能量转化类型相反:若正反应放热,则逆反应吸热。
分点突破2 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如下
以上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质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归纳总结】
1.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
(1)化学平衡状态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的结果。
(2)对于一个既定的可逆反应,如果其他条件一定,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反应是从反应物开始或从生成物开始),最后都能建立化学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状态不会因时间变化而变化。
(4)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根本原因是v(正)=v(逆),正是由于各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才会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2.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
(1)本质标志:v正=v逆≠0。
(2)直接标志:“定”,即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3)间接标志:指所表述的内容并非直接而是间接反映“等”和“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