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通用版本
高三年级
专题:经济思想
和经济模式
原标题:美经济学家:如果特朗普动用军队
美股三月暴跌或将再现
北京时间6月3日消息,6月1日在美国全境蔓延的反种族歧视抗议、骚乱和暴力冲突进入第七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首次就此发表全国讲话,称暴力抗议活动是“国内恐怖行为”,在不能平息骚乱和暴力冲突的州,他将动用军队。
虽然美国国内的暴乱不断升级,但是至少从表面上看,投资者看起来很平静,美股市场仍连续上涨。与此同时,较比3月23日触及的低位,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分别上涨36%和39%。问题是,在社会动荡不安的大背景下,美国股市还能涨多久?
美国俄勒冈大学经济学教授蒂姆-杜伊(Tim
Duy)警告称,如果军队出现在美国的街头上,那么美股可能会再次陷入和3月份类似的困境。
特朗普会奉行什么样的政策?
3
贸易保护
减税增支
扩大基建
放松金融管制
特朗普经济学
特朗普经济学是供给学派与凯恩斯主义、重商主义的混合。
一、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1.西周:工商食官,西周时期的手工业者和商贾由官府统一,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也有人解释为:工商食官,即工商食于官,就是手工业者、商人靠着官来吃饭。工商食官制至战国时期彻底终结,但其演化出的官营手工业一直存在。《国语·晋语》:“公食供,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2、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
①社会上出现了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的问题。
②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巩固封建统治。
(2).表现
①战国首倡: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本商末,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
②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政策。
③明清时期:
明太祖强调“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
明清两代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3)松动
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如商人参加科举,宋代的榜下“捉婿”之风等。
(4).影响
①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②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3.闭关锁国
(1)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认为天朝大国无须与外国进行贸易
(2)表现: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下海;不许片板下海
(3)影响: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思想)
(1)资本主义发展早期(16—17世纪):推行重商主义,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2)工业革命以后(18—19世纪):亚当·斯密《国富论》奉行自由主义理论,主张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
(3)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冲击下,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战后,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凯恩斯主义。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里根改革与克林顿改革,资本主义世界逐步走上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第三条路线,即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发展道路。
重商主义
1.时期:工场手工业时期。(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
2.背景①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对金银的需求激增②各国君主需要金银以扩大权力和财富③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需要国家的保护
3.内容①金银至上②奖励出口,限制进口③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④国家干预和保护
4.作用①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②王权加强
【知识拓展一】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古典经济学):
(1)经济自由主义亦称"不干涉主义"。一种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自由竞争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包括经济自由主义和新经济自由主义。
(2)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在一只
"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即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各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
(3)核心内容:以市场经济为主导,提倡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动均衡。
【知识拓展二】
凯恩斯主义:
(1)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凯恩斯1936年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指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2)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同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3)凯恩斯主义的经济主张是“有效需求决定论”。
①主张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表现为实行以财政政策为主的政府干预来扩大就业:国家增发货币、扩大信贷、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知识拓展三】
②运用货币政策,扩大投资需求,即扩大政府开支,投资公共建设,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③加强国家经济干预,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干预的方式有:一定程度的国有化和建立国营企业;一定程度的经济计划;以政府的开支、采购、税收等作为杠杆来调控经济。政府开支体系包括国防、行政、投资、社会福利、补贴和救济等。
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1)苏俄突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再到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再到自身修正与完善实行改革但最终未能成功。
(2)中国由照搬苏联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与工业化)到实行改革开放最终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一条新兴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四、经济模式的创新
1.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
(1)近代前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冲击——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四调整:同光新政(近代化起步);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戊戌新政;清末新政。
(2)近代后期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变革——国民政府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四应对
①统治前期:采取了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经济政策。
②抗日战争:采取统制的经济政策;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③统治后期:采取了强征苛捐杂税、滥发纸币等经济政策。
(3)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模式的四探索:五年计划(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时期(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改革开放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2.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
(1)苏(俄)联的经济模式的探索及挫折——两个转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初)→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年初—1928年)→计划体制(苏联模式的表现及作用)。
(2)美国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及影响——两个调整: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新经济。
(3)西欧经济政策调整之路——两个对策:面对经济危机时的对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措施、特点及趋势)。
(4)日本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及成就——两个模式:经济军事化(法西斯经济模式);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3.世界历史上四大发展模式
?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欧洲模式
(英国)
美洲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
生产资料所有
生产资料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工业化道路
优先发展重工业,后来片面发展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农业
制度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资本主义大农场
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以调整农产品结构
经济
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自由主义(市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政治
制度
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政协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
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代议制
总统制、联邦制、两党制、民主(代议)共和制
4.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和启示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认识和启示:
(1)经济模式的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其改革充分表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2)现代化既是世界性的历史潮流,又是各民族国家追求的目标,由于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国情和条件,它们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3)不同国家存在不同的现代化模式,也可以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模式。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采用相同或者相似的现代化模式,也可以选择不同的现代化模式。
(4)各个国家在启动和推进现代化时应慎重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确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的依据,一是遵循共同规律,二是适应本国的国情。只有既符合现代化发展基本规律又符合本国实际的模式才是科学合理的最佳模式。
1.(2020届湖北省七市(州)5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唐初规定:州县官市之外的交易场所均不合法。但因各地商人、城内居民所需生产和生活用品均需草市供应,因而官府对草市长期采取放任自流态度。唐末,不少地方官吏开始在草市设镇,设置官丁,并设场征税。这表明
A.商业发展推动政府调整了抑商政策
B.草市自身功能推动其官市化市镇化
C.唐中央政府实质认可了草市合法性
D.中央集权程度决定商业规则执行力
B
热点预测
2.(2020届湖北省七市(州)5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列宁去世后,苏联高层领导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展开了争论,有一种观点是:应该在市场机制下向社会主义过渡,通过“进化”和“改良”的办法,因为私人资本不能用一道命令予以没收,也不能用革命的宝剑一挥砍倒,只有在经济斗争的过程中才能战胜它、该观点
A.沿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思路
B.体现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涵
C.具有复辟资本主义路线的倾问
D.主张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行为
B
3.(2020届江西省赣州市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9世纪中后期中国部分乡村出现“近来吾乡风气大坏,视读书为轻,视为商甚重,才华秀美之子弟,率皆出门为商,而读书者害寥无几……当此之时,为商者十八九,读书者十一二”。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D.民族工业的兴起发展
B
4.(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明清时期遍布各地的商人会馆,既是客商的休憩宴飨之所和联乡谊、祀祖先的精神家园,更是他们结交地方、联络社会的最佳场合。会馆演戏等活动也带动了各区域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京杭运河区域文化的兴盛。当时会馆及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的商业中心地位提高
B.海内外商品市场日益扩大
C.水陆交通运输的方便快捷
D.区域间商帮的兴盛与发展
D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材料分两个层次,一是介绍会馆文化,二是设问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会馆文化的发展,是因区域间商帮的发展而兴起和发展,故D项正确。A项游离于材料信息之外,排除;B项和C项不是明清时期会馆出现的原因,因为明清前同样存在,故排除。
5.(2020届福建省厦门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1600年,西班牙学者马丁·塞洛里戈说:“如果西班牙没有钱没有金银,是因为它拥有这些;如果西班牙贫穷,那是因为它富有。”这种因为骤然富有而贫穷,就是所谓的“西班牙陷阱”。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
A.实行重商主义
B.社会分化严重
C.维护封建制度
D.金银大量外流
C
6.(湖北省武汉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五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直至明初仍是一个村落,居民仅五六十家”,明朝中后期、清朝前期,逐渐发展成“以绫绸为业”的大镇,农家都已经把绫绸作为主业,丝织业产品价格的高低,成为决定当地农民“有岁无岁”的主要依据,农民甚至会任由土地荒芜。这种现象说明当地
A.封建自然经济瓦解
B.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C.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D.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
7.《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食”。这反映出当时( )
A.实行工商食官政策B.政府没有采取抑商政策
C.政府提倡工商皆本D.主张实施重商主义政策
答案:B注意材料信息“一曰食,二曰货”大意是说战国时期八种政务:第一是负责饮食,第二是负责财货。说明当时政府没有采取抑商政策,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这一时期工商食官政策已经不存在;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这层含义;D项错误,材料只是没有“抑商”,不能说明“重商”。
8.(2020·衡中同卷文科综合一,33)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极力宣扬通过自由主义政策实现英国产业部门间的自然均衡。在他看来,最终的均衡甚至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均衡,而是全球作为一个统一大市场的普遍均衡。这说明自由主义政策的实质是
A.实现世界各地经济的均衡发展
B.建立英国控制的国际经济规则
C.帮助英国开始和完成工业革命
D.保障国际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
解析 亚当·斯密强调自由主义政策不仅能够实现英国产业部门之间的自然平衡,还可以实现全球市场的普遍均衡,将自由主义政策由国内推广到国际,实质上是建立英国控制的国际经济规则,故B项正确。
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主义政策服务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自身发展的需要,A、D两项错误;
自由主义政策产生于工业革命开始后,C项错误。
1
2
3
4
5
6
7
9.(2020·衡水金卷五,34)列宁一直强调,计划经济的实行要充分考虑市场条件、市场状况,要通过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措施来实施经济计划。斯大林则认为,计划经济主要是指令性的,它主要是靠行政命令和强制手段来实行。这一分歧
A.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探索
B.反映出苏联国民经济状况日益恶化
C.说明斯大林的观点脱离了苏联国情
D.根本不同在于计划经济是否占主导
解析 材料中显示列宁和斯大林关于计划经济认识有分歧,这种分歧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探索,故A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反映当时苏联经济发展状况,排除B项;
斯大林的观点并非完全脱离苏联国情,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利用有限的资源快速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排除C项;
无论斯大林还是列宁,都主张计划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保证国家掌握经济的命脉,排除D项。
11.这些规定限制了与竞争对手和国内垄断部门进行食盐和火药的交易。重商主义政客们认为,他们的经济只能在牺牲别人的基础上壮大。
尽管这种经济体制是17世纪发展起来,它却在18世纪更被广泛接受,因为欧洲和北美国家的战争迫使每个国家更加心狠手辣。但是,在18世纪晚期,以亚当·斯密的观点为代表,对这一经济规则的批判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
——[美]佩里·M·罗杰斯《西方文明史·问题与源头》
1
2
3
4
5
6
7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围绕经济模式形式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结合一个或多个要素加以阐述,论述符合逻辑,史论结合。)(12分)
1
2
3
4
5
6
7
答案 示例 论题:近代西欧“重商主义”形成的时代因素。
15—17世纪,反映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需求的经济体制——重商主义逐步兴起。它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励出口,通过保护性关税等贸易限制保护国内市场,积累金银财富。
近代以来,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宣扬的人文主义鼓励人们追求财富,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在拓展世界市场的同时,也加剧了西欧强国对财富的殖民争夺。受“世界是争夺稀有资源的竞技场”经济观念的影响,出于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西欧国家相继实行“重商主义”,发展国内经济并应对外国竞争。
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模式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又受到时代发展潮流的影响。“重商主义”的形成就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多种时代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